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有多少概率会得癌?”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想知道,但又不敢深究的问题。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我国居民一生中患癌的累积风险约为25%。 这意味着, 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一生中可能会罹患癌症。

这个数字,是不是让您感到有些震惊,甚至有些担忧? 确实,癌症的威胁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像潜伏在我们生命中的 “隐形杀手” , 随时可能 “伺机而动” 。 但是,我们也不必过分恐慌。 25% 的累积风险, 意味着 75% 的人一生中并不会患癌。 而且, 随着医学的进步, 很多癌症已经不再是 “绝症” , 早期发现、规范治疗, 很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 更重要的是,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很多风险因素是可控的, 通过积极的预防, 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患癌的风险 。
“癌症排行榜”, 谁是“头号杀手”?虽然癌症种类繁多, “家族庞大” , 但不同的癌症,发病率和危害程度却大相径庭。 那么,在我国,哪些癌症又是最 “嚣张跋扈” , 最容易 “登堂入室” 的 “头号杀手” 呢?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 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 位居我国居民发病率前五位, 堪称癌症界的 “五大恶霸” 。

1. 肺癌: “气” 之大敌, 防胜于治
肺癌, 长期稳居我国乃至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双榜榜首” , 堪称 “癌症之王” 。 2020年,我国新发肺癌患者约82万,死亡人数约71万, 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球首位。 肺癌之所以如此 “凶猛” , 与其 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多为晚期 有很大关系。
危险因素: 吸烟 是肺癌 最主要 的危险因素, 80%以上的肺癌与吸烟有关 。 二手烟、空气污染 (PM2.5)、职业暴露 (石棉、砷等)、肺部慢性疾病 (肺结核、慢阻肺等)、家族遗传 等也可能增加肺癌风险。
预防策略:

戒烟!戒烟!再戒烟! 这是预防肺癌 最有效、最经济 的方式。 戒烟越早,获益越大 。
远离二手烟: 避免被动吸烟, 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肺部健康。
改善空气质量: 关注空气污染, 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 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
职业防护: 高危职业人群做好职业防护, 减少有害物质吸入。
早期筛查: 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且具有吸烟、职业暴露、肺癌家族史、慢阻肺等任一危险因素者), 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 结直肠癌: “吃” 出来的病, 饮食调理是关键
结直肠癌, 近年来发病率呈 明显上升趋势 , 已成为我国 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 。 2020年,我国新发结直肠癌患者约56万,死亡人数约29万。 结直肠癌被称为 “生活方式癌” , 与 饮食结构、生活习惯 等密切相关。
危险因素: 高脂饮食、高红肉饮食、低膳食纤维饮食、肥胖、久坐少动、吸烟、饮酒、炎症性肠病、家族遗传 等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合理饮食: 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控制脂肪摄入 , 均衡营养 。
健康体重: 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
适量运动: 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减少久坐时间 。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 。

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年龄≥45岁,且具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腺瘤性息肉史、炎症性肠病史、高危因素等任一危险因素者), 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 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如结肠息肉), 及时切除, 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45岁以上人群,建议常规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
3. 肝癌: “沉默杀手”, 防治结合是王道
肝癌, 我国是肝癌 高发区 ,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前列 。 2020年,我国新发肝癌患者约41万,死亡人数约39万。 肝癌被称为 “沉默杀手” , 早期症状不明显, 发现时多为中晚期, 治疗难度大, 预后差。

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和 丙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 是肝癌 最主要 的危险因素, 我国约80%以上的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 。 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肝硬化、家族遗传 等也可能增加肝癌风险。
预防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和高危人群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医务人员等) 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从源头上预防肝癌。

抗病毒治疗: 乙肝和丙肝患者应积极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控制病毒复制, 延缓肝病进展, 降低肝癌风险。
健康饮食: 避免食用霉变食物 (如发霉的花生、玉米等), 减少黄曲霉素的摄入 。 限制饮酒, 避免长期酗酒 。
健康体检: 肝癌高危人群 (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 建议每 6 个月进行一次肝癌筛查, 筛查项目包括 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 (AFP) 检测。

4. 胃癌: “老胃病” 别大意, 及早胃镜是关键
胃癌, 在我国也属于 高发癌症 , 发病率居全球第二位 。 2020年,我国新发胃癌患者约41万,死亡人数约32万。 胃癌的发生, 往往与 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关。
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 是胃癌 最主要 的危险因素, 高盐饮食、腌制食物、熏烤食物、霉变食物、长期吸烟、重度饮酒、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 等也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预防策略:

根除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者应尽早根除Hp, 降低胃癌风险。
健康饮食: 减少高盐食物、腌制食物、熏烤食物的摄入 , 不吃霉变食物 ,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 均衡营养 。
规律饮食: 定时定量, 避免暴饮暴食、三餐不定时 。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 。
早期筛查: 胃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 胃癌高发区人群; Hp 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其他胃癌高危因素,如高盐饮食、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建议定期进行胃镜筛查, 早期发现胃癌和癌前病变, 及时干预。 40岁以上人群, 建议将胃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

5. 乳腺癌: “红颜杀手”, 定期筛查是护身符
乳腺癌, 是 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近年来发病率呈 快速上升趋势 , 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2020年,我国新发乳腺癌患者约42万。 虽然乳腺癌发病率高, 但 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也很高 , 关键在于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危险因素: 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过早 (<12岁) 或绝经年龄过晚 (>55岁)、未婚未育或晚育、未哺乳或哺乳时间过短、 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肥胖、高脂饮食、长期使用外源性雌激素 等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体重, 避免肥胖 。 健康饮食, 均衡营养 。 适量运动, 保持心情舒畅 。
适时婚育, 母乳喂养: 提倡适龄婚育, 鼓励母乳喂养 。
避免滥用雌激素: 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 。
定期筛查: 乳腺癌筛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关键 。 20-39岁女性,建议每 1-3 年进行一次乳腺体检, 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 高危人群 (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癌前病变史等) 应提前开始筛查, 并增加筛查频率 。 女性朋友平时应学会乳腺自检 , 如发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内陷、皮肤橘皮样改变等异常情况, 及时就医。
记住, 预防胜于治疗, 早期发现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