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尹为鉴)10月25日,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交易。据了解,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发行7926.79万股,发行价为15.53元/股,证券简称“海尔生物”,证券代码“688139”。
而随着现场的金锣被重重敲响,青岛市首个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也就此诞生。更值得提及的是,作为物联网科技生态概念股,海尔生物的登陆也意味着一个物联网转型下的科技生态新物种正式进入资本市场,其以用户的场景生态为入口,诞生出血液网、疫苗网、生物样本库网等多个物联网解决方案。
【深度解读:海尔,非海尔】
作者│记者 尹为鉴实习记者 陈敏娴 王慧玉 王星雅
图片来源│海尔生物
千呼万唤始出来,海尔生物终是顺利登陆科创板。
对于青岛市而言,首支科创股的诞生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而对海尔来说,海尔生物从诞生至上市的整个过程便像是海尔探索物联网转型的一个缩影。从无到有,从0到1,海尔生物的“登科”之路坚定而有力。而当这个象征着科技生态新物种的企业伴随着上海证券大厦交易大厅那震耳欲聋的锣声成功上市的时候,用海尔生物一位工作人员的话来说:“上市是很好的结果,但我们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其实,生物医疗乃至大健康产业,自互联网时代起便是这个社会的热门词汇。无论是BAT,还是微软、谷歌,全球范围内的大企业几乎都在尝试进入生物医疗或者生命健康领域。但资本的疯狂追逐与最终的发展成果似乎并不成正比,成功孵化的案例寥寥无几,随之而来的还有撤资与信任危机。
海尔对于海尔生物的孵化无疑是成功的,但紧接着便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众多孵化的企业中,为何第一支物联网科技生态概念股会诞生于海尔?
物联网的本质是“人联网”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物联网的本质是“人联网”,如果不能把人的情感连接起来,物联网便是无的放矢的。
这句话其实就是之前那个问题的最好答案。海尔生物登陆科创板的背后,就是海尔以场景为落脚点的“人联网”精神。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根本区别并非在于通讯技术或者人工智能的革新,而在于诞生出一种有温度的感知交互能力。诸如“阿法狗”这类超级智能虽然具有严谨的数据计算能力,但在与人的情感交流上仍然有待提高;而物联网则进入了一个打破万物隔阂的时代,其从用户端出发,始终强调着用户需求与情感交互。
以海尔生物所打造的血液网为例,针对于医疗行业血液临床保障及不合理用血等难题,海尔生物创建了血液网场景生态方案,颠覆了传统单向的集中式实物流转的管理血液模式,升级为双向交互的分布式血液数据共享新模式。提高血液保障速度,避免血液浪费,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例。简而言之,血液网的诞生并非是企业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深刻进入到了市场用户当中,从用户需求端出发,继而产出真正能够解决用户痛点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这种以“人的价值”为核心的物联网思维不同于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时代中,流量思维成为主流方向,其看重的是数据与资本。物联网时代应该是一种有温度的触点网络,因为用户的需求导向最终使海尔生物成功转型为物联网企业。
海尔生物重塑行业自信
另一方面,海尔生物成功“登科”所产生的影响亦是值得关注。对海尔而言,海尔生物即是其一直强调的物联网生态新物种,而海尔生物最终登陆科创板,也可以认为是资本市场对于海尔物联网转型的认可。对用户而言,海尔生物始终是场景生态实践下的产物,无论血液网还是疫苗网,都是基于用户场景生活中的痛点需求而诞生的解决方案,那么在上市之后,资本得到强化的海尔生物自然也有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对于攸关方而言,海尔生物一直在打造一个多方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圈内拥有政府、医院、科研院所等多个生态攸关方,而随着海尔生物登陆科创板,各攸关方的价值增值空间也势必扩大。
但上述影响或者说价值仅仅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海尔生物正凭借自身独有的交互能力来唤起中国生物医疗行业的自信,并重新塑造起一种自尊。
以疫苗网为例,疫苗网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在去年疫苗造假事件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毫不夸张地说,彼时的中国疫苗行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当中,整个市场秩序处于一种崩坏的边缘。从纯资本的角度看,在这个时候进入这样一个充满非议的领域,显然是不值得提倡的事情。但海尔生物的疫苗网毅然选择“逆行而上”,并借助信息化和物联网数字科技,将儿童、疫苗和接种人员信息一一匹配,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疫苗可追溯。保障接种透明,实现疫苗接种安全,重塑行业自尊。
而生物样本库网则可以说是一种中国生物医疗行业自信的绝对表现。以其中标丹麦哥本哈根大区所有公立医院400台超低温物联产品集中采购项目为例,海尔生物在整个竞标过程中可谓是一波三折。在海尔生物首次中标后,西方企业纷纷表示怀疑与反对,它们的理由仅仅是认为中国企业无法产出符合西方标准的解决方案。而在历经争议、废标、重新竞标之后,海尔生物的生物样本库网解决方案竟以最高报价再次中标,成为了业内里程碑式的事件。
