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我咳了三个月了,止咳糖浆喝了十几瓶,CT也照了两次,怎么就是不见好?"周一清晨的呼吸科诊室,五十多岁的张大爷弓着腰,手里的纸巾团已经攒了半塑料袋。
正在带教查房的刘主任接过厚厚一摞检查单,转头看向身后三位规培医生:"小陈医生,这个病例你分析分析?"
"患者干咳为主,夜间加重,胸片正常..."戴着银边眼镜的年轻女医生翻着病历本,"首先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建议做支气管激发试验。"
"小李呢?"
"患者有高血压十年,正在服用依那普利,ACEI类药物引起咳嗽的概率有20%,应该先换药观察。"穿着白大褂的高个子医生推了推眼镜。
刘主任突然俯身凑近患者:"您咳嗽时有没有反酸水?夜里是不是总被呛醒?"
"哎哟主任您神了!"张大爷拍着大腿,"我枕头都要垫三个才敢躺下。"
诊室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刘主任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胃食管反流",粉笔敲得咚咚响:"这就是今天第一课——隐藏在咳嗽背后的消化系统刺客!"
---
### 第一例:降压药竟是元凶
查房队伍刚走到12床,就听见剧烈的干咳。28床的王女士正蜷缩着咳嗽,手里攥着雾化器。
"这个病例谁接的?"刘主任翻开医嘱单眉头紧锁,"孟鲁司特+布地奈德用了两周,怎么还在咳?"
负责医师小陈额头沁汗:"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
"血常规嗜酸细胞正常,诱导痰检测做了吗?"刘主任突然抓起患者床头柜上的药盒,"卡托普利!什么时候开始吃的?"
"高血压十年了,这药..."王女士话没说完又被咳嗽打断。
刘主任疾步走向办公室,白大褂带起一阵风:"ACEI类药物抑制缓激肽降解,30%患者用药半年后出现干咳。马上换用ARB类药物,让小陈医生跟进咳嗽变化。"
三天后查房,王女士的咳嗽声已明显减弱。小陈医生满脸通红:"主任,我光盯着呼吸系统,忘了全身用药史..."
"记住这个数字——"刘主任竖起三根手指,"慢性咳嗽患者中,药物因素占30%,问诊要像刑警查案,每个细节都是线索。"
--
### 第二例:深夜咳嗽的隐秘推手
深夜值班时,急诊送来个咳嗽咳到尿失禁的年轻姑娘。26岁的林小姐戴着口罩,眼底泛着青黑:"咳嗽两个月了,一躺下就咳得喘不过气。"
"做过食管测酸吗?"刘主任看着正常的胸片问道,"24小时pH监测显示酸反流次数超标三倍,这是典型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规培医生们面面相觑:"可她没有烧心反酸..."
"这就是陷阱所在!"刘主任调出CT影像,"30%的胃食管反流患者没有典型症状,但微量反流物刺激咽喉就会引发咳嗽。上质子泵抑制剂,床头抬高20度,低脂饮食。"
两周后复诊的林小姐神采奕奕:"夜里能睡整觉了!原来喝粥养胃反而加重反流,现在改吃苏打饼干当夜宵。"
--
### 第三例:过敏季的特殊病人
"主任,这个孩子病例太奇怪了。"小李医生举着8岁患儿的病历,"咳嗽三个月,抗生素、雾化都试过,最近突然咳血丝了。"
诊室里的小男孩正抱着毛绒玩具打喷嚏,母亲急忙解释:"玩具是姑姑从国外带的,孩子睡觉都抱着..."
刘主任眼神突然锐利:"立即做支气管镜!"
检查结果震惊所有人:支气管深处卡着团蓝色绒毛。取出异物后,咳嗽奇迹般消失。原来玩具掉毛被吸入气道,引发局部炎症。
"儿童慢性咳嗽要警惕异物吸入!"刘主任指着X光片,"这个案例异物位置特殊,CT都没显影。记住:问诊要像侦探,环境线索可能藏在玩具、饮食习惯甚至宠物身上。"
---
晨会上,刘主任在黑板上画出五角星:
1. **药物筛查**: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
2. **气道评估**:肺功能+激发试验+诱导痰检测
3. **鼻咽检查**:鼻窦CT+过敏原检测
4. **消化追踪**:24小时食管测酸+胃镜检查
5. **心理评估**:焦虑抑郁等心因性咳嗽
"上周那个咳嗽三年的教师,就是合并过敏性鼻炎和胃食管反流。"刘主任敲着病历,"用鼻用激素联合奥美拉唑,症状缓解70%。剩下30%..."
"主任,是焦虑引起的习惯性咳嗽!"小陈医生突然醒悟,"我们加了认知行为治疗。"
窗外春光正好,诊室里的年轻医生们眼睛发亮。刘主任合上病历本笑道:"慢性咳嗽就像俄罗斯套娃,剥开层层伪装,真相永远在下一层。"
**知识延伸**
- 咳嗽变异性哮喘需坚持吸入激素3个月
- 胃食管反流患者睡前3小时禁食
- ACEI致咳多在用药1周-6个月出现
- 儿童异物吸入好发于2-4岁
- 难治性咳嗽可试用加巴喷丁调节神经
咳嗽诊疗室的门开了又关,每个病例都是新的谜题。但医者们知道,只要抽丝剥茧,再顽固的咳嗽也终将现出原形。(注:本文为虚构情节,旨在科普知识,实际医疗决策应基于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