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也是穷人....

思哲与创富 2023-02-14 10:24:31

最近基金大佬董承非又出圈了,说在上海1000万以内都是穷人,于是被刷上热搜。

原话是这么说的~“我经常开玩笑说,在上海,一个1000万资产的家庭,其实是一个穷人家庭,因为上海的房价10万、20万每平是“随随便便”的常见情况。”

有一说一,刚看新闻时,直观感觉就是一种凡尔赛。

不过从前两年的数据统计来看,确实21年北京和上海的户均就已800万。

即便家庭资产中位数肯定没那么多,但估计也不会差距太大。

但要说钱哪来的,基本也是靠房地产贡献了。

这里做个简单计算。上海常驻人口2500万,算650万户家庭好了,上海楼市总市值40万亿。

假设内外相抵,那么摊到每个家庭差不多就有620万的房产。

按照国内财富结构里边房产普遍占比60-71%,这么换算下户均1000万也差不了太多。

当然,因为有大佬做平均,所以实际手上真有1000个W的净资产,在上海绝对算是中产阶级。打败上海70%的人群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穷人倒是还不至于。

那么说回这个1000万,我倒也观察了下。

如果把时间线拉回到2000年前,现在要想做个千万富翁,确实可以说非常简单。

按照目前上海均价7万一平计算,只要能全款拥有一套139的平大户型房子即可。

而2000年上海平均房价为3500元/平,139平也即48.6万,按首付3成来算,能掏出15万就行。

2000年的上海平均工资是1.8万一年,一家两口合计3.6万,差不多4年工资就能凑齐一套房子首付。

后面就是陆续还房贷了,每个月2000元左右月供。

由于2000年后人均薪资保持每年10-15%的增长,所以基本上过个七八年,家庭月入就已过万,这个房贷基本就等同于消化没有。

最终的压力成本差不多也就是一个刚开始的首付钱。

看起来确实恐怖,1000万财富的原始积累,其实也就是家庭几年收入就可以撬动的事。

但是哈,这个1000万的结果,本质上还是高杠杆+高增长下的极致投资模型。

可以说有的人运气好,一辈子能碰上一次,运气差的,可能一辈子都碰不上。

运气好的,作为改革开放期间生长在北上广的土著,三倍杠杆买个房(本质是高风险投资),赶上一波经济发展的大浪潮,轻松就实现了。

运气差的,作为小城市老百姓,我还记得,十年前老家的房产卖60万,现在十年后了还是60万。

这种背上三倍杠杆买的房,不仅没有享受到增值,还因为背负了高利率和高杠杆,拖垮了自己。

还有一种是90、00后出生的年轻人,因为错过了房价高增长浪潮,贷款买房也没法实现财富跃迁,于是只能和90年代后日本年轻人一样选择躺平。

所以你说人不靠财运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大多人来说,圈层这事在出生那一刻就被拍板。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法破圈。举个例子,用低成本教育来破圈,算是最公平的手段,都选择鸡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自己已经拼不过,起码教育上还有让娃能打个翻身战的机会。

但无奈这个赛道上过于激烈,而且基本没有啥捷径,所以放弃内卷,出国开挂的也不少。

其次就是找到高速发展的行业去上N倍杠杆,不管工作或者投资,都可以获取等同于早期一线城市买房的回报。

不过相比教育,风险高不少,既得有眼光,运气也不能缺。

但话又说回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为啥非得破圈呢?

哈,这个话题确实深思,破圈可能未必就能获得快乐,慢节奏也未尝不是种享受。

0 阅读:59

思哲与创富

简介:明天聊聊投资理财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