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很多时候,这世界的真相与你的认知正好相反
斯威国学
2024-11-02 09:05:14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章的字面意思。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天底下最柔弱的就是水了,而号称能够攻坚克强的,也不能战胜它。水凭什么可以做到?就是凭它的无可替代的柔弱的包容性。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弱可以胜过强,柔可以战胜刚,天下人其实都知道这个道理,然而却难以做到。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所以圣人才说,能够承担建设国家之重任的人才是社稷的主导者,能够带领国家走出危难的,才是天下的王者。正言若反。当我们说出符合自然规律的语言的时候,往往听起来,却像反话一样。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们来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经》有哪些深意,能给到我们哪些启示,提升我们哪些方面的认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运用。
老子无为的思想贯穿整本《道德经》,君王如何通过无为实现最大的为?老子在前面讲了很多方法,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无有入无间、用反用弱等等。而柔弱胜刚强,老子尤为重视,在前面好几章都提到。那么,柔弱胜刚强是怎么得来的呢?是通过格物,也就是老子通过观察水,观察动植物的特性总结得到的。
老子在第七十六章观察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人在活的状态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可是当人死亡的时候,却是僵硬和强直的状态。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草木在活的状态是柔韧的,死亡后是枯槁的。所以他得出结论,坚强描述的是死亡的状态,柔弱描述的是生的状态。在本章,老子讲了水的特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就是说天底下最柔弱的就是水了,而号称能够攻坚克强的,也不能战胜它。水凭什么可以做到?就是凭它无可替代的柔弱的包容性。
古人就是这样,通过对客观世界中物的观察、理解总结出自然规律,然后加以应用,一方面形成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各种美食、房屋建造、交通工具、枪炮火箭等等等等称为科学的东西。另一方面上升到对人的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这就是文化。既然人的思维是以自然规律为参照,认知越是接近于自然规律的人,其心理变化越是不可测。所以,认知水平越高的人越让人看不懂,他们做的往往只是一些兆萌芽糵的小事,用鬼谷子的话讲,叫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小事能通过蝴蝶效应引发大海啸。这样的人即使说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话,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听起来,就像反话。
人们喜欢动起来,遵循自然规律却是要静下来,人们喜欢高高在上,遵循自然规律却是要处下,人们喜欢显示我自己很强,遵循自然规律却是让他人变强。当然,这里可能会引起误解,并不是说人们不要动,不要处上,不要强,而是两者兼顾。这里主要是对情境的主导者来说的,地位越高,认知水平越高,越遵循自然规律做事,无为是最高境界。
人如果认知不到这世界有可能与自己的认知相反,就会犯错误、错过机会。获取财富也一样,人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我写过一篇关于电视剧《天道》的文章,男主丁元英在剧中是个高人。丁元英虽然在电视剧中已经很高明了,然而,距离真正的圣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里就不展开。在丁元英的操作下,他一手支持创办的公司格律诗要和大公司乐圣打一场官司,公司三个创始人叶晓明等人一看到可能要承担巨额债务和高额律师费,被吓得落荒而逃,赶紧退了股,而另一个人肖亚文与他们的认知正好相反,她在这个时机入了股,她认为败诉的风险就是她的机会,最终的结果证明肖亚文是对的,公司不仅赢得了官司,乐圣还与之合作,接下来的几年就是公司的高速发展期。
前面写过,凡事必成必然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规律为准绳。女主芮小丹感慨过,人要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的人。
