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在增长,房价在下降,为什么老百姓生活却越来越艰难了?

俇攘 2024-08-13 20:09:36

我们普通人所获取的财富是什么?并不是社会的剩余价值分配,而是整个产业链运转中的成本和费用!真正有机会分配剩余价值的人,是可以实现阶级跨越的极少部分人。所谓的贫富差距,就是分配剩余价值的人与普通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自古以来,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和经济从来就密不可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经济环境越差的地方,成本费用越低,剩余价值的分配群体却越集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经济环境好的地方,成本费用越高,剩余价值越大,获利的群体越分散,贫富差距相对却比较小!而剩余价值的分配权,实际上大量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剩余价值越集中就越凸显出分配的权力,这也就是经济差的地区官僚主义越严重的本质原因;而经济好的地方,政府的存在感反而没有那么强,说到底掌握一个地区资源分配的占比越大,存在感就越大,权力也就被放大!

剩余价值

正因为此,很多人将这个社会分为两个阶级,一是纳税阶级,二是财政供养阶级,如果将整个社会体系比喻为一个工厂,财政供养阶级就是管理人员,而纳税阶级就是生产人员,工厂的利润就是剩余价值,由管理人员负责分配,用于股利支付也好,用于留存收益也好,还有用于对外投资或是直接转增资本也罢,这个过程就是资源的分配。而生产人员的获利将直接计入整个工厂的生产成本费用。

换个方式解释,工厂效益好的时候,需要扩大生产来提升剩余价值,所以生产人员的价值会有所提高,而且生产人员的占比也就会不断增加。而工厂效益差的时候,工厂会压缩生产,可能关闭部分产线来维持收入和利润的平稳,闲置的生产人员会被当作冗员清理,这个时候管理人员的占比则会随之增加。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懂了,经济下行的时候,考编成为了绝大部分人的首选。同时,还可以展现出来,越小的工厂权力越集中,董事长一人即可独裁;越大的工厂,权力被稀释则越明显,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越健全。

而这一切,都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会直接反映在GDP上吗?我想是不明显的!GDP是什么?国民生产总值!而全国十多亿人,散居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要想统计出每个单独个体的生产量自然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关于GDP的统计内容,一定有对应的格式内容和标准程序。

工业增加值

首先所谓的GDP统计内容,并不是统计剩余价值,更不是统计整个国家的收入或者是利润,更不是把所有人的财富汇总,其统计的是增加值,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为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二产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三产可以分为金融、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等的增加值,分别计算出来,由各个地区进行数据的初步统计,然后交由国家进行汇总与核查。

什么是增加值,简单来说,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而求增加值的目的则是计算增加值率,各行各业的增加值率算出来后,即可通过相关计算公式算出所谓的GDP增速等相关指标。

而国家将以GDP数据作为基准考量,确定第二年的实物货币增发额,我们可以这么想,国家以GDP数据计算出下一年的未来目标现金持有量,以这个数据减去当前的货币总量,就可以得到一个缺口,就是货币增发额!所以,只要数据准确,不考虑宏观调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GDP的增速,将约等于货币的贬值速度!GDP增速越大,货币贬值速度越快,所以所有人都急着将钱花出去,整个市场就格外活跃。而GDP增速放缓,货币贬值速度降低,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而国家为了鼓励大家花钱,将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所以GDP增长,和经济并没有直接的比例关系,但是却对百姓的财富有着重要的牵连。国家发展实际上就是把整个蛋糕做大,如何做大呢?除了对外贸易赚取顺差之外,最好的方式就是内部消费升级,而为了鼓励内部消费,还可以通过加大内部投资进行刺激。所谓的内部投资就是进行庞大的公共基础建设,比如铁路、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城市公园和商业中心,这些项目都是国家的资产增量,是可以作为货币增发额的基础依据的!

