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即将到来,蜗居在家,空调调到十八度,来上一瓶冰可乐,看看新剧,你就会感觉,生活竟然如此美好。
到了这个时候,饮料将会变得无比清凉,比其它季节更加润喉,提神。
看看如今的饮料种类,那真的是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奶茶,三元一瓶的可乐、红茶等等,有时候你都没有在意,打开一个冰箱,里面竟然有超过二十种饮料。
每当我们喝到饮料之时,不少人都会感慨:在古代,恐怕就算是皇帝,也没有这样的待遇吧!
那么真实情况真的是大家想象这般吗?古人的饮品,除了水和酒之外,还有哪些呢?
自盛唐开始,各朝代流行的的饮品大唐—饮子
所谓饮子,可称之为半水半药,在满足你解渴的需求以外,还具备“药”的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小蓝瓶、高乐高之类。饮子通常煎煮时间不长,材料下锅,水开即可。
在盛世大唐时期,只要不是穷到一定程度的,家家户户每天都会煮上一锅饮子,各种各样的风味口感,而且还能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
在唐代,饮子发展到后期,出现了“专卖店”,一些煮饮子比较厉害的人,甚至能成为“饮子家”,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叫做“福医”,大家可以理解为“保健大师”。
《太平广记》卷二记载:长安完盛日,有一家於西市卖饮子,用寻常药,不过数味”。
煮饮子的人发现行业商机,各显神通,短短几十年时间,市面上就出现了香糯饮、紫苏饮、二陈饮、薄荷饮等等。
其实现在市场上仍然有饮子的痕迹,像广东流行的五花茶、金银花茶等等,其实就是饮子的一种。
宋代—熟水
生水,熟水,中间只需要加热即可,这算哪门子饮料?相信大家看到“熟水”这两个字的时候,会萌生出和我一样的想法。
确实,熟水刚开始就是白开水这么普通,但经过大词人李清照这么一吟唱,它也就身价倍增,成为了人人趋之若鹜的网红饮料。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李清照身体不好,一到夏季就暑湿脾胃虚,于是她就自创“白豆蔻熟水”,在炎热的夏季当水来喝。
到了宋代中后期,熟水从民间传至宫廷,皇帝规格高,还曾专门组织御厨、御医对各种熟水进行鉴定、排行、创新。
取得桂冠的为紫苏熟水,不仅芬芳怡人,饮之飘飘欲仙,而且还能治疗胸中滞气,消除一天的烦闷。
究其本源,宋代熟水的本质其实就是现在的花果茶。取材纯天然,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粗暴”加工工艺,将植物或水果当中的营养成分,完美地烘焙出来,在炎炎夏日的午后来上这么一口,那种感觉,果真是仙气缭绕周身。
元明—渴水
“渴水”,这是蒙古人最喜欢喝的饮料,用蒙古话来讲,就是“舍尔别”、“舍里别”。
元初大典《南海志·物产》中记载:“舍里别,蒙古语曰解渴水也,凡果木之汁,皆可为之”。
与唐代饮子,宋代熟水相比,元代的“渴水”更加的接地气,都是纯自然的鲜榨果汁,然后兑点水就可以直接喝了。
在征剿中亚之时,地处干燥的蒙古人首次喝到里木渴水(类似现在的柠檬水),一向吃牛羊肉的蒙古人,肠道突然被无比清新的柠檬汁润色,大为畅快。
这种饮料在元朝宫廷极为火爆,甚至一度导致柠檬供不应求,横跨欧亚大陆都无法满足蒙古人食用。没办法,元朝政府只能在广州设立专门的“御国园”,里面栽种了超过800棵柠檬树,不是为了吃柠檬,而是为了喝到酸酸甜甜的“里木渴水”。
到了明代,渴水文化再次被发扬光大,融合肉与豆子的五味渴水,除去种子的葡萄渴水,上等松糖小火熬制而出的香糖渴水等等,各种渴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明朝人做不到的。
清代—汽水
19世纪,来自英国的法学家约瑟夫,在软饮料当中充入二氧化碳,本来只是为了做实验,可没想到融合了二氧化碳的水就能形成碳酸,给人非常刺激的味道,让人兴奋激昂。
而在同治时期,汽水被当作获取中国黄金的货物,被人从广州引入华夏大地。届时,喝过汽水的人都将其称之为“荷兰水”。
1876年,晚清文人葛元煦在《沪游杂记》当中记载了当时的上海风貌,其中便有关于“荷兰水”的记载。
“系机器灌水,与气入于瓶中,开时,其塞爆出,慎防弹中面目,随到随饮,可解散暑气”。
