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二代接班困局!曾经的千亿帝国给所有家族企业都上了一课

EMBA 2025-02-17 10:53:11

曾经的中国西服第一品牌、服饰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杉杉集团,如今却深陷债务危机、业绩崩塌和接班困局,这给给所有家族企业敲响了警钟。

2025年1月21日,3家银行向法院申请对杉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法院于2月7日召开了听证会,最终是否进行重整,需由法院审议决定。

导火索始于2024年6月,杉杉应付三家银行的1963.91万元的贷款利息开始逾期。

据公开数据,截至2024年11月8日,杉杉集团除杉杉股份外的合并口径有息负债总额为122.65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为114.2亿元,流动资金非常紧张,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伴随巨额债务压力的,还有业绩的滑铁卢式崩塌。

2023年全年,杉杉股份实现营收190.7亿元,同比下滑12.13%;净利润7.65亿元,同比下滑72.93%。

2024年全年净利润为预计-4.8亿元至-3.2亿元,这是杉杉股份自1996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与此同时,旗下上市公司杉杉股份股价长期下跌,两年时间市值蒸发了200多亿。

灵魂人物逝去,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局

杉杉集团的系列遭遇,自两年前创始人郑永刚突发疾病去世后开始显现。

虽说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运转,但是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并非如此,灵魂人物的突然离开可能会让组织陷入瘫痪地步。

作为杉杉集团的灵魂人物,郑永刚于1989年成立杉杉集团,一手将杉杉缔造成为一家横跨服装、新能源、金融、科技等10大产业,营收逾200亿元、利润超30亿元的大型商业集团,控股参股多家上市公司,自 2002 年起连续 21 年入榜中国企业 500强。

杉杉虽然以服装品牌起家和被公众熟知,但是经过郑永刚的战略布局,杉杉集团目前已经看不到多少服装产业的影子了,官网显示其主业为锂电材料、光电材料、医疗、贸易物流及商业广场。

企业要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扩张和战略转型,但是扩张、多元化经营并非造成杉杉困局的最大原因。

试想,如果创始人郑永刚没有突然去世,杉杉有很大可能不会出现如今的变故。

因为银行借贷给企业,主要看重的是人,而非企业。历经了残酷的腥风血雨洗礼的创一代们,拥有更加丰富的信誉支撑,在很多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

但是创二代们大多没有经历商海沉浮,不具备足够的威望与能力,这时此前合作的金融机构可能开始“翻脸不认人”了。

否定了一个人,就等于否定了其背后的企业,所以银行集体向法院申请对杉杉进行重整。

因此杉杉遭遇困局的根源,是没有提前做好接班筹划,以至于在创始人突然去世后陷入内乱

控制权争夺战:两年3易董事长

郑永刚刚去世时,其家族内部围绕企业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最初长子郑驹被推举为杉杉股份董事长,但随后第二任妻子周婷通过法律手段逐渐掌握了实际运营权。

在杉杉股份表决郑驹担任公司董事的股东大会上,周婷意外现身,称这次会议是违规和错误的,并声称自己作为郑永刚的现任配偶及三个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基于继承关系,她应当成为杉杉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她还因遗产继承纠纷向法院起诉郑驹。一场豪门内斗大戏,因此被公之于众。

2024年11月,郑驹离任董事长一职,周婷全面接棒杉杉控股、杉杉集团、杉杉股份的董事长。

这场“夺权之战”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显示了杉杉的内部管理压力。

在召开重整听证会的两天,2月10日 ,周顺和任杉杉控股董事长。

至此,杉杉2年内已3易董事长。

给家族企业的警示

杉杉集团的困局,给了所有家族企业一个关于接班问题上的警示:

1、家族治理缺位:未提前规划股权继承与经营权分配,导致法律继承与公司治理脱节。

2、二代接班挑战:管理层与金融机构对二代信任不足,传统行业下行叠加高杠杆融资风险加剧危机。

就杉杉集团而言,虽然郑驹一直被郑永刚视为“接班人”,先后出任多家公司高管,但是企业并未提前做好法律上的股权继承与经营权分配,这直接导致了后面激烈的内斗和经营困局。

数据:二代继承者不如职业经理人

中国当下的知名实体企业,大部分成立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打拼后,都已经到了二代接班的关键时刻。

根据长江商学院“A股家族企业300强的传承”实证分析的数据,将企业管理权传承给二代继承者的家族企业,股市的平均表现为负数(股价下跌)。

相较于凤毛麟角的成功二代,更多的情况是一代企业家花费多年心血,依然培养不出合格的企业接班人。

相比之下,职业经理人因为可供选择的人数较“二代”更多,满足家族企业传承要求的概率也更高。尤其是那些与创始人共同创业的职业经理人,因与创始人的创业经历有更多重合,也更容易接班成功。如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退休后,与梁稳根一起创业的向文波接任董事长。

数据显示,企业传承给职业经理人后,股市表现平均为正数(股价增长)。从长期股市表现看,二代继承者不如职业经理人。

二代接班的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

当然,这并不是说二代接班不可取。实际上,仅从中国市场看,二代成功接班的案例也并不少。但接班成功的二代,几乎拥有与一代父辈“同台或先后创业”的经历。

比如的森马二代接班人邱坚强在2024年接班的第一年便净赚11亿,邱坚强接班时49岁,严格来说,邱坚强其实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作为创二代,邱坚强曾与父亲一起见证了森马服饰的建立和崛起。

新希望通过全产业链革新与职业经理人协同,实现营收超千亿,体现“扶上马送一程”的渐进式接班策略。安踏丁世忠家族兄弟合作制与职业化管理结合,保持家族控制权的同时推动品牌国际化。娃哈哈宗馥莉通过基层历练与品牌年轻化,逐步接棒并稳定企业转型。

创立于1888年的李锦记,迄今已经传承到第六代。李锦记的家族宪法规定,家族企业股东必须具有李家的血缘,不限男女。股东若退出,股份由公司回购。这些措施确保企业经营不受股权变化的影响,同时也使得家族成员能够在系统的管理和完善的机制之下,发展各自的人生。

然而,接班失败的案例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美特斯邦威接班二代胡佳佳,接班后企业连续亏损32亿元,最终辞职由父亲重新掌权,反映二代经验不足与品牌转型失败。Gucci家族因继承权争夺导致品牌被出售,凸显家族权力斗争对企业存续的致命影响。

辛苦创业几十年,不能在接班路上毁于一旦。这些案例提醒企业家们,二代接班和企业传承,需要充分准备、谨慎决策和提前布局,这是所有家族企业都必须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来源:界面新闻 经济观察报 广州日报

凤凰网财经 爱学习Emmasong 官网

网络新闻、纺友网、色尚坊布博士

0 阅读:366

评论列表

永远是个秘密

永远是个秘密

2025-02-18 11:25

有言人无远虑必有后患![祈祷][比心]

Samantha Y

Samantha Y

2025-02-17 16:44

郑干了一辈子 最后江山易主 成姓周了

厌学废狗

厌学废狗

2025-02-18 07:16

二代接班不易,必须进修!

山牙子脚不臭

山牙子脚不臭

2025-02-18 01:21

以前有2个妇女抢一个孩子,一个妇女不管孩子死活的抢,一个想抢却不敢用力,最后孩子是被不管孩子死活的妇女抢走了,没多久孩子也莫名其妙的死了。

EMBA

EMBA

聚焦EMBA企业家、投资人等精英人士,商学院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