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示】朴,樸,尤其是木材,从樸到器是一个不断加工,不断降低“樸”的标准或底线的过程。因为,真樸本是树,世上本无樸。把树一步一步加工成木板木方,还可以勉强称之为“樸”,再进一步就失去了“樸”的基本要求,基本规定性了。所以,原材料,也可以统称之为“樸”。再进一步加工,就不可称之为“朴”了。朴素,就是没有雕花的木板,虽然它已经有了很漂亮的纹路,但因为这些纹/文,是天然的不带雕饰的,也就是素。
【视频版】省略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接下来“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这一句。
朴,木之朴为樸,玉之朴为璞。朴,就是原本的未经人类加工的状态。常与素连用,朴素。朴素无华,就是只有原本的纹路,没有后来人工雕上去的花。
复,从反归日,也就是一日一反谓之复。一日,倒不一定真的必须是一日24小时,只是个时间概念罢了。也就是说,复,是一个在单位时间里往返的单独运动过程。
德的基本原则,就足以让我们人类回归人类原本的未经所谓文明雕凿的自由幸福的存在状态。
【补充说明】
复,疑似“夫”,置于句前,代表要发表议论,做展望,犹现在之“本故事纯属虚构推理,请勿模仿”。这是因为过来人直到我们现代人都渐渐地失去了对“复”字的本义的理解。
大多数释老者结合前文,做“又又,双”,解做“重新,重复”之类,都只是勉强罢了。
复,本身就是规定了“周期”的循环运动过程的描述,就是在多少时间往返一周,为复。如,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谓之一个“复”。地球自转一周,谓之一个“复”。电机每秒钟转动8000转。
再说,朴,樸与璞。有原本的未加工,璞,如河磨玉,纯天然形成,没有一点人类加工过的痕迹,这是实实在在的璞玉。和田籽料,也可以视为“璞”,真璞也。
大制不割,真正的大制作高手不需要太多的加工。也就是所谓“大师之作”,加工越少越是精妙。一刀即成旷世之作,尽显材料朴之妙趣。
现代人,多用“樸,朴”反而变成了纯粹的虚言,因为世上实际并不存在真正的“樸”。要说真正的“樸”,那就是树。割倒的“采伐”的树木,只要被砍倒,那就已经不是天然的了,纯朴的了。
砍,伐,已经是非人类不能做的人类痕迹了。除非枯倒木。连雷击木,也大多数都是站着的需要砍倒才能被视为“木材”。
所以“朴”加上一个“素”更能表示原本的材料本身,接触“天下本无樸”的尴尬。如我们可以将采伐过后初步加工为几米十几米长的圆木,视为朴;也可将刚刚锯开的木板,视为朴;还可以把方子,木方子,视作“朴”,仅仅是破开未经更多加工的木方。
树,真樸也。
第一步加工,砍倒。是为朴?
第二步加工,伐掉枝叶的原木一枚。是否为樸?
第三步加工,截,就是裁成不同长度的圆木。这是不是樸?
第四步加工,破板,就是用锯将圆木破成木板。这样的木板,叫不叫“樸”。
第五步加工,将木板再加工为平滑光滑的“细木工板”,这是不是朴?
这是“朴”的最后的坚持了,底线不能再低了。或许,第五步加工,是将“樸”板,再加一道工序,成为“方,木方”。这还是“樸”方。
然后将“樸”方子外加工为平滑光滑的木方,这就是“樸”的最后底线了。再一加工,就成了“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