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号称九千岁,党羽遍布朝野,为何却被年仅16岁的崇祯搞定?

微笑蜻蜓 2025-02-22 13:52:44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有这么一个人物十分出名,那就是魏忠贤,他是个大太监,还被人称作“九千九百岁”呢。

让人感到疑惑的一点是,魏忠贤在其权力达到鼎盛之时,他的势力那可是遍布了整个朝堂啊。可以说当时他的权势极为滔天,几乎一手遮天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权势熏天的人物,最后竟然被刚刚登上皇位没多久,年仅“16岁”的崇祯帝给成功铲除了。这其中的缘由,确实很值得探究一番。

权倾朝野这件事难道是假的吗?亦或是刚刚继位的崇祯帝真的太厉害了呢?

九千岁宦官

提到魏忠贤,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这人脑子好像不怎么灵光吧。可实际上呢,人家那可不得了,在当时的大明王朝,那可是最厉害的角色之一。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就连皇帝,他都没太放在眼里呢,可见其权势之大、行事之张狂。

你看啊,要说这人聪明吧,可他呢,是那种老奸巨猾的类型,按常理来讲,应该很有手段才对。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连一个才16岁的孩子都没办法搞定呢。就这么点事儿都处理不好,也真算是白在大明王朝里混了这么多年啦,感觉这么长时间都白待了。

魏忠贤刚踏入皇宫那会,有一项本事他最为拿手,那便是讨好他人啦。您还别说,这讨好别人的本事仿佛都快成了太监群体里的一项必备技能咯。就好比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大名鼎鼎的大太监李莲英,他在这方面就和魏忠贤差不多呢。

魏忠贤因为在讨好方面做得挺不错,所以慢慢地就获得了上级们的认可与赏识。他在讨好这件事上表现得较为出色,也正因为如此,逐渐赢得了上级们对他的另眼相看呢。

在当时的情形下,靠着上级们的引荐,魏忠贤就这么一步步地,慢慢靠近了朱由校的乳母客印月那边。可以说,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途径,魏忠贤逐渐和客印月有了关联,开启了他后续在那个环境里进一步往上爬的进程呢。

据说啊,随着那两个人接触的时间不断变长,魏忠贤和客印月之间呢,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对食夫妻”啦。

按常理来讲,一个人要是身为太监的话,在通常情况下呢,是不会有人心甘情愿和他在一起相处的。毕竟太监的身份比较特殊嘛,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在面对太监时,往往是不太愿意与之有过多交集,更别说是真心实意地愿意和他们待在一块儿啦。

要知道,魏忠贤这人长得有几分模样,而且还特别会讨好别人呢。就说客印月吧,被魏忠贤这么一夸赞,可不就立马喜笑颜开了嘛。

存在这样一个极为贴心的人,客印月心里那是一百个不愿意错过呢。于是,就整天都和他紧紧黏附在一起,一刻都不舍得分开嘞。

在那个时候,客印月和魏忠贤这两个人呢,还没什么名气,手里也压根没什么权力可言哦。不过呢,情况在朱由校登上皇位之后就有了转变啦,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转机呢。

在历史的进程中,有这样一段情况,自从魏忠贤和客印月走到了一起,关系变得十分紧密之后,他们两人便开始共同承担起了照顾朱由校的事宜呢。这魏忠贤与客印月就如同达成了某种默契一般,在朱由校的生活里扮演起了照顾者的角色,一同围绕在朱由校身边,料理着与之相关的各种事情。

朱由校在年幼之时,便未曾充分享受到父爱与母爱。他的父亲和母亲离世都很早,而且还是相继离去,这使得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极度缺乏来自父母的关怀与疼爱。在这样的环境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校内心对亲情的渴望促使他渐渐地把客印月以及魏忠贤视作了如同亲人一般的存在。

朱由校对二人怀有如同雏鸟眷恋父母般的深厚情感,说他把这二人当成自己的父母,其实也并不过分。

朱由校和这两个人的关系都很不错呢。其中特别要提到魏忠贤,他有一个很突出的本事,那就是特别擅长说一些能讨好人的话语。就因为这个,他可是深得朱由校的宠爱呢,在朱由校心里有着不一般的地位哦。

