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开始经历显著的海洋热浪。这个热浪最初在太平洋东部的一片水域出现,那里的海水温度不正常地升高了3摄氏度,科学家们把这片高温区域叫做斑点。
不久之后类似的高温现象在全球各大海洋蔓延开来,使得整个海洋的温度都上升了。由于海洋持续异常升温,许多海洋生物遭了殃。
大量的鱼类因为不适应高温而数量减少,它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迁徙。不过在这场海洋的灾难中,也有一些生物受益了,比如火体虫。
理查德-布罗德尔是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生物学家,他已经在海边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和调查。
不过直到2014年,他才在俄勒冈州首次亲眼见到了火体虫这种奇特的浮游生物。
火体虫看起来就像是只有一头封住的管子,或者是一根半透明的黄瓜,当地渔民会亲切地称它们为海黄瓜或小熊软糖。到了2017年,情况突然变得非常惊人,火体虫开始大规模地出现。
在一次调查巡航中,研究人员仅在5分钟内就用网捕捞上来了6万只火体虫。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海中的情况,一名研究人员将相机固定在网上,然后从船的一侧放入海中。
结果他震惊地发现,海面下到处都是火体虫,甚至在100米深的海水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网只能放到水下100米深,这是设备的限制,而不是火体虫生存深度的极限。
火体虫看起来就像一个透明的黄瓜,但它并不是单一生物,而是由许多微小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群体生物,和珊瑚有点像。
每个火体虫的个体都非常小,只有几毫米大,这些微小的个体其实都是从同一个胚胎里克隆出来的,所以长得一模一样。
因此火体虫被认为是已知最大的浮游生物之一,其中棘刺纹火体虫群落体长能达到30米,不过布罗德尔见到的大西洋火体虫体型就小多了。
火体虫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特点,那就是它们会生物体发光,这使得它们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
火体虫的大量繁殖很可能与海洋升温有关,因为它们喜欢温暖的海水,而且它们的繁殖高峰与海洋升温往往是同时出现的。
那么火体虫大量繁殖会有什么危害呢?火体虫数量的异常可能会改变能量在食物网中的传递方式,因为它们数量激增,所以需要的食物也越来越多。
火体虫和海洋里一些底层生物的食物相同,本来海洋升温就让很多食物减少了,现在火体虫又跟这些底层生物抢食物,让它们的日子更加难过。
而且根据俄勒冈州立大学戈麦斯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研究,他们发现98%的火体虫生物量最终都会直接沉入海底,不会被其他生物吃掉,很难再被生态系统利用。
现在的情况是,研究者们已经知道火体虫大量繁殖有一定影响,不过究竟有多大危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