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密低密度sdLDL”比“低密度LDL”更坏?降血脂,先降哪个?

鸟儿评健康 2024-10-14 19:43:23

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人都开始注意到:血脂化验单上多出来了不少新的指标。

其中,一项名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指标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是因为,有人说:它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当中“最坏”的那一部分,也最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那么,情况真的如此吗?如果果真如此,那在降脂治疗过程中又应该确保哪项指标被优先降下来呢?

sdLDL-C的确“最坏”

现有的医学研究已经发现,如果把胆固醇颗粒按照“大小”与“密度”这两个维度来进行区分,那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实可以进一步被分为两类:

一,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arge LDL-C)与中间大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edium Size LDL-C):以直径>25nm的中、大颗粒为主,相对密度较小;

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以直径<25nm的小颗粒为主,相对密度较大。

其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确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

这是因为,首先,颗粒小、体积小往往具有更强的穿透力,更便于它们向动脉血管壁内进行“浸润”;其次,它与血管壁之间的粘附力更强,更容易粘附在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此外,它还更容易“躲避”机体当中某些自我清除机制;最后,它更容易被氧化,从而聚集大量的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对此,血脂治疗领域非常权威的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就明确提到:“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被认为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当中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亚型!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由此可见,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方面,“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的确要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更强。

说它是各项胆固醇指标当中“最坏”的成分,倒也不算过分。

降血脂 应该先降哪个?

每当说到这里,总会有人提出:既然“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才是“最坏”的胆固醇指标,那么,只用把它给降下来就够了呀!就没必要再继续盯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放了……

这种说法听上去似乎挺有道理,也有很多人坚信这样的理念就是正确的。但其实,从医学角度来看,却并非如此!

虽然,从目前来看,“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似乎是“最坏”的胆固醇成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胆固醇成分就一点儿也“不坏”。

就拿“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arge LDL-C)”为例,尽管其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会弱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但只要有足够的数量与充分的时间,它一样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也就是说,哪怕我们有能力让身体里全部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都消失,但只要“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arge LDL-C)”依然是存在并且超标的,那么,时间一长,就还是会长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来。

由此可见,这种只管“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而放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做法,是明显存在着问题的!

对此,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当中【血脂异常治疗原则】的第一条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首要】干预靶点。

这已经非常明确地告诉了大家:要想充分地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首先应该确保降下去的其实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并非“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此外,现阶段所有可供使用的降胆固醇药物包括他汀、依折麦布/海博麦布以及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等“降脂针”在内,没有任何一款是能够只降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而不对“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arge LDL-C)”造成影响的。

所以,哪怕真的想只降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而完全不影响剩余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成分,这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是难以做到的。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 或越来越重要

客观来说,从医生的视角来看,“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于降脂治疗的指导意义还不足以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相提并论!

但有一项指标却真正有希望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肩,这就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

比方说,还是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当中【血脂异常治疗原则】的第一条就有提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首要】干预靶点,“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是【次要】干预靶点。

由此可见,从血脂指标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说,真正排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后的可不是“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而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那么,什么叫做“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呢?

简单来说,从“总胆固醇(TC)”当中减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这唯一的所谓“好胆固醇”以后,剩下的所有“坏胆固醇”的总和就叫做“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

也就是说,“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其实是一个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更大的血脂指标,它其中涵盖了全部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那为什么如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呢?

对此,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是这样说的: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首要】目标其实有时候会存在局限性,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才更能代表全部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中的胆固醇。并且,还有研究证明:不论是否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都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更好地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由此可见,临床上所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尽量“更为全面地”降低由胆固醇所带来的心血管风险,目的是把【所有】可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都给控制好。而并不是像很多人所以为的,只用找出“最坏”的这一小部分胆固醇,然后把它们给控制好就行的。

这也就是为何,从重要性上面来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才是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外最重要的胆固醇指标,而并非“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

原则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的控制目标等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0.8mmol/L。

举例来说,心血管低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为“<3.4mmol/L”,相对应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控制目标就为“<4.2mmol/L”;心血管中危与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为“<2.6mmol/L”,则“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控制目标就为“<3.4mmol/L”;而心血管极高危与超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分别是“<1.8mmol/L”与“<1.4mmol/L”,相对应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控制目标就为“<2.6mmol/L”与“<2.2mmol/L”。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总而言之,大家完全没必要总是纠结于医生为什么不关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这项指标。

因为,至少从目前的医学理念来看,最需要得到关注的仍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

【参考文献】

1,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国循环杂志》 2023年3月 第38卷 第3期

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胆固醇药物治疗管理专家共识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2月 第21卷 第2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

0 阅读:0

鸟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