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人不死,刘邦根本不敢动韩信,可惜这两个人全被韩信给杀了

幽默漂流瓶 2025-02-22 11:33:57

倘若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历史上的诸多开国功臣当中,哪一位的死最为令人惋惜呢?想必不少人给出的答案会是“韩信”。要知道,韩信可是有着足以争夺天下的雄厚实力,然而最终却在宫殿之上惨遭暗杀,落得如此下场,着实让人觉得可惜不已。

历史,大家都知道韩信这个人吧。要是韩信当时能够对两个人手下留情,不去计较或者采取某些行动的话,那他最后的结局说不定就会和真实发生的完全不一样啦。也就是说,在历史的长河中,韩信在面对那两个人的事情上,如果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那他人生的走向可能就会出现极大的改变呢。

那么,他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竟然会对这两个人痛下杀手,以至于把自己逼到了绝境之中呢?

少年困苦

韩信乃是出生于南方的楚地。在他年纪尚小之时,就遭遇了极为沉重的变故,他的父亲不幸死在了秦统一六国的那场残酷战场之上。这件事无疑给韩信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让他幼小的心灵承受了难以言说的伤痛。

在那个时候,他就和众多六国的子民处于相同的境地呢。面对着嬴政所施加的强大威压,大家心里头即便有着满腔的愤怒,可却都不敢轻易表露出来。他呢,也只能把这份愤怒深深地藏在心底,暗暗地立下誓言,想着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要想办法推翻秦朝那残酷的暴政才行呢。

韩信小时候日子过得极为贫苦,这主要是因为他年少时就遭遇了丧父之痛,而家中的老母亲又没有劳作的能力。在那样的情况下,他家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艰难,甚至常常连饭都吃不上呢,没办法,韩信只能选择上街去乞讨,以此来勉强维持生计。

要知道,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上街去乞讨那可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儿呢。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很容易就会遭到其他同龄人的欺负。韩信呢,他当时就处在这样的境遇当中,没办法,为了能让自己少受点欺负,不那么容易被别人欺负到,他就只能选择用表现得“顽劣”这种方式来把自己伪装起来啦。

韩信有着那样所谓“顽劣”的性格特点,这可让邻里们很是不满。就这样,等到韩信成年之后呢,虽说他具备一身不错的武艺,而且也能够读书写字,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可就是因为之前那些被认为是“劣迹斑斑”的情况,导致他没办法进入仕途为官呢。

他还有个让人很反感的习惯,就是经常四处去蹭吃蹭喝。就因为这个,大家越发地讨厌他了。

他家境十分贫寒,穷困潦倒的状况持续了许久。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母亲也没能扛住,很快就病倒了。尽管他也想尽办法想要救治母亲,可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来给母亲好好治病。最终,母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还是没能挺过去,撒手人寰了。而此时的他,面对母亲的离世,心中满是悲痛与无奈,因为他穷得连给母亲置办一口棺材、购买一块墓地的钱都拿不出来。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他遇到了难处,急需用钱,本想着邻里之间应该能相互帮衬一下,就向邻里们开口借钱了。可让人失望的是,那些邻里啊,全都在一旁袖手旁观,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他哪怕是一分钱,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陷入困境,他当时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最终,韩信仅仅寻来了几张草席,就用这几张草席把母亲安葬在了一片空旷且荒芜的土地之上。

话说韩信在埋葬了自己的母亲之后,接连好几天都没吃上一口饭。那日子过得可真是凄惨,整个人都饿得没什么力气了。就在他这般窘迫艰难的时候,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呢。在河边,有一位心地善良的老大娘瞧见韩信那可怜兮兮的模样,实在是于心不忍,便动了恻隐之心,最后把韩信收留了下来,让他好歹有了个安身之所,不至于继续挨饿受冻啦。

韩信心里头一门心思就想着要干一番大事业,所以呢,他压根就不愿意去干那些农活,也没心思去经商做买卖。每天,他就到处在那些富贵人家、豪奢门第之间游走往来,等到晚上了,就回到一位老大娘家去蹭饭吃呢。

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韩信心里头呢,渐渐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毕竟一直吃着老大娘给的饭,哪能就这么心安理得呢。所以,他就主动找老大娘说起了这事儿,很诚恳地对老大娘讲:“大娘,这段日子我可一直都吃着您给的饭呢。您放心吧,等以后我要是有出息了,能够飞黄腾达起来的话,我肯定会好好地报答您这份恩情的,绝对不会忘了您对我的好。”

只见老大娘瞅着他那还是一副好高骛远的样子,实在是忍不住了,开口就骂了起来:“你说你一个大男人,干活都不懂得脚踏实地,连自己都没办法养活呢,还在那儿成天念叨什么以后的事儿,这不是瞎扯嘛!”

