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里冒出了一大堆英雄豪杰,还有不少推动历史发展的人。啥事儿都有两面性,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就有让中国倒退的。
今天要讲的这三个人,不管把哪一个拎出来,那都是骂声一片。他们的存在,让中国倒退了一百年。特别是第一个人,一直以来只要提到她,就全是负面评价。
首先得提到这么一位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甚至对近代都有影响的女性——慈禧太后。这位太后那可算是晚清的一个厉害角色了,本来大清就在走下坡路,到她手上之后就变得更加危险了,她一死,没多久大清就完蛋了。
慈禧是咸丰帝的贵妃,还为咸丰帝生下了唯一的孩子。就光凭这一点,她后半生本就可以不愁吃穿了。可咱这位贵妃,她的野心哪止是当上太后,她想要的可多了,她想要权力。
甚至可以这么讲,咸丰皇帝一死,整个大清的政权就开始被这位太后掌控了。慈禧掌权长达半生,而且后面两位皇帝的死也跟这位太后脱不了干系。在中国历史上,女性掌权的情况又不是没有过,像武则天就掌过权,可人们看到的都是她的功绩。
嘿,你知道吗?当年慈禧太后能接触到权力,那可纯属偶然。慈禧能坐到那个位子上,肯定是有她的过人之处的。咸丰皇帝到了后期,身体不行了,还一个劲儿地沉迷于酒色,结果身体就越来越差了。这下可好,他,不但不想处理朝政,就连精力也没有了,根本没法处理朝政了。
但国家大事总得有人来处理。巧了,慈禧太后字写得相当不错,这么一来这事儿就落到慈禧手里了。咸丰帝开始让慈禧帮着处理朝政,刚开始的时候也就只是代他批改,慢慢地咸丰帝就准许她参与朝政,也允许她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就在这段时间里,慈禧开始了解朝廷里的事务,也清楚了朝中存在不同派系。她治国方面的天赋嘛,咸丰也瞧见了。咸丰这时候就像那种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根本不会像李治对待武则天那样去遏制慈禧。他不但不遏制,反而开始下放权力。
基本上,只要是沾了权力边儿的人,就没有肯再放权的。你看咸丰一死,慈禧就着手为自己掌权做准备了。咸丰给同治留了几个辅政大臣,全被慈禧给清理掉了,然后她就开始垂帘听政。大家都知道慈安太后向来不把这些事儿放在心上,这么一来,这天下不就慈禧一人说了算嘛。
八国联军侵华的那天,中国人民永生难忘!当时慈禧那帮人已经不在京城了,整个京城就陷入了超级大的灾难里。都到这份儿上了,慈禧心里还是只想着自己的权力,国家都没了,权力再多又有啥用?
在慈禧点头同意下,中国签了数不清的不平等条约,就这么一点一点地走向深渊。都到国家快要完蛋的时候了,慈禧还一门心思地贪图享乐。她竟然把军费拿去给自己修园林。她干的这些事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抹不掉的印子,搞得后来的人一提起她就全是骂声。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王朝,肯定少不了大唐。大唐那可是相当辉煌的,不过它也遭遇过一场特大浩劫,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大唐的影响可太大了,要是安禄山他们再多活几年,大唐说不定就换主人了。
开元盛世可是大唐最后的盛世,不过这盛世没持续多久就被安禄山给搅和了。得说早期的安禄山本事不小,毕竟早期的唐玄宗那也是相当有雄才大略的。咋说,他可是经历过武则天统治的,靠政变才当上皇帝,他的谋略那是没的说的。
安禄山早期那也是能屈能伸的主儿,在唐玄宗那儿,他可是最受信任的人里的一个。咋说他也是杨贵妃的养子,虽说他比杨贵妃大了二十多岁,可在权力面前,他啥事儿干不出来。但后来,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安禄山就开始不满足了。
你知道吗?当时唐玄宗特别宠幸杨贵妃,就因为这个,让杨国忠当上了丞相。杨国忠和安禄山一直就不对付,这对安禄山来说,不就正好有了起兵的理由嘛。天宝十四年的时候,安禄山就干脆以诛杀杨国忠为借口,起兵造反。
唐玄宗太过于自信了,结果错过了出兵抵御的最佳时机,就这么着,这场浩劫持续了七年。
安史之乱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可太大,这称得上是大唐头一回,也是最严重的一场灾祸。好多老百姓都没家了,社会也不安定。而且,这时候的唐玄宗早就没了年轻时的那种雄才大略,整个国家想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根本就不可能。
甚至能这么讲,大唐从安史之乱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也许有人会说,这之后大唐也延续了好多年。但这好多年也就是勉强维持着,不让大唐彻底完蛋。其间可能会有短暂的中兴,可再也没法回到以前的样子。其实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力度。
每个王朝都朝着中央集权使劲儿。可就因为这场战乱,皇上手里没多少权力,连集权都办不到,还咋治理国家、维持国家的稳定?
三、秦桧最后得提一下秦桧,他在历史上那可是人人唾弃的奸臣,都被写进史书里了。不管啥时候一提到他,大家肯定都会皱眉头的。
虽说从古至今忠义很难两全,可不忠不义的小人也不常见。岳飞在中国历史上那可是大名鼎鼎,成就斐然,这都不用多说了。哪怕清朝一直悄悄使坏,想让大家忘掉岳飞,可岳飞一直在人们心里,他的事迹那也是家喻户晓。
想当年,岳飞抗金的事儿被改编成不少历史作品。岳飞那可是个大英雄!可就这么个大英雄,竟然被奸臣给害死了。这事儿,后世的人咋能不觉得可惜,咋能不恨得牙痒痒?那时候的大宋,在和金军对抗的时候本就处于劣势,连个能派得上用场的大将都没几个。
可以讲,岳飞出现之后,大宋的处境能得到很好的缓解。但是在大宋那些君臣的眼里头,外敌跟“内患”比起来,那可差远了,“内患”才是他们心中更重要的事儿。岳飞为国家打仗,他们却把岳飞当成大宋的隐患。为啥?就因为他们害怕岳飞手里头的大军,担心岳飞因为立了战功,在朝堂上地位越来越高。
当年,本来岳飞是能取得更大胜利的,可皇帝下了“十二道金令”把他紧急叫回来。就连秦桧都找不出岳飞谋反的证据。岳飞这一辈子,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君主,那都是坦坦荡荡、问心无愧的,结果却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了。
岳飞被杀害,这可不只是弄死了一个功劳极大、让君主都显得逊色的臣子。这事儿对南宋在对外作战方面影响可大了,本来南宋就很弱小,这下子只能靠割让土地来求和了。
前人怎样,那就只能让后人去评说了。上面说的这三位,他们或许也做过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儿,可跟他们那些影响中国进程的事一比,那可就差得远了。他们的过错比功劳大,所以,他们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