生物样本库网的成功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海尔生物打破了中国企业传统的低价策略,以高体验、高技术含量的引领性方案成功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住脚跟;另一方面,海尔生物亦是打破了西方企业对于该领域的垄断局面,以一种不可撼动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展示出中国生物医疗行业的绝对自信。
如今的海尔已非海尔
即如前文所言,海尔生物的创业过程就像是海尔探索物联网转型的一个缩影。在创业之初,海尔生物主营业务以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而随着物联网进程加深,海尔生物已成为基于物联网转型的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而从海尔集团的层面看,其在创业伊始阶段是典型的家电制造类企业,但在人单合一模式诞生以及物联网时代风口渐起之际,海尔迅速发起了从内而外的变革。一方面,其打破了传统科层制的束缚,让企业化身为平台,让全球一流资源与用户共生于此;另一方面,海尔又逐渐演变为孵化创客的热带雨林,不断激发着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力。目前,在海尔的生态体系中,已成功孵化上市公司4家,独角兽企业2家,准独角兽及瞪羚企业12家。
不可否认的是,在海尔每一个转型过程中,质疑之声从来不曾断过。但对于任何一个处于新生阶段的事物而言,不被理解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这便好像火车诞生之初,人们对于这项发明的讥讽与嘲笑;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之时,电气时代下的文明社会对于它的抵触与排斥。
新生事物的未来可期性没有上限,我们拥有怀疑的权力,但我们更需要坚持的勇气。如果仍是以一种家电制造业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海尔的变革,那么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孙子兵法》有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海尔的探索便遵循着这样一个道理,其所有的变革并非是企业本身的自说自话,而始终围绕着用户需求进行演变与升级。事实上,如今的海尔便呈现着一种“非海尔”的状态,其不仅在家电业务板块保持着强势竞争力,同时也在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等领域拥有领先的优势。“海尔非海尔”的状态绝不是传统思维里的跨界,而是随着用户需求的迭代而持续变革。
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在现场说的那样,海尔生物的上市不是目的,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其实,海尔对于打造物联网生态品牌的探索也始终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既然用户的需求没有止境,那么海尔的探索便永远在路上。
海尔,非海尔。不过是因时代而变,跟随用户而动。
详解海尔生物:
科技壁垒体现技术优势
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和行业内企业技术与产品的成熟,目前低温存储细分行业快速发展,预计全球市场容量达25.53亿美元。
而完善的人才储备和激励机制则是海尔生物在低温存储行业保持领先优势的重要支撑。记者了解到,海尔生物医疗在低温存储领域有着近20年的研发和技术积累,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是率先在国内实现低温存储设备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之一。
在可持续的迭代创新上,海尔生物依靠稳定的技术团队和领先的技术储备实现了多次技术突破。截至目前,海尔生物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并有20余项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及子公司合计拥有已获批及在申请专利263项,包括发明专利65项;其中,已获批专利187项,包括发明专利32项。
硬实力打破国际垄断
在国内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生产之前,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均由国外厂商开展。在这一背景下,海尔生物通过自主创新,自2005年起实现了低温存储产品的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生产,实现了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进口替代。例如,海尔生物研发的太阳能系列产品和冰衬系列产品,实现了在无电力、无蓄电池、高环温等极端环境下的高效制冷及恒温保持技术的突破,打破了欧美公司垄断。
在能效这一制冷类产品性能典型指标方面,记者了解到,海尔生物研发了基于碳氢制冷剂的制冷系统等核心技术。例如,太阳能疫苗存储系列产品在43℃环境温度下断电后,无蓄电池的情况下能将箱内温度保持在8℃以下的时间长达120小时,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维持冷藏温度72小时的规定,有效解决了能源问题导致疫苗冷藏温度超限造成疫苗失效的问题。
市场表现具备高成长性
技术领域的优势实则也进一步夯实了海尔生物的市场表现。记者了解到,2016年至2018年,海尔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4.82亿元、6.21亿元、8.42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2.15%,公司营业收入保持持续增长。截至目前,海尔生物的市场份额位居国产品牌公司首位。
海尔生物拥有遍布全国的经销商网络、售后服务网络服务,并建立了严格的经销商管理体系,实现分类动态管理。截至2018年末,其在全国签约超过100家经销商,与国内超过400个售后服务商合作。