这番话一下子就把韩信给骂得清醒过来了,他心里顿时觉得特别惭愧呢。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当中,他可完全变了个样儿,不再像以前那样蛮横又张扬啦。他开始在县城里到处去寻找工作机会呢,就盼着能找到一份可以让自己填饱肚子的活儿。

在那个时候,来了一位屠夫,他是从外地新到这儿的。之前呢,他老是听旁人说起,说有个叫韩信的人,那可不得了,是个厉害的狠角色呢,所以可不能随随便便就去招惹韩信。

然而,他瞧见韩信平日里总是一副低声下气的模样,这和其他人所描述的情况可是完全不一样啊。于是,他忍不住就开口骂了起来,说道:“你一天到晚都带着一把剑在身上,可实际上呢,就连杀头猪你都不敢!”

在这个时候,韩信已经把自己的脾气给收起来了。他心里琢磨着,跟这样莽撞的人置气实在是不值得,所以就想着要尽快从这儿离开呢。

结果那屠夫愈发过分起来,竟然得寸进尺地说道:“哼,你要是想从这儿离开,也行,不过就只有两条路可走哦。要么呢,你就动手把我给杀了;要么,就得乖乖地从我胯下钻过去才行呢。”

只见那周围已经聚集起了好多人,这些人都是来瞧热闹的。他们一个个眼睛紧紧盯着眼前的场景,心里都认定韩信马上就会拔出剑来,做出杀人的举动啦,仿佛下一秒那剑就要出鞘见血似的。

那么韩信他是否会选择跪下来,去承受那令人倍感屈辱的胯下之辱呢?

兵仙归汉

韩信先是将目光投向了站在自己面前的那位年轻屠夫,随后,他的视线又缓缓移开,扫过了四周那些正围在一旁瞧热闹的群众们。

只见他脸上泛起一抹淡然的笑意,那神情仿佛是思绪飘回到了前几年的自己身上。说不定啊,在那个时候的他,也是如眼前这般幼稚呢。想着想着,他随后缓缓俯下身去,趴了下来,紧接着,竟然真的就从对方的胯下一点一点地钻了过去。

在经历了这一特定的事件之后,不少人便渐渐改变了对韩信以往的看法,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他,对他不由得就刮目相看起来了。

在那个时候,南方的江西那一片区域兴起了一股起义的浪潮呢。当时的江西地区,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众多人纷纷行动起来,掀起了这么一阵轰轰烈烈的起义浪潮,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对当时南方的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哦。

没过多久啊,那股起义的风潮就蔓延到了楚地啦。在会稽郡这个地方呢,有一对项氏叔侄,他们可不甘人后,毅然决然地举起了反抗的大旗,拉起了一支人数众多、规模颇为庞大的起义军呢。

据说,韩信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便立刻行动起来。他带上了父亲临终前留给他的那把长剑,一刻也不停歇,心急火燎地朝着项氏军营的方向奔去了。那把长剑对于韩信来说,意义非凡,仿佛承载着父亲的期望,此刻他就带着这份寄托,匆忙踏上了前往项氏军营的路途呢。

韩信一路马不停蹄,片刻都未曾停歇,就这么急匆匆地朝着会稽赶去。等他终于赶到目的地的时候,却发现项梁和项羽所在的营帐那里早已是人满为患啦。那营帐里到处都挤满了人,密密麻麻的,甚至连个能让人把脚放下去的空隙都很难找到呢。

他原本怀揣着成为将领的梦想,可现实却未能如他所愿,将领是做不成啦。不过呢,好在他有着身高马大的优势,这身体条件在战场上也是很有用处的呢。后来,他就加入到了项梁的队伍当中,成为了旗下一名负责冲锋陷阵的小兵,在战场上奋勇拼杀啦。

在起义的军队当中,韩信有着他独特的作战风格呢。他不喜欢盲目地去行动,而是更倾向于先仔细地观察敌军的一举一动,也就是敌军的动向啦。他会耐心地等待时机,等到那个最合适、最有利的时机出现时,才果断出手。他这么做的目的呢,就是想要用最少最少的损失,去赢得最大最大的战果,真可谓是深谋远虑、很有策略呢。

要是一个人担任一方的将领,那必然是能够在那一方之地声名远扬,威震四方。也就是说,作为一方将领这个身份,是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在其负责的那片区域内享有很高的名气,让众人知晓且敬畏,从而名镇一方呢。

