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作为益州之主,实力比刘备强很多,为何最后反倒败给了刘备?

微笑蜻蜓 2025-02-15 16:36:35

刘璋最终败于刘备之手,究其根源,关键就在于刘璋自身能力着实太差劲啦,这才是致使他失败的最本质缘由。

并且,那时在益州这边,刘璋不仅自身能力欠佳,还遭遇曹操、张鲁等人给他使绊子。如此一来,原本就没多少才能的刘璋,根本没办法全身心地去思考应对刘备的相关事宜。所以,刘璋最终丢掉整个益州,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不足为奇的事了。

若想更透彻地明白刘璋失败的缘由,那咱们得简要讲讲,刘璋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益州的?还有之后刘备又是怎样从刘璋手中将益州夺走的!

得先从刘璋他爹讲起,刘璋能得到益州,根源在其父亲。刘璋的父亲名叫刘焉,比起刘璋来,刘焉那可真是相当厉害的人物,益州现有的这些根基和家底,可都是当年刘焉一手打拼下来的呢。

刘焉与刘备有着相似之处。刘备的先辈乃是中山靖王,刘焉的祖上则为淮阳王刘余。这两位所对应的祖宗,皆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弟。进入东汉阶段,刘焉和刘备如出一辙,均已沦为汉朝皇族里面较为偏远的支系了。

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刘备在早年时期,颇似一名游侠,整日就琢磨着结交朋友、在社会上闯荡。而刘焉却全然不同,他可是名副其实的好学生。从年少时起,就已然是众人公认的才子了。之后,待刘焉年纪再大些,他便凭借皇族成员这一身份,径直入朝担任官职了。

在踏入仕途以后,刘焉前行的每一步都极为稳当。直至黄巾起义即将爆发之际,彼时的刘焉已然凭借自身发展,一路攀升至太常这一要职,妥妥地成为了朝廷中枢举足轻重的重臣!

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刘焉迅速察觉到汉朝的局势不妙,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天下也即将陷入大乱。于是,身为汉朝中枢重臣的他,便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建议,即鉴于当下天下大乱、各地不太平的状况,最好多派遣些刘氏家族的中枢大臣前往地方州郡任职,如此一来,地方上皆是自家人,往后处理事情也就容易多了。

刘焉提出相关建议后,彼时在位的汉灵帝略作思量,发觉此建议着实有理。要知道,自黄巾起义爆发以来,东汉中央为镇压农民起义,只能给予地方官员更多兵权。如此一来,待黄巾起义被平息,各地地方官势力便迅速扩张,汉朝中央对地方的掌控也渐渐失控了。

刘焉所提出的这一建议,似乎的确能够将这个问题予以解决。

于是在这之后,汉灵帝迅速采纳了刘焉所提的建议。既然这建议出自刘焉,那接下来顺理成章地该由刘焉去充当这个试验品了。随后刘焉还主动向汉灵帝提出申请,希望能前往益州赴任,对此汉灵帝几乎未加思索,便当即予以批准了。

公元188年的时候,刘焉径直离开了京城,动身前往益州赴任。说起来,刘焉选定益州可是有个小故事的。起初呢,刘焉原本是选了南边的交州,然而之后,他手下的一些追随者给他出主意,劝他选择益州,于是刘焉便把上任地点改成了益州。

益州与交州皆属较为偏远之地,不过二者差异颇大。交州地处极南,偏安一方,致使其难以涉足中原诸事。而益州则不同,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便是在此发迹,进而横扫天下。相较而言,益州明显比交州更具发展潜力。

后续的历史发展充分证实了刘焉的判断无误。就在刘焉前往益州没多久,汉朝中央这边汉灵帝便离世了。灵帝驾崩后,紧接着便是宦官与外戚相互残杀,随后董卓入京,天下由此陷入大乱局面。这段属于历史主线的剧情,大家大体上都颇为熟悉。

当汉朝中央已然乱得如同一锅粥的时候,刘焉在益州那头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在随后的数年中,刘焉先是凭借汉朝中央给予的任命,极为迅速地在当地扎稳了根基。此后,刘焉更是大力去拉拢益州本地的豪强势力,与众人携手共同掌控起了益州。

