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一直以来都是用于控制高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他汀类药物在降脂以外,还显示出了抗炎,抗组织纤维化,抗氧化等额外获益作用。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这种作用被认为能够有助于减缓肝病的进展的。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提出疑问,不是说长期吃他汀伤肝吗?难道吃他汀还能护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项哈佛大学医学院与韩国蔚山大学医学院合作完成,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cine上的新研究,可能会为我们给出答案。
这项研究的名称是“他汀类药物使用与慢性肝病中肝细胞癌与肝硬化风险研究”,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医疗系统内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历史回顾性队列分析,这些数据包含了从2000年到2023年超过20年的临床数据,纳入的参与者有16501人。
这些参与者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上,而且均患有慢性肝病问题,其基线纤维化评分均不小于1.3,研究者将这些参与者分为他汀使用者和他汀非使用者,并评估了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上述人群的肝癌及肝硬化的10年累计发病率影响,同时还对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进行了调整。
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肝病患者吃他汀,能够大幅降低肝癌发病率。服用他汀的参与者,肝癌的10年累计发病率由8.2%,降到了3.8%,其绝对风险降低了4.2%,相当于吃他汀将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癌风险降低了33%。
在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风险方面,他汀同样显示出了显著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他汀使用者相比不吃他汀的人群,肝硬化失代偿风险从19.5%降低到了10.6%,肝硬化失代偿发生风险降低了22%。
研究者还对不同他汀对于肝脏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分析,在降低肝癌风险方面,亲脂性的他汀表现更为突出,从分析数据来看,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亲脂性他汀,使慢性肝病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降低了36%,而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亲水性他汀的使用者,肝癌风险降低了21%。
但在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方面,亲水性他汀则略胜一筹,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亲水性他汀的使用者,肝硬化失代偿的风险降低了42%,而亲脂性的他汀,肝硬化失代偿风险仅降低了18%。
不过总体来说,不管是亲水性,还是亲脂性的他汀,在预防肝癌和肝硬化失代偿方面,吃他汀比不吃他汀,都有着显著作用。
该研究的另一项重要发现是,他汀服用时间越长,对于肝脏的保护作用就越强。在累计限定日剂量(一种评价药物使用次数的指数,这个值越高,用药时间越长)超过600的长期用药人群中,用药者的肝癌风险下降了40%,肝硬化失代偿风险降低了36%。
研究者还对7038名连续进行肝脏纤维化指数测量的患者亚组进行了疾病进展评估,研究结果发现,吃他汀的患者,进展到高风险肝硬化的患者更少,而从高风险肝硬化,降低到中低风险肝硬化的情况更多。
上述研究从多个方面证明了他汀类药物使用,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病进展,预防肝癌发生率,减少肝脏进入失代偿期风险,都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也有助于打消一些朋友对于他汀类药物“伤肝”的固有偏见。
他汀类药物,特别是亲脂性的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副作用风险,甚至有些情况下甚至还会引起药物性的肝损伤,但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一定几率的,把这种几率并不大的副作用风险,看做是吃他汀一定会带来的健康伤害,其实本身就是一种认知上的误区。
当然,面对这样的研究结果,我们也要理性看待他汀对于肝脏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的前提是,慢性肝病患者的个人体质能够耐受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不会导致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他汀才能够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对肝病患者起到疾病进展保护作用。
总的来说,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应该能够明白,在确保用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不但不会伤肝,还会对慢性肝病患者控制疾病进展,降低肝癌以及肝硬化失代偿风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更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