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北周王朝和刘邦创建的汉朝很像,其政治主体都是一群权力世袭的功臣,但北周王朝却无法复制汉朝的命运拥有一个漫长的周期,形成统治惯性,究其原因就是,北周没有设计制衡关陇贵族的力量,其政治架构是失衡的。
汉五年(前202)二月,刘邦在定陶即皇帝位建立了大汉王朝。本质来说,汉朝的建立刘邦是以盟主的身份和韩信,萧何、周勃等盟友和“股东”经过长期的合作所拿到的结果。
所以,不管是作为诸侯王的韩信还是列侯的萧何对于汉帝国都是有所有权意识的,独立性极强,西汉初年的诸侯王国和侯国都是一个个奉汉为盟主的独立单元。用历史学者李开元的话来说就是:
西汉实际上是一个联合帝国。
至于刘邦的皇权,也是因为其拥有灭秦、灭楚的军功,功劳最大,又在主持分配一事上做得非常公平,故而被大家拥立为皇帝。
刘邦皇权的合法性就是来自于军功,是与其功德匹配的高于王侯的一级爵位。
按照这个理论,刘邦之后大汉的皇位韩信可以坐、萧何也可以坐,刘氏并不拥有对皇权的垄断权力。而且,就是在京师长安,刘邦的皇权也仅限于未央宫和长乐宫,垂拱而治,帝国的政治权力都被功臣所分享。
可以看出,在京师长安的政治场域,皇权之于功臣是严重的内轻外重。
更重要的是,功臣的权力和财富是可以世袭的,就算是宰相之位也是由功臣集团论资排辈轮流坐的。这就是萧何去世之后身在齐国的曹参马上就收拾东西前往长安的核心原因。因为,按照帝国权力的隐性规律,轮到他了。
也就是说,刘邦在建立大汉之后就处于权力的困局之中。
北周的情况也差不多。西魏北周的建立是宇文泰与以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为代表的关陇贵族经过长时期的艰苦打拼一次次打破生存困局所建立的,宇文氏后来之所以能支配皇权就是因为,宇文泰对于西魏北周的建立功劳是最大的。
和刘邦一样,宇文氏的皇权也只是比关陇其他成员的爵位更高而已。而且,和西汉一样,北周的军政权力也被关陇贵族所垄断。
关陇集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权力和财富可以世袭,出将入相是他们参与北周军政的显著特点。
关陇集团垄断了北周军政图源/剧照
按照这个理论,北周的皇权,其他柱国也可以支配,只要一位关陇成员在内部形成一家独大的势力,就可以联合大多数颠覆既有皇权然后建立新的王朝,后来的隋朝和唐朝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本质来说,隋朝和唐朝的建立也只是关陇集团内部之于皇权的循环。血缘在这一时期并不作为皇权接力的决定性因素。
面对权力困局,刘邦给出的方案是,联合列侯群体将关东的异姓诸侯王给干掉,然后由刘氏支配关东的王权。
如此,以刘氏藩王为外援,刘氏就可以垄断皇权,因为,列侯群体在实力层面根本不是刘氏的对手,只能接受刘氏凭借血缘对皇权的垄断。这就是后来功臣在血洗吕氏之后为什么只能邀请代王刘恒来长安继承皇位,原因就在这里,功臣没有实力坐,不敢坐。
同时,刘邦还引入了外戚势力作为皇权在京师的内援以拱卫皇权。
在生命的最后,刘邦更是与刘氏诸王和列侯群体举行了白马之盟明确了这一政治格局:刘氏垄断皇权和王权,列侯垄断政权,非功不侯,非侯不相。
此后,功臣虽然保持着对权力和财富的世袭,长期垄断帝国政权,但根本就不具备颠覆帝国皇权的实力。
也就是说,打藩王拱卫皇权这张牌,刘邦是第一人,后来的历代王朝也只是在抄刘邦的作业而已。
既然有现成的作业可抄,北周宇文氏垄断皇权最好的方案也是大封藩王,以藩王来拱卫皇权,宇文护那套联合部分关陇家族打击少部分不服从者的方案只能暂时起作用。
但北周和西汉不同的是,北周资源有限,且都被关陇贵族所分享,没有多余的资源对宇文氏开放。
宇文氏唯一的机会就是,在打下北齐之后将北齐故地用来发展宇文氏宗王,如此,皇权就有了外援,就可以凭借血缘长期垄断皇权。
但结果大家都知道,宇文氏并没有抓住这一个机会打造强大的藩王势力,宣帝宇文赟在即位之后甚至还在打击宗室。
这就造成,宣帝实际上是以一人之力来对抗强大的关陇集团,一旦他表现出半点打击贵族的意思,那么贵族分分钟就会颠覆皇权,重新选一个代言人,因为,其他关陇成员也有支配皇权的法统,且都是实力派。
最终,宣帝在和贵族的博弈战中败得是一塌糊涂,关陇集团拥立贵族中的实力派杨坚为新的皇帝。
宇文氏丢失皇权是从没有及时打造强大的藩王势力、打击藩王开始的。
但杨坚明显更聪明,他在建立大隋之后就将儿子们都封为了藩王让他们坐镇并州、益州、扬州等战略要地,形成与贵族力量抗衡之势。
很明显,杨坚是抄了刘邦的作业。
杨坚抄了刘邦的作业图源/剧照
有了藩王作为外援,杨坚就可以长期和贵族博弈,逐渐稀释他们手中的权力,文帝将府兵禁军化,实行君主直辖,收回人事权就是具体表现。
可以肯定,只要杨氏藩王能够长期作为外援,隋朝就完全可以抄西汉当年的作业,逐步将贵族清洗出局最终实现集权。
但变数就发生在,杨氏的藩王数量很少且权力极大,很容易产生问鼎的野心,文帝在世时打击了蜀王和秦王,炀帝即位之后汉王又起兵造反,以汉王出局为转折点,杨氏又失去了藩王这一外援势力。
如此,炀帝又和当年的北周宣帝一样,孤身和强大的关陇集团进行博弈,结果也是惨败。
大隋之亡是从失去藩王势力那一刻就注定的。
在放弃杨氏之后,贵族又选了唐国公李渊作为新的代理人继续走老路。对于北周、隋朝和唐朝之间的更迭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理解为三场政变,关陇贵族以政变的方式完成了内部权力的洗牌。
宇文氏和杨氏之所以失去皇权,就是因为没有强大的藩王势力作为外援。可以肯定,如果西汉当年没有强大的刘氏藩王作为外援,同样会发生皇权在功臣内部循环的事。
李渊建唐之后,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达成了藩王、贵族和皇权三方势力相互制衡的政治格局,完全就是对汉初政治的复制,尤其是在秦王李世民即位将这三种身份高度统一之后,大唐的政局就更加稳定。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唐由秦王接手是最合理的选择。
也就是说,刘邦当年打造的政治格局,关陇贵族用了三个王朝的更迭才完成。
之后,大唐依然是复制大汉当年的模式不断对贵族的权力进行稀释,最终在高宗时代完成了对贵族的洗牌,基本实现了集权。
历史,你仔细观察的话其实并无新意,只是剧本稍微有差异而已。
王搏壮
集体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