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后,服务业开放也逐渐破冰。政策释放“稳外资”暖意背后,是外资利用规模的逐年下滑。前三季度,(已公布数据的)实际利用外资前五强城市,沪京杭苏深均遭遇负增长。
可以预料,未来外资流入规模波动会较大——不过,在这种不确定性中,依旧有不少向好趋势。例如,来自德国、新加坡等国的资金在增长;制造业引资成为亮点,杭州高新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59%。
-1-外资利用五强城市均负增长“外资利用”这个概念,既有商务部“实际利用外资”口径,也有外管局“外商直接投资(FDI)”口径。前者是窄口径下外商投资的流入数据,而口径更宽的FDI则计入了没纳入商务部统计中的流入/流出项,包括外方股东贷款、私募股权融资、撤资及利润再投资等。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三成。从来源地看,德国、新加坡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9.3%、11.6%(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作为传统吸引外资“强磁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利用外资规模均遭遇大幅度下滑。具体来看,前三季度,上海利用外资130亿美元,同比-30.4%,这个降幅相比上半年扩大了10个百分点。饶是如此,国内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城市依旧是上海,其规模占据全国约15%,比利用外资规模第二名(北京)、第三名(杭州)加起来还要多。
前三季度,北京、杭州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57.1亿美元、52.7亿美元,增速分别为-47.7%、-36.4%。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杭州实际利用外资规模高于北京,1-6月3.9%的增速也是五强中唯一的正增长;三季度,北京增量近20亿美元、杭州增量仅6亿美元,二者位置逆转。
在已公布数据的重点城市中,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是两大工业重镇。苏州、深圳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分别约为49.7亿美元、34.8亿美元(按汇率7.25折算),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24.2%、52.4%。
五强之外,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较大的城市还有无锡、广州。前八个月无锡利用外资29.6亿美元,同比下滑16.2%;前三季度广州利用外资约合27.1亿美元,同比下滑51.8%。整体而言,外资流入减少,重点城市走向分化,而在利用结构上,也出现一些新动向。
-2-杭州制造业利用外资占六成前三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下降30%,而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1%。外资流入减少,既有国际贸易进入下行周期、全球资金投资同步下降的影响,也有地缘政治引发“效益考量让位安全考量”的原因。新设外资企业增加,则表明单位企业资金规模减少,中小微项目增加。
外资规模与外企数据的反差,意味着外资更加注重规避风险,某外商协会负责人表示,“外企读懂中国政策风向变化有难度,适应日益激烈的本地商业竞争也有难度,而且外企对后发城市和部分未来产业还比较陌生,导致企业更看重本土合作,更偏好轻资产投资方式。”
以上海为例,前三季度外资利用减量三成,外商投资企业增加5%。其中,以外商独资方式投资金额(占总额83.6%)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5.9%;而以中外合资(占总额14 %)、中外合作(占总额0.25%)方式投资的金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3.3%、11.7%。
不少外资企业在再投资过程中,会在其他地区分散投资。例如,瑞士某跨国化学材料企业2005年将中国总部落户苏州,2023年又与浙江平湖签约了超1亿美元项目。
双循环背景下各行各业分化明显,客观上导致外资流入更谨慎。外资大幅减持地产、金融行业,但同时回流制造和技术服务业,特别是苏浙两省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速成为亮点。近五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增势稳定,其中又以近两年实际利用外资排位急升的杭州最明显。
往年杭州实际利用外资中,制造业占比仅约20%。今年1-8月,杭州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占比60.4%。近年来发力制造业的杭州,已占全省制造业外资利用近半。硬度之上更有新度。杭州高新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约占制造业外资利用81.5%,同比增长259%。
产业链引资是杭州的特色。当地某车企依托完备产业链,吸引欧洲汽车巨头14.5亿欧元战投,上半年到资部分,成为今年杭州外资到资规模第三的项目;日本橡胶巨头公司,在杭投资5亿美元建新轮胎工厂,年中已签约,成为近十年杭州最大外商独资制造业单项。
-3-稳外资需“内强链、外开源”苏浙之外,制造业利用外资情况迥异。京沪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均不足一成,目前并无太大改观,而传统制造业外资利用高占比区——珠三角则遭遇逆风。本世纪初,广东超七成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制造业,去年这个数字降至不足五成。
长三角、珠三角外资利用结构缘何走势不同?过去十余年,传统制造业领域外资企业数量与利润均处于下降趋势,说明外资正逐渐从这些领域退出。近几年,长三角新兴产业成团成链,外资投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珠三角传统制造业占比过重,外资抽离自然影响巨大。
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显示,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已清零。下一步开放重点是服务业,电信、医疗已破冰——例如,京沪深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九地试点推进外资独资医院……结合开放政策、利用自身优势,重点城市有可能挽回外资利用颓势。
对于重点城市来说,稳外资要诀就是“内强链、外开源”。商务部研究院张建平认为,在国际化分工越来越细化的当下,要特别重视产业链组团方式的吸引外资,引进上下游关联配套产业,以追求更高效率——上述杭州新能源汽车、苏州新材料产业链引资,即是例证。
从外资来源地看,前三季度,德国、新加坡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9.3%、11.6%(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广州深圳外资重头在香港,如今也在积极拓源:广州代表团先赴德意希等国洽谈经贸,又去泰国越南等地交流;深圳前海代表团先后访问美日英等地。
相较产业结构本身的根植性,投资目的地营商环境对吸引外资影响也较大。为重新修复外资信心、吸引全球投资,各地除了走出去满世界招商之外,还纷纷出台奖励措施——在“强链开源”的同时,给出重奖刺激。
例如,深圳发布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二十条”提出,年新增外资金额5000万美元及以上企业最高奖1.5亿元;杭州提出,要积极争取2023年至2025年每年5.5亿元省级外资招引激励资金,力争杭州项目获取省激励资金的40%以上。
最后换位思考一下,外资看重什么?自然是安全和收益。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潘圆圆认为,未来可从两个维度优化:一是强化产业链和市场优势,将中国打造成为同等风险下收益更高、收益类似下风险更低的投资目的地;二是要形成明确、稳定、可持续的预期。
参考资料:
外商投资趋向本地化轻量化.澎湃新闻
我国稳外资如何再发力.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