短短数年过后,差不多在董卓被铲除之际,刘焉已然将益州完全掌控在手中了。彼时,益州之外的各处几乎都处于战乱状态,于是乎,大量外地的百姓纷纷逃往益州寻求庇护。待这些百姓进入益州后,刘焉便顺势将他们就地收编起来,由此组建起了一支极为强悍的“东州兵”。

当刘焉手中握有充足的军队,且又获得地方豪强纷纷支持之时,他已然具备了雄厚的资本,足以投身到这乱世争霸的角逐之中。从当时的局势来瞧,在各地军阀里面,刘焉堪称实力最强者,完全具备平定天下、再度实现中原统一的大好契机。

只可惜,刘焉并没有得到老天爷给予的这个机会。

距离董卓被杀两年之时,刘焉竟患上了背疽病。放在现代社会,这病压根算不上啥严重病症,可在那时的年代条件下,却是极为致命的。如此一来,没过多久,刘焉便与世长辞了。

在刘焉离世之后,其儿子刘璋便登上了相应的位置,将他父亲所留下的整个益州全盘接管了过来,从而开启了属于刘璋在益州的这一阶段。

正常来讲,刘璋是没什么资格接掌益州的。刘焉有四个儿子,刘璋在其中是年纪最小的。前面那三个儿子,既有出众的才能,又不乏过人的胆识,相较而言都比刘璋更适宜继承益州。只可惜啊,后来这四兄弟里的老大和老二,在关中混战中丢掉了性命。而老三呢,虽随刘焉入蜀,却先于刘焉离世了。

由于刘璋前面的三个哥哥均已离世,没有了其他可继承家业之人,所以在刘焉故去之后,刘璋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继承人,从而接手掌管起了整个益州。

相较于那三个哥哥,刘璋的本事着实差了许多。此前,刘焉压根就没动过把家底传给老四刘璋的念头,所以也未曾着重对其加以培养。如此一来,刘璋在登上高位之后,压根就没法镇住场面。

更为严重的是,此前刘焉掌控益州之时,他所担任的并非是能够世袭的诸侯王一职,而是州牧。要知道,从理论层面来讲,州牧这一职位是没办法世袭的。也正因如此,在刘璋继任之后,益州内部没过多久便迅速爆发了内战。

倘若刘璋能力够强的话,凭借他父亲留给他的那些家底,只需一两年时间,刘璋便能够将整个益州平定下来,进而逐步朝着外面去发展。然而实际情况是,刘璋本人能力实在太差劲了,即便他父亲给他留下了极为强悍的“东州兵”,刘璋打起仗来依旧是一败涂地。

益州那场内战,前前后后竟断断续续持续了十多年之久。这漫长的十多年征战下来,曾经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益州,其厚实的家底一下子就被消耗掉了大半。最终,这场内战的结果是益州出现了分裂局面,以张鲁为首的一伙人,径直占据了汉中一带,明目张胆地摆脱了刘璋的掌控。

若查看地图便会发现,汉中乃是整个益州的北大门所在。唯有将汉中掌控在手中,益州方能稍具安全性。因而在益州内乱平息过后,刘璋便又与张鲁较上了劲。没成想这一番争斗下来,竟又持续了好几年之久呢。

刘璋之所以彻底错失逐鹿天下的良机,皆因益州那一堆烂事儿。想当初刘焉刚离世时,刘璋所继承的家底颇为雄厚,在那时的天下,能比刘璋实力更强的军阀没几个呢。但就在此前益州内乱的十余年里,中原那边先后爆发了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如此一来,刘璋便被远远甩在后面,彻底落后了。

在刘备入川之前,益州是怎样一番状况呢?大致就是上述所讲的那样。透过这些相关历史不难发觉,刘璋这人的能力着实不怎么样。要是他能稍微有点能耐,益州的内战肯定不会持续那么久。要是内战早早得以平息,说不定刘璋还真有和曹丞相一较高下的机会呢。

在赤壁之战结束后,孙刘联盟成功击败了曹丞相,这使得曹操不得不调整其战略方向。此前,曹操本计划先平定江南,之后再去平定关中和益州。然而,经此一役,孙刘两家携手联合,短期内曹操已然无望统一江南了。于是此后,曹操转变了想法,准备先掌控关中,接着借由汉中拿下益州,最后再对江南发起进攻。