GDP增量

但是,政府并没有足够的钱来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投资,所以需要以政府信誉为背书,进行大规模举债,当然这些债务肯定不会由政府直接来扛,政府也会想办法进行债务转移,比如城投公司等下游企业。而这些只是明面上的债务转移,另一方面就是房地产行业,政府出售土地使用权给房产开发商,开发商举债建商品房,并支付政府房产税、增值税、契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所得税等等。而开发商会将房屋与资产绑定,并通过宣传与婚姻或者爱情等价,无限抬高房产市价,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普通老百姓进行购买。

抬高房价,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都可以获得更多的杠杆收益,可以更大规模的举债。而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现钱去购买房产,自然就需要预支未来来加杠杆,义无反顾投身房地产市场当中。市场就这样被一步步做大,整个产业链的原材料、成品、运输、消费等产业链都成了良性圈,而政府和房企以房产作为杠杆做大市场和增量,普通百姓则是实实在在承接了债务,成为了债务的最终闭环!

债务转移

当房地产市场下行,经济泡沫被戳破,持有房产者资产下滑,但是债务却不动,而GDP算的是增量,与前期资产下滑关系不大,这最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了老百姓资不抵债,到了破产的边缘。理由很简单,房价涨的比例大于银行利率,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受益,而房价不升反降,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灾难。

而经济衰退,是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结果,所谓的经济,就好比一个池子里的水,有流入,有流出,也有蒸发和渗漏,随着季节性变动池子里的水会周期性波动。我们从根本看问题,不难发现我们国家的本质实际上是债权经济,而不是股权经济。股权经济就是好的时候大家一起分红,坏的时候大家一起赔本。而债权经济,就是好的时候利用财务杠杆扩大收益,而坏的时候则是既要承担损失,还要承担债务成本,也就是资本成本。

经济下行时,还会有一个过渡阶段的终极问题,那就是社会生产力大于了社会消费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产能过剩的问题,本质上是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加大,自然就会消费降级,而产能过剩的危害很大,关乎一整条产业链上下游所有人的生计,这个会从房地产业蔓延到制造业,然后会迅速覆盖到各行各业,而过分依赖全球市场的我国,在全球消费市场萎缩的情况下,贸易顺差会进一步萎缩,影响整个国家的收入和利润!

消费降级‍

全球市场萎靡,为了维持增量,就需要拉动内需,通过刺激国内市场来实现市场收益扩大化,那么政府最好用的一招就是让更多的货币流入市场,通俗来说,就是LPR下调,通过下调利率,让大量的银行存款回归市场。但是此举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消费市场,但是同时也会造成物价上升和货币贬值。老百姓所持有的资产会进一步缩水。

货币宽松政策

同时受害者还有市场上的大部分企业及组织,市场上的企业组织主要分为垄断型和普惠型,其实说到底基本就是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差异。就以2022年为例,社会劳动人口大数是4.6亿人,民企承载了大约3.8亿人,国企是5600多万人,略超12%。

而以2023年前三季度A股数据为依据,475家央企营收25.65万亿,净利2.33万亿,增速分别是-0.31%、1.62%,分别各占整个上市公司的超过4成。民企数量占比67%,3535家,营收13.92万亿,净利润0.87万亿,增速分别是5.71%、-8.94%。7倍于央企数量的民企,合共完成的收入仅央企的54%,创造的利润却不及后者的4成,可见剩余价值的差距多么明显!经济下行阶段,社会资本也会自动规避风险,向低风险的垄断型企业靠拢。

民营企业占比

老百姓要想过得好,需要让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快速回归,要让市场更加的开放,要让更为广泛的人群能够分享到经济增长的红利。尽可能的避免更多的资源、资金、生产要素投向了政府以及国企主导的特定领域。让更多的资本流入普惠性产业链中,刺激民营经济的活力,促进民营制造业快速完成产业转型。

抛开宏观经济形式不谈,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经济下行且生活越发艰难的情况,出路在何方呢?

其一:提升认知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来强化自己,提升自身价值,然后就是不盲目进行人生路线大变革,需要蛰伏等待机遇,主打一个求稳。

其二: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上升渠道不明显的情况下,只要做到可以勉强供自己和家人维持生计即可。另外分一部分精力开展副业,通过新学的知识赚取认知差,少消费、非必要不投资,坚持存钱,或者购买国债等!

1 阅读:24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