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特征

淙淙健见 2024-05-08 07:40:41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前庭疾病,患病率尚不明确。在因发作性头晕而就诊的患者中,前庭性偏头痛占比可能高达30%。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有2/3曾因这一问题咨询过医生,但仅有20%得到该诊断。前庭性偏头痛在女性中(60%-83%)更常见。性别比与偏头痛中所见相近。儿童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的几率可能高于成人。

临床特征

前庭性偏头痛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短暂眩晕。大多数患者还有偏头痛型头痛。

患者在前庭性偏头痛发生前一般有偏头痛(不伴前庭症状)的病史,通常早几年出现。但一些患者的眩晕发作出现在偏头痛之前,例如儿童期阵发性眩晕患者后来发生偏头痛且特征符合前庭性偏头痛。有时,当患者年龄增长后,如绝经期前后,头痛发作会被眩晕发作所取代。

不断演变的诊断标准要求有偏头痛病史或特征,这也可能影响对这些临床表现的理解。

临床症状

[微风]发作性眩晕

前庭性偏头痛发作的特征性前庭症状可为内部眩晕(自身运动的错觉),也可为外部眩晕(视觉上周围环境在旋转或流动的错觉)。眩晕的特点通常是旋转感,但也可以是晃动、摇摆、倾斜、坠落或漂浮感。

其他常见的前庭症状包括不稳定,视觉诱发的眩晕(复杂或大型的移动视觉场景诱发,如路上行驶的车辆或移动的火车),头部运动不耐受(头部运动诱发或加重运动感和恶心感),以及非眩晕性“头晕”症状,如头晕目眩。

​持续时间

前庭性偏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不一,但通常为数分钟至数小时。然而,一些患者的症状可能只持续几分钟(<15%),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持续超过24小时(高达25%)。

在急性发作消退后,大多数患者有持续1日或更长时间的运动不耐受和不稳定。症状极少持续超过72小时。

●发作频率

发作频率通常为一日1次到一月1-2次不等。然而,一些患者可能一日发作几次,或是近乎持续发作。

●诱因

前庭性偏头痛发作通常为自发性,但与其他形式的偏头痛相似,也可由环境刺激诱发,诱因包括:

•睡眠剥夺

•应激

•某些食物

•视觉刺激(如,荧光灯、移动的火车、拥挤的人群、繁杂的视觉图形)

•头部位置改变

由特定头位诱发的症状通常会在诱发性头位保持不变期间持续存在或持续到发作消退,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通常报告症状在头部运动停止后改善。

​[微风]偏头痛

前庭性偏头痛发作可伴或不伴头痛,但50%-94%的患者中,至少部分前庭发作伴有偏头痛。然而,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报告眩晕和头痛之间有稳定的时间关系的情况并不多见。眩晕可能在偏头痛之前或期间发生。在头痛发作前不久始终会出现眩晕作为典型先兆的患者很少。

​[微风]其他发作特征

在眩晕发作期间,除头痛外,常会出现其他偏头痛症状(畏光、畏声、视觉先兆)。对声音敏感(即畏声)见于2/3的患者。然而,视觉先兆和其他先兆少见。

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期间,单侧或双侧耳鸣、耳闷胀感或主观听力障碍等听觉症状相对较为常见。但短暂性听觉症状一般较轻微,而一些梅尼埃病患者有更严重或更持久的症状。

恶心和呕吐常见,但没有特异性,可能归因于任何因素所致眩晕。

发作间期症状

尽管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前庭疾病,但许多患者在发作间期有较高的轻度前庭症状发生率。应将这些发作间期前庭症状视为慢性前庭性偏头痛还是合并的前庭疾病[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尚有争议。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常诉视觉诱发和头部运动诱发的头晕,即使这类刺激并未引发完整的前庭性偏头痛发作。与其他形式偏头痛患者相比,晕动病易感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可能更为突出。与对照组或其他前庭疾病患者相比,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更高。焦虑可能源于不可预测的失能性症状,也可能加重急性发作期间的症状。

查体结果

●眼震

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时通常存在眼震。其特征可能提示外周性或中枢性起因;可能为自发性、凝视诱发,或单纯位置性。

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时,自发性水平性眼震常见,但强烈的自发性水平性眼震更多提示梅尼埃病,垂直性眼震更常见于前庭性偏头痛。前庭性偏头痛很少出现发作间期眼震。

在两次发作之间的无症状期,床旁前庭和眼球运动检查一般正常。但在消除固视的情况下检查时,患者可能出现极低速的自发性或位置性眼震。

●其他查体结果

在眼外肌检查时可见平稳跟随运动受损,在发作时视频头脉冲试验中可见前庭眼反射异常 。发作间期试验通常显示正常的对称性前庭眼反射,不过在少数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这些和其他前庭实验室试验(如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会显示非特异性异常。大多数患者在发作时查体显示步态和站姿障碍。

0 阅读:19
淙淙健见

淙淙健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