自曹丞相着手对战略思路展开调整起,刘璋心里就发慌了。那曹丞相一旦改变战略布局,这局势便有了新变化,刘璋深知这对自己而言绝非好事,所以不由得慌乱起来,担忧自身处境会因曹丞相这一调整而变得岌岌可危。

刘璋心里明白,就凭自己现有的这点实力,压根儿就不是曹操的敌手。要是汉中还在自己掌控之中,说不定还能有那份能耐抵御住曹操的攻势,好歹也能在一方之地暂且安稳度日。可眼下来看,汉中已然被张鲁给占据了,并且短期内刘璋根本没办法将其拿下呢。

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这当口,刘璋的目光落到了身旁的刘备身上。在刘璋看来,刘备的名声颇为不错,况且他们二人皆是老刘家的后人,按说就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呢。于是乎,刘璋随后便主动向刘备发出邀请,盼着刘备能到益州这边来,助他一同去对付张鲁,进而夺回汉中之地。

这真的是人力所能想出的办法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怎么会有这样的办法呢,感觉完全超出了常人所能想到的范畴,真的很难想象这会是有人能琢磨出来的法子呢。

要是刘璋稍微具备那么一点儿能力的话,怎么也不可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刘备做人呢,的确还算得上厚道。但在这种关系到天下走势的重大问题面前,难道仅仅凭借个人品德就能够决定所有的事情了吗?

果然如人所料,刘备进入蜀地以后,并未径直去攻打张鲁,反倒马不停蹄地与益州当地的士族展开联络,着手巩固彼此间的关系。而到了这般情形下,刘璋依旧极为天真,还满心以为刘备是打算先和众人把关系处好,之后才会去对张鲁发起进攻呢。

直至后来,刘璋的一名下属向他告发,称其麾下的核心大臣张松已然投靠了刘备。并且,那刘备一伙儿都已经在盘算着怎样去占据整个益州了。到了这个时候,刘璋这才彻底明白过来,于是便和刘备彻底闹掰,将脸皮彻底给撕破了。

可问题在于,到了这个时候再去撕破脸,那可就真的太晚啦。要知道,在之前的种种接触过程里,刘备早就已经和众多益州本地的士族搭上了线,并且还获得了他们当中许多人的支持呢。毕竟此前益州经历了多年的内战,不少益州本土士族原本就并非特别拥护刘璋。如此一来,待刘备出现后,他们便很快转而支持刘备了。

当然啦,一直到这个阶段,刘璋所拥有的优势那可是绝对的。要知道益州内部最为关键的几座大城,这会儿可都还牢牢掌控在刘璋手中呢。再看北方的曹操,由于有张鲁在那儿挡着,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打过来。要是刘璋在这个时候赶紧联合其他本地的士族,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跟刘备去打消耗战的话。就凭刘备那点儿可怜的家底,估计过不了多长时间,粮草就会全部耗光,如此一来,刘备便极易被刘璋给消灭掉。

要知道,当年刘焉所留下的那支东州兵,战斗力着实不容小觑。即便与刘备帐下的精锐部队相较,也是优势明显。在此情形下,刘璋只需坚守打上几日防御战,把刘备的粮草消耗殆尽,再派遣一位厉害的大将搞突然偷袭,要击败刘备并非难事。

然而问题在于,刘璋居然拒绝了那个必定能取胜的方案,反倒选了个最糟糕的方案。此后,刘璋一方面主动发起攻击,另一方面却对自己麾下的大臣们满是猜疑,弄到最后,众人都不情愿再为他效命了。

就这样,历经三年的时间,刘备把成都围得水泄不通。到了这般境地,刘璋实际上仍具备再战的能力,要知道成都城内可是屯驻着不少军队呢。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令人意想不到,刘璋因其性格上的软弱,居然直接打开城门出城投降了。

刘璋起初可谓是占据着天胡般的开局优势,然而最终却败给了那屡经失败却始终奋战的刘备。不得不承认,刘璋之所以会败于刘备之手,其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出在他自身上。要是刘璋能稍微具备一些能力的话,那最终的结局断然不会是这般模样。

0 阅读:7
微笑蜻蜓

微笑蜻蜓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