在那个时候,韩信仅仅是在项羽叔叔手底下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士兵呢。什么前方战场上具体的情况,比如双方打得怎么样啦,又有什么样的局势变化啦,还有那些关于作战的详细方案,比如说准备怎么布局兵力、采取何种战术之类的,这些所有的事情,韩信可都是完全没有权力去过问的。

项梁与项羽这两个人,那可都是凭借着“勇猛”而声名远扬的呢。每次只要战事一开打,他们的作战风格就非常刚猛,完全是抱着死战到底的决心投入战斗,从来都不会给自己留什么后手,就是一股脑儿地往前冲,凭借着勇猛无畏去和敌人拼杀。

就如同这两人各自的性格特点一样,他们所提拔起来的那些将领呢,绝大多数都是那种在战场上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冲锋陷阵,完全不顾及自己生死安危的“猛将”类型哦。而像韩信那样足智多谋,擅长运用智慧去排兵布阵、决胜千里的“智将”,却并不是他们所着重提拔的对象呢。

另外,韩信心里一直认为自己是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他就琢磨着,如果自己不顾一切地直接冲上前去,结果却不幸死在了敌方那些连名字都不为人知的小兵手里,那可真的是太委屈自己的才能啦,感觉完全就不值得嘛。

他由于自身性格方面的因素,在项羽帐下一直未能得到重用。

到最后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啦,韩信思来想去,觉得继续留在项羽这里是没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了,于是便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项羽。之后呢,他辗转来到了汉中,心里就盼着能够在刘邦的麾下,充分地施展自己一身的才华,也好让自己这么多年所学、所积累的本事有用武之地呢。

刘邦认为韩信不过就是个逃兵罢了,而且觉得他都没胆量上战场去拼命杀敌,心里对他极为瞧不起。于是,刘邦就把韩信派去负责看守仓库的差事了。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韩信心里渐渐觉得刘邦不过是个目光短浅的人罢了。经过一番思量,他最终做出决定,要再次离开这里,去寻找或许更能让自己施展抱负的地方。

他心里始终坚信着,这天下如此广阔无边,茫茫人海之中,总归会有能够赏识自己的人存在吧。他觉得,自己虽可能暂时未遇伯乐,但这偌大的世间,那么多的人,不可能所有人都忽视自己的才华与闪光点,所以,他笃定地认为,总会有那么一个或者一些人,能够看到自己的好,赏识自己的。

好在萧何心里十分清楚,韩信是个极其有才能的人。要是就这么把韩信放走了,让他去做了其他诸侯手底下的大将,那往后肯定会生出无穷无尽的祸患来呢。

在那月色的映照之下,他心急如焚,一刻不停地一路狂奔猛追而去。他深知韩信的才能,若就此让其离去,那可真是一大损失。就这样,他拼尽全力追赶,终于成功地将韩信给拦了下来。而后,他赶忙去劝说刘邦,极力陈说韩信的过人之处,恳请刘邦一定要给韩信一个将军的职位,可不能错过这样的人才呐。

韩信统领军队之后,那可真是如鱼得水般自在。他呢,天生就对战场有着极为敏锐的感知能力,凭借着这份独特的优势,常常能够制定出一些令人惊叹的作战方案。这些方案往往能实现以少胜多的奇迹,就像是使出了瞒天过海的奇妙计谋一样,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让敌军防不胜防呢。

你看啊,汉军在这之后就一步步地发展壮大起来啦。仅仅过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呢,刘邦的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开始啊,他只是个处在边远地区的小诸侯,而且还老是打败仗,那处境可以说挺艰难的。但就是在这几年间,他不断发展自身的势力,慢慢地就有了很大的起色,最后竟然成长为能够和项羽去争夺天下的一方霸主啦,在当时的局势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呢。

当时,汉军在军事行动上主要依靠韩信进行领兵作战。韩信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率领汉军先是成功地让北方的齐地和赵地归降。在取得这样的成果之后,汉军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举动,那就是撕毁了之前与楚军订立的盟约。随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决战,决战的地点就在垓下。在这场垓下之战中,楚军遭遇了重大挫折,而汉军则占据了优势。最终,楚军的统帅项羽在这样的局势逼迫下,于乌江边上选择了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宣告了楚汉相争这一阶段的重大转折。

在楚汉争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刘邦凭借着自身诸多因素的作用,最终赢得了这场争雄之战的胜利。自此,他成为了当时天下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呢。之后,刘邦不断施展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谋略与手段,逐步地对各方势力进行吞并整合,就这样一步步地将天下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最终,他成功建立起了赫赫有名的大汉王朝,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韩信被视作大汉的第一大功臣,那么他能不能得到自己本应获得的那份封赏呢?

