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号,温子仁的《梅根》终于上映了。
尽管温导只是个监制,但由于他「恐怖片大师」的背景,人们往往把这部作品和温子仁联系在一起。
不过,目前来看,《梅根》的表现可不怎么样,亮点有,但不多。
毕竟电影本身既不恐怖,也不惊悚。
01.小女孩凯蒂跟着父母上山滑雪,路上遭遇车祸,父母双亡。
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只得由小姨珍玛来带着。
小姨是Funki玩具公司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一线开发,她要带着团队开发出一款新的儿童玩具原型。
显然,这时候突然让自己带着凯蒂就很慌乱。
更麻烦的是,这位小姨是个钢铁直女。
不过没办法,小姑娘凯蒂就她这么个亲人了。
带就带着吧。
有一次加班的时候,凯蒂看到了小姨设计的钢铁机器人布鲁斯。
心灵受伤的凯蒂一下子找到了新的精神家园,「如果有这么个机器人陪着自己,那该多好」?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珍玛遵从了凯蒂的内心,就开挂一般地把之前失败了的梅根给一股脑做了出来。
梅根?
对。
M3gan,Model 3 Generative Android,第三代或者代号3的生成式机器人。
梅根拥有着目前我们所能达到的人工智能巅峰功能,不仅各种微表情到位,而且通过超强算力,能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进化。
是的,就是这么个老题材。
所有的涉及到人工智能的电影已经说透了的题材。
果不其然,珍玛就让梅根陪着凯蒂了。
凯蒂也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伙伴,俩人形影不离,成为了好朋友。
你看,小姑娘的好朋友就得是梅根这样的,Girl's Power。
而如果要给老爷们来个类似于这种的好朋友,恐怕也只有流氓泰迪熊才能够胜任了。
马克·沃尔伯格与泰迪熊
相处过程中,梅根为了「保护」凯蒂,干掉了邻居的狗、邻居,欺负凯蒂的男娃。
又因为被拆穿了她的危险,她还准备干掉珍玛的同事,不过没有成功。
但她还是成功地解决了玩具公司CEO以及「透明」厄本。
现在,梅根的面前只剩下阻挠她的珍玛了。
只见梅根一个左正蹬、一个右边腿,珍玛就快支撑不住。
小姑娘凯蒂很快融入团战,使用出「布鲁斯」的大招,最后降伏了梅根。
梅根本体倒下了。
不过,作为聪慧的人工智能怎么可能只守着一个无聊的躯体?
影片结尾,智能音箱埃尔西转了转头,显然这里面已经不仅是埃尔西,还有梅根。
02.人工智能崛起,用自己的理解与方式干掉人类,这不是一个新话题。
重点在于温子仁如何在这个新话题下,把恐怖片的要素融入进来。
可惜呀,不成功。
一惊一乍,有,但并没有那么长效。
那就要看怎么把梅根塑造成一个恐怖谷效应的集合,或者机器版鬼娃恰克?
要知道梅根是一个儿童玩具,陪伴型机器人,只能说从行为模式与残脸上做文章,尽可能在最后把梅根创造地鬼模鬼样,看看能否吓唬到你。
于是,梅根就有了奇怪的肢体动作,可怖的残缺面庞,但本质上,相对于其他恐怖片来说,也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存在。
故而,从恐怖片、惊悚片的角度,《梅根》失败了。
从整个故事与逻辑上,其实《梅根》也不成熟。
既然之前已经有了N多的前车之鉴作品可以学习借鉴,缘何还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珍玛团队就像是没有经历的小白,去创造出一个「儿童终结者」。
最后,凯蒂临近结尾的转折实在有些生硬。前面还在各种大吵大闹,怎么突然就又去手撕梅根了... ...
好吧,都是问题,那就没些亮点吗?
03.亮点?
有。
从伦理视角、创伤儿童心理关切的角度,《梅根》做出了尝试。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不同,在三观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与认识是苍白无力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有成年人,特别是父母的陪伴来让孩子逐渐成长。
可在《梅根》里,面对失去双亲的凯蒂,钢铁直女——珍玛是怎么做的?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珍玛,本身她就没有教育、陪伴孩子的责任与经历。
可她未免也太神经大条了。
一如心理治疗师所言,依恋理论会让失去父母的孩子找到和她亲近,并能够建立联系的对象。这个对象本应是珍玛,现在梅根替代了她。
这本身就很搞笑。
让一台机器替代自己,这样对吗?
如同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包括大胡子自己都有过这样的过往——比如,把手机丢给孩子,孩子就安静了。
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配合孩子去疯、去玩,在这个过程中既是陪伴,也是共同成长。
从这个层面来说,珍玛犯了第一个错误。
是的,第一个,因为她还有第二个错误。
这个错误是梅根告诉她的。
珍玛只给梅根录入了算法和框架要求,比如,要爱凯蒂,至于怎么爱?
珍玛没说,她只是给梅根提供了各种要求。
那就怪不得梅根了,作为机器人,梅根只得依靠自己去理解,并掌握爱的方式。
最后,只得酿成一出惨剧。
《梅根》作为一部低成本小品之作,可以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看一看。
当然,就别想着有什么惊悚感了。
好了,最后可以去尝试找下资源,不过基本都是机翻版本。
没关系,你英语这么好,看不看字幕都无所谓啦。
俯视东方
无聊的剧情,无聊的设计
小莫
网上都有蓝光版本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