在朱由校登上皇位之后,魏忠贤与客印月这二人便获取到了前所未有的极大权力。在那段时期呢,整个朝堂之上可以说是完全由他们俩说了算,朝堂的局势基本就掌控在这两人手中了。

魏忠贤在尝到了权力所带来的种种甜头之后,便越发地嚣张起来,行事也愈发地跋扈。在他眼中,那些一向清正廉洁的大臣们,根本就没什么分量,完全不被他放在眼里,其张狂的程度可见一斑。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颇为出名的皇帝,他就是朱由校,大家都称他为“木匠皇帝”呢。为啥这么叫?因为他这一辈子,就对搞发明创造这件事儿特别痴迷。他成天一门心思地扑在那些木工活儿、发明创造上,那花费在这上头的时间可就多了去了。如此一来,他能腾出来用于治理国家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好多。那国家总得有人管,这可怎么办呢?朱由校想了个法子,那就是把管理国家的诸多事宜交给魏忠贤去处理呗。

魏忠贤得知皇帝要让他代替自己管理天下,那一刻,魏忠贤心里一下子就犯起难来。

要知道,魏忠贤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文盲,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得呢。再看看人家洪武大帝,那可是有着非凡的见识。可魏忠贤呢,和洪武大帝完全没法比。就他这样的情况,要让他去治理国家,那难度可太大了,他根本就没那个能力胜任。

要知道,当时皇帝对魏忠贤极为信任。在这种情况下,魏忠贤接到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这对他而言就如同接过了一个沉甸甸的重担。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他心里那叫一个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得到皇帝的信任而感到高兴,觉得自己深受器重,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呢;可另一方面,又有些忐忑不安,毕竟这重担意味着责任重大,万一搞砸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所以呢,他就怀着这样既高兴又忐忑的心情接下了这个重担。

魏忠贤一心想要让自己拥有极高的威望,于是便瞅准时机,开始到处拉拢人员、结党营私。通过他一系列的运作,逐渐建立起了一股极为庞大的势力,也就是臭名昭著的阉党势力。

在当时那个时期,有那么一群人被称作阉党。这阉党里的人整天凑在一块儿,也没干别的正经事儿,就是一味地吃喝玩乐,尽情享受。而且,他们还把手伸到了国家的钱财上,肆意地贪污起来,把国家的财富当成了他们可以随意侵占的对象。他们这般行径,可就让东林党人看不下去啦。东林党人秉持着自己的理念和原则,觉得阉党这样做实在是太过分了,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就这样,双方之间因为阉党这些不良作为,矛盾就一下子爆发出来了,彼此之间产生了很深的嫌隙呢。

在那个时候,魏忠贤心里正发愁呢,愁啥?愁自己没地方能施展自己的手段和权势。巧了,这时候他瞅准了机会,直接就对一大批东林党人下手啦,把那些东林党人狠狠地收拾了一番呐。

如坐针毡的皇位

从那之后啊,在朝堂之上,敢于站出来弹劾那些阉党的人,那是变得越来越少啦。原本或许还有一些秉持正义、不畏权势的官员,会勇敢地对阉党的种种恶行提出弹劾,可随着局势的发展以及阉党势力的越发嚣张跋扈,很多人渐渐都不敢吭声了,导致最后朝堂上敢于出面去弹劾阉党的人寥寥无几,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地减少呢。

朱由校呢,每天的心思都放在搞发明创造上啦,对于其他一些事情那是根本就不愿意去管。说起来呢,从一定的程度去看,朱由校重用阉党这件事,还真有那么一点儿积极方面的影响呢。

大家知道,江南地区在咱们华夏历代那可都是极为富饶的地方,称得上是各个封建王朝的大金库呢。要是这江南地区收上来的赋税变少了的话,那么大明王朝整体的收入可就会大幅度地降低啦。

在明朝时期,阉党将东林党彻底收拾之后,便接手接管了相关的税收事务。这之后,税收的标准一下子就大幅提高了,就因为这样的变化,大明王朝的国库很快就变得充盈起来啦,里面的钱财比之前多了不少呢。