狡兔死,走狗烹

在楚汉争霸正式拉开帷幕之前,发生过这么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是和韩信以及刘邦这两个人有关的呢。

在那个时候,刘邦正和项羽在荥阳附近展开一场激烈的大战呢。这一战下来,就发现汉军和楚军相比,实力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根本就不是楚军的对手。面对这样的局势,刘邦心里那叫一个着急,于是赶忙下达了一道紧急命令,让远在北方的韩信赶紧率领军队南下,前来援助这边的战事,好让局势能有所转机呢。

在这个时候,韩信凭借着他那极为杰出的军事方面的才能,已经在北方地区成功地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呢。他通过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战役,运用自己高超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技巧,在北方的战场上纵横驰骋,不断取得胜利,从而让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北方逐步扩大,最终打出了一片广阔且令人瞩目的天地。

话说韩信成功攻占了齐地之后,那时的局势可不简单,正面临着荥阳被围的情况呢。在这样的形势下,韩信就向刘邦进言说:“大王,我刚刚才打下北方这片地方,现在这里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乱得很呐,而且根本就没有一个能有足够威望和实力的王来对这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制约。所以呢,我真心希望大王您能开恩,赏赐给我一个王侯的爵位,如此一来,或许就能更好地稳定这里的局面啦。”

彼时,刘邦气得直接破口大骂起来。要知道当下正是战事万分紧急的时刻,可韩信呢,居然还有那份心思去称王,这着实让刘邦又气又恼。

当时的局势让刘邦没办法,只能应允他做齐王。在那种形势的逼迫之下,刘邦即便心里可能有其他想法,但也只得答应下来,同意让他出任齐王这一职位。

随后呢,在韩信的全力协助之下,汉军迅速地就将楚军打得大败而逃。韩信那可是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谋略和指挥,带领着汉军与楚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在这场交锋当中,汉军在韩信的精心谋划与有效调度下,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从而成功地在短时间内给予楚军沉重的打击,让楚军遭遇了惨败的结局呢。

就这样,楚汉双方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一份盟约。双方约定以当时荥阳以北的鸿沟作为界限呢,鸿沟就像是一条分界线,把两边划分开来,各自在鸿沟的东西两岸分开站立,而且彼此承诺往后都不会再去侵犯对方啦。

在这一阶段呢,项羽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对韩信的厉害之处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心里清楚,韩信的军事才能相当出众,要是继续任由其发展,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麻烦。所以,项羽就主动采取了行动,派人前往北方,目的就是想和韩信达成结盟的约定。他盘算着,要是能和韩信联合起来,到时候他们三人,也就是刘邦、项羽自己以及韩信,可以把天下平均分成三份,各自占据一份,以此来形成一种新的局势呢。

在那个时候,韩信刚刚被刘邦册封为齐王呢。韩信心里琢磨着,刘邦这般封自己做齐王,那肯定是特别器重自己。就因为怀着这样的想法,所以韩信压根就没打算要和项羽结成联盟呢。

项羽发现自己未能与韩信结成同盟,这情况可让他心里头不由得担忧起来。要知道,虽说此前已经签署了相关的条约,可在这乱世之中,人心难测,谁能保证刘邦不会不讲信用、违背约定呢?万一刘邦真就这么干了,然后还和韩信一块儿联合起来,朝着自己所在的南方发兵攻打过来,那可就麻烦大了。

于是呢,项羽经过一番考量,决定要尽快往南撤退啦。他想着先回到楚地,在那里好好休整一下,让自己的队伍恢复元气,补充给养之类的。等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再重新谋划争夺天下的大事呢。

果然,当楚军开始向南撤退的时候,刘邦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全然不顾之前签订的条约,一下子就撕毁了约定,然后选择抄近路,其目的就是打算在固陵附近对项羽设下埋伏,准备打项羽一个措手不及呢。

刘邦下定决心要让这次伏击取得成功,为此,他早早地就给驻守在北方的韩信送去了一封密信,对这次伏击行动,他势在必得,寄希望于韩信能配合行动,所以这封密信承载着他的诸多谋划与期待。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进行伏击的那一天,韩信居然没有出现。

此次汉军遭遇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原本汉军是打算设下伏击的,可谁能想到,结果完全出乎预料呢。项羽那边是轻装撤军的状态,按常理来说汉军应该能占到些便宜才对,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项羽带领着他的部队,反倒把汉军打得那叫一个狼狈不堪,汉军只能是抱头鼠窜,最后灰溜溜地躲在了陈郡里头,连头都不敢露出来一下,就怕再遭遇什么不测呢。

