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料到,进入2024,国内的顶级赛事,中签率竟然都滑落到低于5%了吗?
先看厦马,报名人数创赛事新高,达到136105,官方公布的是5%。据闻在抽签完成后,这个数据其实是4.75%,后来也许中签人数上有调整,变成了5%。
之后重马,报名人数创赛事新高,达到151662,中签率是3.98%。
再看锡马,报名人数创国内新高,达到265920,其进行了两轮抽签,面向绝大多数报名者的第二轮抽签,全马中签率3.45%、半马4.00%。
对于普通跑友而言,这样的中签率,实在是太不友好了。然而从当下的种种迹象看,以后,这可能会成为一些顶级赛事的标配。这也意味着,靠签运跑国内的优质赛事,几率越来越小。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客观上,是过去几年的遗留名额,侵蚀了今年的赛事名额;主观上,是赛事追求速度,对于直通选手大开绿灯,直通名额占比太高。
这样的现实,涉及到一个话题,赛事在拥有品牌后,开始按照自身需求、风格,筛选跑者群体了。目前还只是成绩,以后不排除用报名费的方式。
直通需要设限?厦马近几年来在大力打造自己的“XQ”,今年的直通标准,跟去年比,提升了6分钟,这幅度可不能算小。
只能说国内跑者整体水平的提升超出了大家预料,30000人的规模,成绩直通选手达到19869人,接近赛事的2/3了。除此之外,永久号还占去了1494个,剩下的还会有慈善、赞助商名额等,你算一下,留下的抽签名额还能有多少?
重马15000人的全马规模,今年倒是没有成绩直通,但是前几年的“债”太多,预留了8000给这些直通选手。你有保留的直通名额,也需要抽签,没抽中的,直通名额保留,来年再说了。
重马除去公益慈善和赞助商名额后,抽签名额13250,再减去8000个直通名额,留下5250个名额,给十几万报名者分。由于今年没消化完直通名额,明年重马估计还是类似局面。
锡马在报名数据的披露上,是最透明的。锡马的全马规模为22000人,直通名额、挚爱直通名额、慈善名额和商业直通名额共占去16467人,仅释放出5533个名额来抽签。
首轮抽签中,全马中签率100%,有4400个名额,只有1172人。第二轮抽签,名额就只剩4361个了,参与抽签的人数为126544,产生了目前国内最低的中签率:3.45%。
赛事成绩直通,这些年来一直有,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但最终人数在赛事规模中占比不算高,起码能保证赛事中签率是两位数,大家还不觉得有什么。
要提升赛事中签率,就要给直通选手设限。马拉松虽是大众参与型赛事,毕竟有其竞技性,这才是体育的最大魅力。让速度快的选手获得直通名额,体现的是赛事态度。往后,处理手段不外乎,一是继续提升直通标准,一是设定每个年龄段直通名额。
赛事分化加剧!这两年的大赛事,大家都盯着破三人数。破三,是马拉松中国速度大众层面的浓缩,各个赛事招数迭出,吸引优秀选手来自家赛事破三。
今年厦马破三人数,已无限接去年北马的,今年,2402这个纪录必破,就看是哪场赛事了。有机会争夺这个荣誉的不多,就数得上的几场顶级赛事。
这两年马拉松的“中国速度”在飞速提升,不管专业层面,还是大众层面,这是可喜的局面。这些优质赛事,也给予“中国速度”以充分的尊重,像厦马和锡马,对于达标选手应收尽收,必然导致中签率下滑到低于5%了。
这是赛事的选择。当一场马拉松做到一定高度后,要形成自身的赛事风格,不可能面面俱到,肯定就会有所取舍,速度又是马拉松赛的核心要素,优秀赛事追求这个,毫无争议。
这时,成绩就成了一个筛选标准,我在庞大的全国跑者群体中,吸纳符合我要求的跑者。这样的标准,符合赛事利益,会受到直通选手拥戴,而对于众多参与性的跑者,显得有点残酷。
可以预料,国内的顶级赛事、大比赛,以后都可能会向速度倾斜。3月24日重马、锡马和汉马同一天,也只是破三和直通选手有选择难题,对于大众选手,报三场,一场未中,已属常态。
好赛事就是优质、稀缺资源,想拥有,你得按我的规矩来。中签率的走低,加剧了顶级赛事名额的抢手,对众多跑得慢的选手,也非没马可跑,国内还有大把的中小赛事可以选择。
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肯定会有一些口碑甚好的赛事,利用提升报名费的方式来筛选自己的参赛者。中国马拉松发展到当下,优质赛事与普通赛事会逐渐分化,沿着不同的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