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养生最大的风气,莫过于补气血。
但是有些姐妹们,补气血却补出了问题,吃了很多阿胶、红枣、桂圆、红糖、当归、四物膏,以及各类滋补膏方。。。
但是却越吃起色越差、憔悴、没精神;越吃越上火,长痘、嘴角糜烂、口干舌燥、嘴唇干裂、焦虑暴躁、腹胀打嗝、便秘。。。
这其实就是“虚不受补“——补的方式不对,身体不疏通,消化不了,只会越补越虚!
难道不需要补气血吗?其实不是的。
补气血其实也是有顺序的,就像盖金字塔,是个阶梯式的过程,先要把地基打牢,然后层层递进,最后盖塔尖才到了吃滋补品的时候。
第一步,停消耗
当你先少做些消耗气血的事,气血就恢复了大半。
你有想过为什么自己气血不足吗?
如果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情绪良好、适当运动的人,常年作息规律的人一定是气血充盈的。
可你经常熬夜、内耗焦虑、亚历山大、作息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喝奶茶冷饮、常年点外卖、不健康减肥和过量运动,这些都是消耗气血的事。
前几年特别流行一种非常讽刺的朋克养生法,就是熬最深的夜,吃最贵的保健品。啤酒杯里泡枸杞,可乐罐里加党参。
试想一下,如果你一边吃着冰淇淋一边泡脚,一边吃着阿胶一边熬夜,这不属于一边补又一边漏吗?
我们不是手机,没有超级快充,所以前提就是少做些消耗气血的事情,不消耗就是补!
第二步,清淤堵
其实,气血不足的根源,往往在于淤堵。
很多人中焦不通、四肢冰凉,上热下寒,说白了就是一个字——堵。全身气血都是不畅通的,你吃的阿胶大枣在身体里都没办法循环起来。
当然这种淤堵,也不仅是痰湿脂肪,更有可能堵在我们的血液里。
气血不足,西医叫做贫血,而从中医来看就是阳不入阴。血管里的血液不是少了,而是淤堵住了,不流动了,而注入阳气其实就是活血化瘀,让血液循环流通起来。
有些人一贫血就吃铁片,问题是“淤血不去,新血不生”,铁都堵在肝脏里,反而容易便秘。
所以,补血前先要活血,可以吃些像山楂、玫瑰花、益母草、洋葱等等。睡前泡泡脚,疏通一下肝经。
第三步,养脾胃
想要气血足,养好脾胃是关键。
因为脾胃是气血化生的源头,脾胃好气血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就像阳光和雨水滋养充盈植物一样。
如果脾胃虚,运化能力差,你吃再多滋补的食物都无法变成气血补进五脏,还会堆积在身体里。
如何养好脾胃,可以多吃些茯苓、山药、芡实、莲子,多吃些黄色入脾的食物,比如小米、南瓜等,如果脾胃受损,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辨证选用如归脾汤的方子。
还要注意忌口,饭吃七分饱,少吃辛辣油腻生冷寒冷刺激的事物。
第四步,才是真正的补气血
但也不能操之过急,上来就大补,否则好不容易通畅的气血又可能堵住。
其实只要一二三步做好了,不消耗了,淤堵通畅了,脾胃好了,哪怕正常吃些家常菜,气血都能慢慢养回来。
怎么补气血呢?
首先要补气,因为气能生血。
没有气的血就好比一潭死水。
很多人认为少吃可以养气血,但其实是少吃而精才能养气血。
“精”不是指吃得多精贵,而是它的“气”要足。
因为我们吃食物,不仅是要摄入卡路里,而是要摄入它的“气”,不能混为一谈。什么是气足的食物?是吃了不会饿的,有力气的。
基础代谢只是保证你能活着,而不能保证你活得很有气血。
比如热量相同的食物,一包薯片和一顿妈妈做的菜,薯片你吃完很快就饿了,但是家里的饭饱腹感就会特别强。
再比如你买一件一万块的衣服,和一百件一百块的衣服。衣柜能放下一件,但是放不下一百件,脾胃运化能力就这么多,当然要吃得少而精。
哪些食物气比较足呢?
自然生长的,未经过深加工的,像吃五谷杂粮这些根茎类食物,是补脾土的,就要比吃精抛光的大米,要更抗饿。
还有应季新鲜的果蔬,比如冬天的白菜、萝卜,就要比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气更足。
其次,要养好心、肝、脾之血。
因为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
红色入心,心主血脉,像是红枣、红糖、枸杞、龙眼、花生衣等等。
《本草求真》记载:“龙眼甘润兼有,既能补脾固气,复能保血不耗。”
吃龙眼,干品要比鲜品更好,因为干品的肉由白色变成红色,补血效更加。
黄色入脾,甘味也入脾。所以红糖味道甜,可以补脾;红枣皮是红色入心,肉是黄色入脾。
吃红枣最好的方法是蒸食,不会像直接吃那样滋腻生热,蒸熟后更平和好消化。
黑色入肾,比如黑芝麻、黄精、阿胶等等,肝肾同源,肾水足了,滋养肝木,自然能补血。
最后,是要养气,冬天要懒一点。
因为冬天主藏,所以气血不足的人最好不要健身、做剧烈运动。
因为剧烈运动时非常耗气的,气血会流向四肢,去充盈你的肌肉,但脏腑的气就不足了,反而越练越喘。
气血虚的人可以运动,但是要往内养,少动,比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等,可以通血脉、和脏腑、利筋骨,养精气神。
哪怕早上睡个懒觉,“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保护身体的阳气。懒懒地晒个太阳,补充阳气。
所以,好气血不一定要多名贵的滋补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掌握正确的顺序循序渐进,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气血自然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