刘邦身为汉王,得知韩信的相关情况后,那是气得不行,当场就大骂起韩信来,指责韩信全然不顾以往的恩情,做出忘恩负义的行径,并且还放下狠话,说日后肯定要惩治韩信的罪过,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不过,在谋士的一番劝解之下,他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把中原地区的大片土地分封给了韩信。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做出的决定呢,毕竟中原大片土地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可在谋士的劝说影响下,他还是这么做了。

韩信又一次获得了封地,这让他心里对刘邦越发充满感激之情。怀着这份感激,韩信积极主动地调兵遣将,出兵作战啦。他精心谋划,巧妙地把军队分成了三路,然后凭借着这三路兵马协同作战,成功地对楚军形成了强大的攻势,一步一步地把楚军逼退到了垓下这个地方呢。

我们必须得承认,韩信在带兵打仗这方面那可真是厉害得不得了,堪称用兵如神呐。就说当时那种情况吧,刘邦那可是相当有魄力的,直接就把自己手里所有的兵权都交了出去,完完全全地交给韩信,一切都听凭韩信去指挥调度呢。

你瞧,当时有足足三十万的大军呢,这支庞大的军队被分成了六股力量。然后呢,这六股力量又分成三路,同时行动,从不同的方向一起进发。就这样,把项羽给紧紧地围困在了垓下这个地方,让他陷入了绝境,难以脱身啦。

韩信想出了一个破敌之策来瓦解项羽的军心。他特意安排大军在晚上齐声高唱楚歌。要知道,项羽所率领的军队大多是江东子弟,这楚歌一响起,项羽便产生了错觉,误以为那些跟随自己的江东子弟都已经全部投降了汉军。如此一来,项羽内心大受打击,再也没有了抵抗下去的信心。

最终,项羽在乌江这个地方选择了自刎,如此一来,那持续许久的楚汉争霸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刘邦成功夺得楚地之后,心里就盘算着要把项羽的那些旧部都给诛杀干净,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可能出现的后患。然而,韩信可是出生在楚地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并没有按照刘邦的想法去做呢。

从这个时候开始,刘邦的心里便生出了猜忌之意。也就是说,在经历了某些事情或者处于某种状况之后,刘邦内心对一些人或事不再像以往那般信任了,而是产生了怀疑、猜忌的情绪,这种猜忌之心一旦出现,往往会对后续的诸多情况产生影响呢。

在那个时候,有一位楚军将领名叫钟离眛,他和韩信可是旧日里的好朋友呢。后来楚军在战争中遭遇失败,没办法,钟离眛就跑到韩信这边来寻求庇护,投奔到了韩信的身旁。

钟离眛对韩信劝说道:“韩信,你瞧瞧那刘邦,可不像你心里所想的那样,是个会始终遵守承诺的人呐。如今这天下已经平定下来了,接下来,他很可能就要对你下手,除掉你咯。再说了,你本就是楚地之人,在这时候,何不干脆就自立为王呢?”

当刘邦得知了这一消息后,心里头那是震惊得不行。在这种情况下,他当即就下达了命令,要求韩信马上把钟离眛给斩杀了。

韩信为了向刘邦表明自己的忠心不二,竟然做出了一件极为决绝的事情。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曾经的旧日好友给斩杀了,随后还把这位好友的头颅拿去献给了刘邦,以此来彰显他对刘邦的忠诚,实在是让人感叹其做法的狠绝与出人意料。

当刘邦看到摆在眼前的竟是钟离眛的头颅时,他心里立刻就明白了,韩信这下已然是失去了声望。于是,刘邦毫不犹豫地当即下达命令,让人去将韩信逮捕起来。

没过多久,在刘邦的示意安排之下,吕雉开始行动了。她想办法把韩信给引到了宫殿之中,随后呢,就派出侍卫对韩信下手,直接将其给刺杀了。就这样,曾经威名赫赫的一代枭雄韩信,生命就此终结,实在是令人感叹不已。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啊,当年韩信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时刻。那时候项羽给韩信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让韩信独自占据齐地。要是韩信真的听从了这个建议,凭借齐地的优势,成功形成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说不定他就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不至于落得后来那般悲惨的下场啦。

更有甚者,要是在成功拿下楚地之后,他能不杀掉好友钟离眛的话,那他身边的朋友们也就不会因为担心他会滥杀无辜,就一个个争着逃离他。而且呢,要是这样的情况,刘邦恐怕也不敢随随便便就对他有所行动呢。

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就在他一门心思急着去争功劳的时候呢,刘邦其实心里早就对他起了杀念啦。

0 阅读:3
幽默漂流瓶

幽默漂流瓶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