东林党所秉持的主张主要是禁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坚决不允许宦官专政这类情况出现。乍一看的话,会让人觉得他们好像是一个在治国理政方面很有一套、能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的党派呢。但实际上,情况却并非如此哦。

咱们来思考这么一个情况,有人说某些人好像是治国有方的。可要是真这样的话,那怎么解释后来崇祯帝把他们给扶持到重要位置上了呢,结果呢,大明王朝并没有维持多久,最后还是走向了灭亡的结局。这就不禁让人疑惑了,要是他们真有治国的本事,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你看啊,有些人老是表现出一副坚决反对贪污腐败的样子。但咱们仔细想想,难道能就此确定他们当中就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曾经有过贪污的行为吗?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毕竟人是很复杂的,很多时候表面上的态度可不一定就完全能代表其实际的所作所为呢。

在以往的各个封建王朝当中,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差不多能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官员呢,都存在过贪污的行为哦。要知道,清正廉洁、一尘不染的官员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见到很多的,毕竟在那样的封建王朝环境下,贪污现象还是颇为普遍的呢。

朱由校这个人呐,对发明创造那可是相当热衷,把不少心思都花在这上头了。不过呢,可别以为他就只专注于自己的那些小发明哦,在国事方面,他其实也做出过不少贡献呢。就比如说吧,他特别重用了一位名叫袁崇焕的名将,让袁崇焕去抵御后金的侵扰,在这一点上,还是起到了挺重要的作用呢。

要知道,朱由校身上确实存在不少坏毛病。就说他平日里的生活状态吧,特别喜欢和他那些宠爱的妃子们凑在一块儿,饮酒作乐那是常有的事儿,尽情享受着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呢。并且,他还有着一个颇为不切实际的想法,居然一心想着能够长生不老,幻想着可以永远这样逍遥下去呢。

朱由校离世前面临着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他并没有子嗣。在这样的状况下,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由检召到了身边。要知道,虽说这兄弟俩并非一母所生,可平日里感情却如同手足一般深厚,在当时就有说法是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不错呢。也正因如此,朱由检在朱由校临终的安排下,继承了皇位,从而成为了崇祯帝。

在不少人眼中,魏忠贤所带领的阉党那可不得了,就如同一块硕大无比的绊脚石横在了路中间,阻碍着诸多事情的正常发展呢。而且,这阉党还像是一块危害极大的大毒瘤,不断地侵蚀着当时的朝政等各方面。崇祯帝登上皇位之后呢,按照咱们正常人的思维来看,那肯定是要把这阉党给铲除干净的,毕竟这阉党带来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留着它只能是后患无穷。

崇祯帝本就是个正常人,他心里呢,一直盘算着要把阉党给铲除干净。可那阉党势力实在是太庞大啦,就像一座难以撼动的大山似的,所以真要对他们下手,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难度可不小呢。

崇祯登上皇位之后呢,表现得十分老实。面对阉党那帮人,他也是极为恭敬的。要知道,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着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加有效地稳住阉党这股势力。

在同一时期呢,崇祯皇帝并没有闲着,他其实一直在悄悄地积攒属于自己的力量哦。那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简单来讲,就是去寻求那些东林党剩余人员的协助啦,希望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目标呢。

在明朝时期,崇祯皇帝即位的时候年龄尚幼。要是放在咱们现在的时代来看呢,他那时候都还没达到成年的标准呢。也正因如此,年纪小小的他在当时并没有能够属于自己的一股势力。

要知道,在当时那种局势下,如果崇祯皇帝没有属于自己的一股势力作为靠山,没办法和阉党去相互抗衡的话,那他面临的情况可就严重啦,估计都得被阉党那些人的唾沫给活活淹死呢。毕竟阉党在当时也是颇有势力的,要是没有能与之对抗的力量支撑着,崇祯的处境会极为艰难。