荷兰曾是强于大英帝国的海上霸商,我国的西洋货多为荷兰产品,汽水虽然不是荷兰人创造出来,但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这就是荷兰的产品。
而在荷兰汽水冲击国内市场之后,英国人开始在中国搭建汽水工厂,命名为“正广和”。正广和在中国销售最好的一款荷兰水产品,就是乌梅汽水。
当然,我国实业家也不甘落后,在正广和推出之后,马上又来了一手“山海关”汽水,至此,汽水成为晚清最为流行的饮料之一。
古代饮料发展的背后原因繁荣的社会经济基础
战乱年代,杀伐不断,不提饮料,很多人能看到的喝到的只有血水,在这种环境之下,百姓绝对没有闲情逸致,煮上一锅饮子、泡上一壶熟水;只有在经济繁荣时期,这种“饮料”,才能粉墨登场。
饮子背后有唐朝的贞观之治,熟水背后有“抑武扬文,君臣共治”的宋朝发展思想,渴水背后有横跨亚欧大陆的巨大版图,就连荷兰水,背后也有康乾两位清帝打造出来的盛世江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话一点不假,三国和五代十国时期,皆没有代表性的饮料出现,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古代无自由市场,资本交易少的可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催生各种“饮品”出来,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吃得太饱了”。
百姓男耕女织,忙的只有农活,一旦生活闲下来,自己吃得饱,穿得暖,才有闲工夫捣鼓这些“饮料”,所以究其原因,这种生活的零碎“创意化”,都是以一定质量的社会经济为基础。
各种外来文化交融的产物
处于封闭环境之下,一方面想要取得发展,非常艰难,然而在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情况下,就会容易许多,譬如这饮料。
饮子出现的唐代,唐朝,古代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朝代,前有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加上丝绸之路,楼兰古城等等古代交通要道,饮料的发展绝对处于一种文化交流之中。
至于熟水,可能是词人们自己琢磨出来的,毕竟宋朝的文人,那是一个享受,“烂到”骨子里面的享受,百姓也是不遑多让,天天割地、依然沉浸于临安城的一锅销金池水之中,这点我无法辩驳。
而过了宋朝之后,整个欧亚都处于大型交汇当中,成吉思汗向南开拓到南海,向北延伸到北冰洋,东至高丽,西达多瑙河,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土地,都被蒙古人占领了。本来吃牛羊肉的蒙古人察觉到欧洲那边的水果之后,直接停不下来,这么大一块版图,柠檬水竟然都不够他们喝。
明朝同样是向外开拓的朝代,版图虽然不及元朝,但当时航海术已经发达,郑和率领的船队与多国都有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水果、植物,都是发展渴水的绝佳材料。
至于清朝,就更不用说了,悲催无比,被人强行打开大门,进行“荷兰水”的倾销。
综上所看,古代饮料文化发展原因的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大量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
总结没有饭吃,人可以活一星期,没有水喝,人只能活三天。饮食,饮在食之前,足以说明“饮料”的重要性。
如今我们可能喝各种对味的保健饮品,小年轻可能会喝些汽水,看上去生活非常幸福,决计比古人享受。但其实大家都想错了,先民的智慧并不比我们低,人家喝的,比我们好多了,纯天然、无任何添加剂、自然水果味。
如果再有李清照这等人物,赋予一两行诗情画意的话,那么单单是喝点东西,也能给你搞出点“悠哉游哉,辗转反侧”的意境,人家喝的岂不是比你要高雅许多?
所以在深入了解古代先民的普通生活之后,本人觉得古人诚不我欺,各种诗人词人,看看人家每天在干嘛,摆弄花花草草,寻章摘句,这样的生活条件,怎么可能没我们好呢?别的方面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从喝的饮料上面看,古人并不比我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