没有价值的事情,没有人会去做。人们都希望从做的事情中获利,不管这个利是什么,是物质,是荣誉,还是满足感,然而,在行使权力获取利益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当皇帝是多少男人的梦想,然而,真正的王者不只是拥有鲜花、掌声、美女、赞扬和被崇拜,更多的是责任和重担,有失败、指责和非难。有几人能像越王勾践那样失败之后卧薪尝胆?尤其是那些明君,遭受牢狱之灾,丧失亲人,备受屈辱不在少数。即使这样,他们仍然愿意承担重任,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受到人民的拥戴。《诗经·大雅·文王》中称赞周文王,亹亹文王,令闻不已;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所以老子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能够承担建设国家之重任的人,才是社稷的主导者,能够带领国家走出危难的,才是天下的王者。
对于我们家庭来说,做父母的需要站在家庭情境之外去看家庭这个情境,家长既是家庭的一员也是家庭的主导者。然而,有的家庭中,夫妻二人都想当领导者,遇到问题了,却没有人想担责。
那么谁是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能够承担家庭发展重任的人。谁才是这个家庭的家长?是能够建设起有利于家庭发展的文化的人。并不是谁挣钱多,谁就是领导者。不能承担家庭发展重任,不会建设有利于家庭发展文化的人,挣钱再多,也只是工具而已。公司也一样。
真正的领导者,真正的家长多半是像水一样的人,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家庭中哪些地方有余,需要损,哪些地方不足,需要补,清清楚楚。
很多家长知道孩子要成长,孩子补的是这块。怎么让孩子成长呢?多数家长要求孩子听话照做,其实,这用的是武力,用物质换取孩子听话也是一种武统。越是这样,孩子越被动。
武统并不会让孩子产生根本上的变化。因为什么?因为思想层面没有建设起来,缺少文化。
武力统一的是行为,文化统一的才是思想。文化就是要把老子讲的所有自然规律用起来,当然本章主要是柔弱、刚强。前面章节中讲到,家长主动,要形成德、艺、威、风,家长从动,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帮助孩子成长。
举个例子,比如妈妈给孩子买了一杯冰饮料,孩子喝完了以后,晚上回家肚子疼。遇到这种情况,有些父母就开始相互指责,或者怪孩子缠着自己,喝了肚子疼,下次不许再要。这样做解决不了孩子成长的问题。
怎么办?家庭守则一翻,爸爸讲,你们过来,我们要照顾好下一代。然后对妈妈说,今天是不是妈妈带他买可乐,让他肚子疼的?你照顾好他没有?给你翻翻条文,你说你该怎么办?妈妈做出深刻的检讨。
然后,接着就是孩子,你是不是我们家的下一代啊?你有没有责任把自己照顾好啊?你没有照顾好自己,是不是要罚?
然而,这事还没有结束。爸爸继续说,这件事情主要原因还是在妈妈身上,因为资源在她手上,她可以选择不带你买,她可以选择跟你沟通好,她可以选择教育你啊!为什么你嫌烦就一定要买啊!像这样的一种行为是要打击的,要惩罚的。
要让孩子看到,妈妈是为了孩子的这一个口福,遭受痛苦的。夫妻二人演一出苦肉计,孩子看到心痛,妈妈,我错了,我下回再也不连累你了,我听你话。他那时候,是心甘情愿听妈妈话的,因为妈妈对他有恩。这里既有目标身份上的刚,帮助孩子成长的目标身份不动摇,也有角色上的柔,行为方法上的多变。这样,利用柔弱、刚强就把家庭中赏罚制度建立起来了。而这个规则,是孩子自己愿意遵守,并非父母强迫。
古代人非常孝敬父母,就是在父母一刚一柔,以及背后力量的强弱之间,有引领,有承载,帮助孩子走上正轨。孩子的人生经验很少,有一些东西的确是要家长去带着孩子去做的,孩子在人生路上也有跑偏的时候,需要家长这个方向盘去把方向调整一下。最后,父母还是要把方向盘交给孩子,让他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老子说,弱胜强,柔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很简单,但是我们很难做到,做父母的一不小心就变成自己主动,变得刚强,要么展示自己的强大,把孩子贬得一无是处,要么要求孩子必须这样,不能那样,你必须考一百分,必须把作业做完等等,变成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老子前面一章讲到,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自然规律大家很容易知道,想要遵循自然规律却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因为,自然规律看起来和我们的感受好像正好相反。所以老子会说,正言若反。
2
阅读:78
道法自燃 坎离抽添 真智灼现
《拈花一笑,常撮谷道》 释迦文武双全,哪是文佛能言。 若要人中龙凤,必先炼此内功。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