诚然,虽说崇祯对阉党表面上是带着恭敬的态度,可实际上呢,他每时每刻都得提防着这些阉党之人。毕竟阉党势力不小,行事又多有专擅之处,崇祯心里很清楚,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以防他们做出什么不利于朝廷、不利于自己统治的事儿来,所以在那份恭敬的表象之下,时刻防备着阉党已然成了崇祯日常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了。

传闻在那个时候,崇祯皇帝从来都不饮用魏忠贤等人送过来的水,并且对于他们所提供的食物,崇祯皇帝也是坚决不吃的呢。

据一些史书所记载,当时的魏忠贤,竟然真的在水中下了毒呢。这是为啥?还不是因为他心里头害怕新登基的皇帝会对他们这一伙人不利。要知道,那权力可是好不容易才到手的,不管是谁,在这种情况下那肯定都是一边前行一边小心翼翼地珍惜着,就怕出什么岔子把到手的权力给弄丢喽,所以魏忠贤才使出了在水中下毒这么阴损的招数。

在那个时候,崇祯皇帝的日子过得可着实艰难呢。就拿吃饭这件事儿来说吧,他都没办法正常进食,得把食物偷偷藏在衣服里头,还得瞅着周围没人注意的时候,赶忙吃上那么两口,就好像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似的。再讲讲喝水的情况吧,崇祯皇帝那是相当小心谨慎呐,他只敢在张皇后的宫中才喝水呢,这张皇后呢,就是朱由校的妻子啦。从这些小细节也能看出来,崇祯当时的处境有多不容易。

智勇除阉

话说魏忠贤呢,看到新上任的皇帝表现得如此懂事,心里便渐渐地放松了警惕,觉得好像没什么可担忧的了。可他哪里能想到,就在他毫无察觉的时候,那把要命的大刀,其实已经悄无声息地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啦,只是他还蒙在鼓里呢。

魏忠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控崇祯帝,想出了一个特别的手段,那就是向崇祯帝进献了四位容貌极为出众、堪称国色天香的美女。其目的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崇祯帝身边安插一些可以为自己所用或者能够影响崇祯帝决策的因素,从而让自己可以更好地把控局势,继续维持自己那权势熏天的地位呢。

崇祯帝看到眼前的这番情形,心中满是无奈。可事已至此,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他只能咬着牙,强忍着心中的复杂情绪,把东西给收下了。

崇祯帝和他哥哥朱由校在喜好方面可大不相同哦。朱由校那是对美女喜欢得不行,痴迷得很呐。但崇祯帝呢,在这美女方面压根就不怎么在意,一点都不敏感。也正因如此,魏忠贤妄图利用美女来施展阴谋诡计的打算最终并没有得逞呢。

当合适的时机来临之际,也就是崇祯帝觉着自身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底气之时,他便毫不迟疑地吩咐手下人,将魏忠贤所犯下的诸多罪行一条一条地罗列了出来。

崇祯帝在经过一系列的考量与局势判断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直接将魏忠贤所担任的全部职务都给撤掉了。这意味着魏忠贤此前凭借这些职务所拥有的诸多权力一下子就都没了。并且呢,崇祯帝不光是撤了他的职务,还对他做出了进一步的惩处,把他给发配到别的地方去了,让他远离京城这个权力中心。如此一来,魏忠贤在朝廷中的势力也就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魏忠贤呢,对于自己当下的处境那是丝毫不放在心上,压根就没当回事儿。他心里头还一直琢磨着要东山再起呢,不甘心就这么倒下去。所以在被发配的路途当中啊,他可没闲着,专门招揽了不少那种亡命之徒,盘算着到时候依靠这些人来做最后一番挣扎,拼上一把,想着说不定还能重新得势呢。

崇祯帝在得知相关情况之后,那可是丝毫没有心软迟疑,当即就做出决定,直接把锦衣卫给派遣过去,让他们去好好收拾那些人呢。

话说当时那魏忠贤看到眼前的情形,那真是又气又急,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极度抓狂的状态。为啥呢?他心里明白得很呐,要是自己就这么被抓回去了,那下场肯定好不了,肯定得受尽屈辱然后死掉。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太没面子、太丢人现眼的事儿啦。所以呢,他思来想去,最后找了个地方,干脆就自行了断,结束了自己那满是罪恶的一生喽。

