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 年 9 月 22 日,黄志勇降临在江西崇义的一个农村家庭之中。1921 年,年仅 7 岁的黄志勇迈入了学堂的大门,开启了学习之旅。在接下来的八年时间里,他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辗转,努力读书,勤奋识字。
1929 年,在过埠普育学校求学的黄志勇投身革命,次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按照组织的部署,黄志勇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肩负起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从此,他在家乡积极推动群众运动,动员当地众多乡民投身革命,掀起了一场暴动的浪潮。
1932 年,黄志勇投身到红三军团彭老总旗下,从此,他就如同一位英勇的战士,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以及长征中,奋勇拼搏,立下了众多显著的功绩,彰显出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才能。
1935 年,红一、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按照中央的指示,红四方面军迎来了一批新调入的干部,黄志勇就在此列,他就这样再次加入了红四方面军。没过多久,他就跟着红四方面军朝南行进。
后来呀,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红四方面军终究舍弃了南下的想法,转而向北行进,抵达了陕北。黄志勇抵达陕北后,就被送去抗大进行学习啦。
在那段时间中,黄志勇始终在抗大辛勤耕耘,未奔赴前线。在此期间,凭借着出众的工作能力,他得到了党组织的赞许,荣获了“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荣誉证书。党组织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认可,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党奉献的决心。
然而,在这个阶段,黄志勇出现了失误。1936 年,面对张国焘“搞分裂”的举动,党中央举行会议展开广泛研讨,这对于党内团结确实发挥了关键作用。可是,在这一进程里,一些问题也无可避免地产生了。
在红四方面军里,许多人毅然挺身而出,对张国焘的错误与罪行予以揭发,黄志勇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当批评的范围不断扩大时,就连徐向前也被无辜波及。
在那时,身为审干工作组负责人的黄志勇,竟将矛头转向了徐向前。在工作中,他犯下了错误,表现出了过于急切的问题。
然而,当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的批判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时,毛主席适时地予以了纠正,使得一大批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得到了保护,徐向前也因而未受到牵连。
在抗日战争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黄志勇始终坚守在后方阵地,他所承担的主要是政工相关的工作。时光流转,到了1946年,黄志勇接到命令,奔赴冀察热辽军区,与司令员程子华携手并肩,共同开展工作。
辽沈战役拉开帷幕后,按照我军的作战规划,首要目标是攻克锦州。于是,蒋介石调遣了 11 个师的兵力,妄图驰援锦州。面对这一情况,东北野战军毅然决定,由他们在塔山地区筑起坚固的防线,对援军进行顽强阻击。
在此次塔山阻击战的战场上,黄志华投身其中并参与了指挥工作。也正是由于他在这场战斗中的出色表现,使得他声名远扬,一战成名。
在塔山阻击战里,国民党的海空军与陆军协同作战,那些军长、师长甚至亲自跑到前线去指挥战斗,这种情况在国民党以往的历次战斗中是不多见的。
然而,当国民党发起进攻时,人民解放军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进行了顽强抵抗。他们在塔山阵地上坚守了六天六夜,寸步未让。正是他们的顽强阻击,有效地协助了友军对锦州的进攻作战。
之后,黄志勇转而担任第 12 兵团兼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韩先楚携手参与了平津战役以及剿匪作战等。在战火的洗礼中,他和韩先楚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彼此之间走动颇为密切。
1955 年,在新中国那首次的授衔仪式当中,黄志勇荣获了中将军衔。他的功绩得到了认可,这一荣誉是对他的卓越贡献的肯定。在那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黄志勇以他的杰出表现,为自己赢得了这份殊荣,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对象。
然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形势错综复杂之时,黄志勇又一次步入歧途。1968 年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黄志勇再度对徐向前元帅进行了批评,可这些批评是毫无依据、与实际不符的。他的这般行径,也把徐帅给激怒了。
1972 年,当形势慢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黄志勇在总政治部所犯下的错误也到了该被“算总账”的时候,于是,他的所有职务都被免除,并且被进行隔离审查。
这一结果让他烦恼不已,于是,他专程去拜访了曾经的老战友韩先楚,期盼着韩先楚能替自己向上面传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然而,性格直爽的韩先楚并未那般行事,哪怕是在家中接待黄志勇时,也是态度冷漠。韩先楚更是直言道:“要不是念着曾经是老战友的情分,我压根儿就不愿见他。”
韩先楚所流露出来的冷漠,黄志勇都瞧在了眼里。黄志勇意识到这事没希望了,于是稍微坐了一小会儿,就赶忙起身告辞,匆匆离开了。
此后,黄志勇就未曾再担任过关键职务了。1984 年,黄志勇开始了离休生活。在晚年时光里,他的生活极为低调,把多数时间都花在了练字与读书上。而对于那些前来向他请教编写红军战史的同志,他向来是热烈欢迎的,并且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余温。
2011 年 11 月 21 日,黄志勇告别了这个世界。诚然,他在工作上有过失误之处,然而,他为国家所立下的功绩也是不容忘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