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后的铁血宰相!追封岳飞,力主北伐,在后人眼中却成了奸臣

是勇敢的永 2025-02-19 10:19:34
前言

韩侂胄在历史上那可绝对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史书里,把他记成一个奸臣。他在朝廷里权势熏天,大权都在他手里攥着。他拼了命去挽救南宋而发起的北伐,结果被说成是“不自量力的举动”。

可是,把他一辈子的功绩都看个遍,就真像史书里写的那样差劲吗?他可是地地道道的主战派,还追封了名将岳飞,把秦桧的官爵也给罢免了……

一、主战派

韩侂胄在南宋可是个大名鼎鼎的权相兼政治家。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韩侂胄被打上了奸臣的标签。这其实也没啥好奇怪的,毕竟历史常常是胜利者说了算,史书也都是文人写的,和这些胜利者或者文人作对的,就容易被写成奸臣。

这里得说一下,宋朝重文轻武带来的影响就是,到南宋末期的时候,主战的大臣找不到,带兵打仗的将领都没几个了。

韩侂胄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中的一员。他因为自身的身份,慢慢就走到了南宋朝堂的核心位置。想当年宋宁宗登上皇位的时候,韩侂胄可是有拥立的功劳。

南宋到这时候,距离上次失败已经过了四十多年。而金朝,在经历了两位很努力治国的帝王之后,出现了超级繁华的景象。这对南宋来说,可就是个大灾难。

没过多久,又有一股势力冒出来,这股势力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崛起之后,可给金朝带来了特别大的威胁。成吉思汗一直在不停地扩展自己的地盘,这么一来,当时的金朝就成了成吉思汗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大宋就想看到这样的局面,而这时候的金朝正陶醉在盛世之中,就开始贪图享乐了。南宋这时候心里可明白得很,知道这是自己北伐的绝佳时机。

不过这里面的阻碍也不小。这几十年间,朱熹的道学发展得特别快。当然,不是要否定朱熹在历史上的贡献,只是当时他那些消极思想确实不适合南宋的情况。

道学思想成了北伐的最大绊脚石,就好比当年日军侵略中国时蒋介石提出的“先安内后攘外”那样。当时朱熹就秉持这种思想,还把它当作国策。朝中那些道学之人,极力阻拦任何北伐的事儿,只要是和打仗有关的想法,他们都不认可。

咋说,这时候想北伐,那阻力可老大了。道学那帮人就死守着自己保守的那一套想法,就想安于现状。这么看就能知道,道学已经成了朝廷里的主流思想。

咋说,要是想北伐,那就得把道学这事儿给解决。韩侂胄那可是地地道道的主战派。当时,好多跟韩侂胄想法一样的大臣都凑到一块儿了,慢慢地,朝堂就分成主战和投降这两派了。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是主战、投降、道学这三派。

但韩侂胄他们要北伐之后,那两派就慢慢凑一块儿了,一块儿对付主战派。接着,以韩侂胄为头头的主战派慢慢明白过来了,要是想北伐,就得团结起来反对道学,好让大家思想一致。不得不说,韩侂胄在这事儿上可是出了大力气的。韩侂胄是北宋名将的后人,他身上流的可是武将的血。

韩侂胄当上权臣之后,有整整五年的时间,他都在跟理学派较劲儿。要知道,思想这东西是最难改变的。就这五年里头,韩侂胄他们可使劲儿努力了,可结果,北伐大业还是没推行起来。

而且韩侂胄还受到了赵汝愚、朱熹他们的打压。不过韩侂胄可不会干等着,没过多久就把赵汝愚的丞相职位给弄没了,这下子就把权力都攥到自己手里。

二、执意北伐

韩侂胄上台以后,反道学运动就成功了。民族矛盾变得很尖锐,南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道学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虽然后人里有的把韩侂胄的这个举动看作党派之争,不过在当时那种大环境下,这未尝不是一种民族自救运动。

在朱熹的想法里,主战派被看作奸臣,主和派被当成忠臣。要是在面对外敌侵略的战争时,朱熹的这种想法确实没错,可当时南宋都被金军欺负成啥样了。在那个时候,朱熹的想法还是有点荒唐的。

这里得提一下,辛弃疾一辈子都想为南宋的江山出份力,可就因为他是主战派的,结果被罢官了。唉,辛弃疾一辈子都受这种主战思想的影响,最后只能抑郁地走到生命尽头,太可惜了。

韩侂胄心里当然清楚,光把道学派带来的阻力给搞定了,那可远远不够。要想推动北伐,他就把好多主战派的老臣又重新启用了。这里面,除了京镗之外,还有咱们都知道的陆游、辛弃疾这些人。

之后,为了给军中的将士们鼓鼓劲儿,提提士气,他就给抗金的名将韩世忠建了庙,还追封岳飞当王爷,把秦桧的封号也给取消了。

能这么讲,就因为他做的这些事,军队里的士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状态。那战争对老百姓影响很大,韩侂胄心里也很清楚,所以在安抚百姓这方面,他也做到位了。

实际上,大家从这就能看出来,韩侂胄为了北伐那是能做的都做了,这就是准备好了嘛,可不像《宋史》里记载的那样。

可就算这样,这一回北伐失败的结局还是改变不了。不管啥时候,总有那些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国家利益还重的人,卖国贼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三、凄凉下场

自私和利益的诱惑,让起义军和南宋军队起了内讧,金军就趁着这个空子打了过来。眼瞅着情况十万火急,西线守将吴曦,居然经不住金军的诱惑就投降了。他可是吴阶的后代,真不知道他这么干怎么对得起老祖宗。

这时候,金军就派人来跟宋宁宗谈判了。可谈判的时候,金军提了个特不合理的条件,啥条件?就是得拿韩侂胄的脑袋来表示南宋的诚意。一开始宋宁宗有点拿不定主意,可架不住道学派和投降派两边都来劝他。

最后宋宁宗点头应下了。韩侂胄在去上朝的途中被人害死,南宋靠着他的死达成了和谈。韩侂胄虽然有些做法欠妥,可他绝不是奸臣。

能这么讲,为了北伐,这位丞相那可付出太多了,牺牲老多了。为了把北伐这事儿好好推广下去,他,还给把自己当成奸臣的政敌赵汝愚、朱熹两个人追封了。

想想当年岳飞死后秦桧都干了啥,你就能知道,韩侂胄可不是那种小心眼儿的人。他,其实是个爱国的政治家,就是运气不好,没赶上好时候。

结语

从古到今,只要是得罪了读书人的,能有好名声的能有几个?韩侂胄得罪的可是整个理学派,而且后面好几个朝代都特别推崇理学,他落个奸臣的名声也不是没道理的。

南宋末期的时候,韩侂胄还是坚持要北伐。可叹,当时不管是皇上还是大臣,都被金军给吓破了胆,结果韩侂胄就落得这么个悲惨的结局。

0 阅读:2
是勇敢的永

是勇敢的永

勇敢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