阉党覆灭之后,剩下的那些人也就没办法再兴风作浪、形成什么有威胁的势力啦,毕竟阉党在的时候势力颇大,他们一倒台,其余人等也就失去了依靠,自然就成不了什么气候咯。

在阉党被成功除掉之后,东林党得以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这就必然意味着是一件好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不管在何时,一家独大这种情况总归是不太妙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处在那个独大位置的一方往往就会开始自恃有功,变得骄傲自满起来,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会越发地肆意妄为,甚至到了无视规矩、无法无天的地步呢。

有一种较为有效的制衡之法便是,给予阉党以及东林党双方都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通过这样的安排,从而使得他们二者能够彼此制约、相互抗衡。

在古代的权力格局当中,有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时,这个人往往就是皇帝了。一旦达到这样的态势,皇权也就能够得以稳固下来。为啥会这样呢?您想啊,那些有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各方势力,他们整天都忙着互相争斗呢,把精力全都放在了和彼此争权夺利之上,哪里还有多余的心思去管其他的事情。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似乎也算是皇帝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维持统治的办法吧,就好像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一般,通过各方势力的内耗争斗,来确保自己皇权的安稳呢。

咱们来说说江南地区的税收情况。崇祯帝呢,是想着继续按照比较高的标准来收取江南地区的税收的。可这事儿遭到了东林党那群人的反对,为啥呢?因为江南地区那可是东林党众人的家乡,他们自然是不希望在自己的家乡维持这样高的税收标准啦。

另外,东林党所提出的那些想法其实是很不错的,只是并不契合当时所处的实际状况。

他们当时所提出的那些想法,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真的就跟做梦似的呢,实现起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要是他们所处的时代是那种繁荣昌盛的盛世的话,说不定他们还真能成为一支很不错的政派呢。

另外要说到的是,魏忠贤会那么容易就被人拿捏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他根本没有掌握兵权。要知道,在那样的局势下,兵权可是极为重要的,手里没兵,就少了能强硬支撑自身、抵御他人制约的关键力量,所以魏忠贤在面对一些情况时,就只能处于被动且容易被掌控的境地啦。

在任何时候,要知道真正握有权力,那得是手中掌握着兵权才行呢。就拿魏忠贤来说吧,他当时哪怕仅仅是拥有对宫中禁军的掌控权力,这崇祯帝也不敢轻易对他有所行动。因为兵权在那个时候的分量太重了,谁掌握了它,就仿佛拥有了一种能让别人忌惮的强大力量,所以即便崇祯帝身为皇帝,面对掌握着宫中禁军权力的魏忠贤,也得有所顾虑,不敢贸然行事呢。

在明朝那个时期啊,朱由校这人呢,其实还是有那么点儿头脑的。就说对待魏忠贤这件事儿吧,他起码有一点做得还算明智,那就是没把兵权交到魏忠贤的手里。您想啊,要是当时朱由校稀里糊涂地给了魏忠贤兵权,那这局势可就完全不一样喽。以魏忠贤当时的权势和野心,要是手里再有了兵权,那还不得翻了天,说不定整个明朝都得被他把控住,搞不好这天下就得跟着他姓魏啦,还好朱由校没这么干呐。

有这么一个情况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除掉魏忠贤及其所带领的阉党这件事。咋一看呢,好像是把明朝身上的一个大毒瘤给割除掉了,感觉是件大好事。但实际上呢,却出人意料地加快了明朝走向灭亡的速度呢。

崇祯帝在位期间其实是有努力去挽救局势的,只是呢,他努力的方向存在一定偏差。要知道,崇祯帝本身是智勇兼备的呢,就拿他铲除老权臣魏忠贤这件事来说,那可真是干得漂亮。要是他能处在一个太平盛世的时代,凭借他的能力,那肯定会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好皇帝。但命运弄人呐,他偏偏生在了那样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期,实在是生不逢时,着实让人惋惜啊!

0 阅读:3
微笑蜻蜓

微笑蜻蜓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