目前,海尔生物低温存储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华骨髓库、国家基因库、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库等国家级样本库,向全国主要重点医疗机构等最终用户提供存储设备或解决方案,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长期采购供应商。
引领生物医疗行业标准输出
海尔生物在引跑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还引领着该行业的标准输出,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海尔生物建立了全流程质量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取得了ISO9001、ISO13485、ISO14001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导制定了多项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近年来,海尔生物及其核心研发人员牵头或参与起草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基本涵盖所有低温存储产品,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发展。在国际上,其还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太阳能疫苗冰箱的标准制定,输出国际行业标准。
在国家生物医学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层面,海尔生物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网络化的生物样本共享平台,不仅实现了对存储样本及相关信息的高效管理,而且通过统一的标准实现了样本的标准化存储,构建起物联网时代生物医疗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标准。
以人单合一为核心的用户思维
以家电享誉世界的海尔,为什么能在生物医疗行业崭露头角?这必须要看到海尔内部的管理模式及组织模式。从管理模式来看,海尔自2005年提出人单合一模式,其就始终强调“用户价值”。而人单合一模式的核心,其实就是海尔将需求端前置,希望以用户需求来驱动企业发展。
由此看来,海尔生物登陆科创板,表面上看是海尔的转型或跨界的表现,但事实上这应该被视作一种因用户需求而作出的回应与升级。因此,当用户在生命健康领域有新的诉求,那么一直强调用户思维的海尔就有理由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升级迭代。海尔生物针对医疗临床用血、疫苗安全接种等人民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民生问题,融合物联网技术和生物科技,在一年的时间里创建了智慧血液网和智慧疫苗网生态新模式,成功践行了以人单合一为核心的用户思维,跳出产品端,走向用户体验。
传统企业的物联网转型
强调用户个性化,大规模定制,人人创客的海尔已经褪去传统制造业的模样,正在由一个产品品牌升级为物联网生态品牌。
传统企业只提供产品,体验感是产品质量;物联网体现的是生态,迭代用户体验。面向血液、疫苗安全等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需求,2018年以来,海尔生物将物联网技术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技术融合创新,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物联网生物科技平台生态:实现存储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全流程可追溯的特点,创造用户最佳体验迭代。
在物联网场域中生长出的海尔生物,不仅支持着中国临床用血技术规范升级和疫苗管理升级,而且成为目前国内物联网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的引领者。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从国家战略视角看,海尔生物不仅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还推动国内低温医疗产业的创新升级,在海尔生物生态转型的背后,是其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海尔生物与联合国组织用户深入交互,创新太阳能疫苗冰箱,构建全球疫苗生态体系。据统计,其120000台太阳能疫苗冰箱累计进入“一带一路”沿线78个国家和地区,保护着全球2亿儿童健康。
在产业升级层面,海尔生物全面推进物联网技术与低温存储技术的融合创新,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行业迭代更新,实现存储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全流程可追溯,使传统存储设备升级为物联网生物科技场景综合解决方案。
生物医疗的未来发展模式
海尔生物作为物联网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的引领者,积极响应《“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深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要求,推动生物医疗领域的变革发展。
例如,在疫苗安全管理领域,海尔生物推出智慧疫苗接种解决方案,实现精准取苗零差错、问题疫苗秒冻结、追溯接种全过程,疫苗信息、接种信息、医护人员信息合一,在接种环节实时管理库存预警失效疫苗,推出智慧接种新模式,推动了疫苗安全管理变革。在血液安全管理领域,公司推出血库前移模式,通过分布式智能血液存储管理,在血液安全管理上实现变革。
目前,在生物医疗领域的物联网转型也正如火如荼,海尔生物推进物联网技术与低温存储技术的融合创新,使传统存储设备升级为物联网生物科技场景综合解决方案,成为该领域的引路人,我们有理由相信智慧生物科技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