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30日这天上午,中央军委常委第二十六次会议在北京三座门俱乐部二楼第七会议室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军委常委包括林彪、贺龙、罗荣桓等人,刘亚楼、张爱萍等人列席。
林彪(前排中)、罗荣桓(前排右一)等人
在此之前,罗荣桓已经接到通知,知道会议上有一项议程是讨论《合成军队战斗条例概则》的草案。当他在会前审阅这一草案时,发现上面有林彪提出的一些观点……
4月30日开会这天,随着前面几个议程顺利通过,到了讨论《合成军队战斗条例概则》草案的时候了。只见主持会议的林彪,问大家对此还有什么意见……
现场沉寂了一会后,罗荣桓进行了发言。他当众表示,草案里的一句话“要考虑”,“这句话有毛病”……
林彪一听,这句话不正是自己先前提出的嘛……
时间回到遥远的1930年。这年2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武装扩编成立红一军团,朱德、毛泽东出任军团首长,不再兼任红四军职务。
那么,红四军该由谁来担任领导职务呢?毛泽东经过考虑,将时年23岁的林彪提携为红四军军长。就这样,这位年轻人进入红军最高领导层。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看重林彪,不仅因为林彪颇具军事才能,而且与他曾力挺自己有关。1929年6月初,红四军攻占福建龙岩后,前委召开会议讨论军委的设置问题。
会上,朱德和毛泽东都发表了讲话,强调红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然而,在具体的领导方式上,两人出现了一些分歧。经过投票表决,临时军委被取消。
而就在这次会议当晚,林彪给毛泽东送去一封信,表达了对他观点的支持。毛泽东看完后,在第二天给林彪回信,并刊登在前委编印的《前委通讯》上。
当朱德得知此事后,自己也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同样刊登在《前委通讯》上。就这样,朱德和毛泽东两人的分歧公开化,并在部队引发了争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6月22日,红四军“七大”在龙岩一所小学召开。会上进行了前委书记选举,最终陈毅当选毛泽东落选。而在“七大”的相关决议案中,对朱德、毛泽东的缺点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不仅如此,大会还给予朱德“书面警告”,给予毛泽东“严重警告”。
虽然这次毛泽东遭遇了不小的打击,但他对林彪给予自己的支持印象深刻。于是,毛泽东后来不仅提携对方出任红四军军长,还精心为其挑选合适的副手。
毛泽东
事实上,林彪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用聂荣臻的话讲,林彪“独断专行,排挤同级政工干部,当连长时看不起营长,当营长时又反对团长,有非常浓厚的个人主义”。因此,朱德和陈毅都比较反感他。
而从林彪担任红二十八团团长起,他偏狭古怪、猜忌多疑的性格导致自己与历任团党代表都没搞好关系。于是,该派谁给林彪当政委,就成了摆在毛泽东面前的棘手问题。
经过一番考虑,毛泽东觉得红四军政委除了立场坚定、观念正确、政工经验丰富外,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忍让和谅解,这样才能搞好和林彪的团结。
按照这些标准,一个合适的人选出现在毛泽东脑海中。他,便是年长林彪5岁的罗荣桓。罗荣桓曾就读于武昌中山大学,并多次担任军队基层党代表。
罗荣桓出任红四军政委后,将军中政治工作、宣传教育、军事训练和后勤保卫等各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令林彪十分满意。一时之间,这两人相安无事。
毛泽东知道了这些情况后,感到十分高兴。“谁说林彪难缠?罗荣桓在四军,不是跟林彪团结得很好吗?”他曾这样对身边的同志说道。
就这样,从红四军到八路军第115师,再到东北野战军,罗荣桓长期和林彪共事,成为一对著名搭档。
林彪和罗荣桓
由于长期劳累,罗荣桓的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对他的健康十分关心。在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长期间,罗荣桓工作非常繁忙,不仅经常要到相关机关办公,还时常要参加军委召开的会议。
高强度工作下,罗荣桓的病情时常发作。有时会开完了,他需要靠在沙发上休息很长时间才能缓过来。毛主席知道后,在对方上报的一份干部任免书上这样写道:“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好些,否则难于持久,请考虑。”
1958年3月,罗荣桓出席成都会议。参加了一次会议后,毛主席就指示他会中可以退席,不要勉强坚持,可以在宿舍看看文件。
这一天,妻子林月琴陪罗荣桓在院子里散步,看到毛主席也在附近。双方打了招呼后,聊着聊着毛主席对林月琴说:“还是我说得对吧,我们这位病号可是老实人呀!我喜欢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到了1959年,庐山会议后毛主席曾单独找罗荣桓谈国防部长人选的问题。当时罗荣桓谈了自己的看法,回家后林月琴问丈夫同毛主席说了什么,他淡淡地表示:“一些人事上的事。”
直到后来,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提到此事:“当时,我要罗荣桓同志谈谈看法,已经定了林彪。罗说林彪打仗还可以,就是主持全面工作不一定很行,一是身体,最主要的是,林这个人喜欢搞小圈子,不能团结多数同志是他的弱点。现在看来,罗荣桓的观点是有预见的。”
林彪出任国防部长并受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不久,就在党中央最权威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高举党的总路线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红旗阔步前进》的文章。随后,他在全军发起了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及著作的运动,并提出了背警句、“带着问题学”等学习方法。
林彪视察部队
而对于如何学习毛主席著作,罗荣桓则有着自己的看法。1961年二三月间,他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学习毛主席著作要领会精神实质,不要断章取义。
不久,罗荣桓接到了正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的儿子罗东进的来信。在信中,儿子向他汇报了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情况。同当时盛行的做法一样,罗东进列数了自己读了哪些著作,并引用了毛主席一些言论。不仅如此,他还就如何进一步学好毛主席著作向罗荣桓请教。
从儿子的信里,罗荣桓意识到林彪那一套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教条化的主张虽然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开始在部队起作用了……
对此感到忧虑的罗荣桓在给儿子的回信中,郑重其事地表示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如果理论离开实践,就会成为空谈,成为死的东西;学毛主席的著作,不要只满足一些现成的词句或条文,最重要的是了解其实质与精神。
到了这年4月下旬,传来了林彪视察部队的指示:“《解放军报》应经常选登毛主席有关语录”。与此同时,罗荣桓接到通知,军委将在30号召开一次常委会议。
这次会议上,一项议程是讨论《合成军队战斗条例概则》的草案。当罗荣桓在会前审阅这一草案时,发现上面也套用了林彪“带着问题学”那几句话,便在其下方用铅笔进行了标注……
4月30日这天到了,当会议讨论到《合成军队战斗条例概则》的草案时,林彪问众人还有什么意见……
一阵沉默后,只见带病出席的罗荣桓开始发言:“‘带着问题学’毛选,这句话要考虑,这句话有毛病。”
“这句话在哪里呀?”对这句自己发明的话,林彪佯作不知地问道。
于是,罗荣桓示意坐在他附近的总政副主任梁必业将相关段落读了一遍。读完后,林彪已经感到十分难堪,可又不便发作……
毛泽东与罗荣桓
“那你说应该怎么学呀?”林彪问罗荣桓。“应当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实质。‘带着问题学’这句话改掉为好。”罗荣桓坦率地说。
此时林彪没有再说话,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几分钟。看到无人发言后,他只好说:“不好,就去掉嘛!”
罗荣桓又接着说道:“还是去掉好。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定要从根本上学,融会贯通,要学习立场、观点、方法,紧密联系实际……”
突然,还没等罗荣桓说完,林彪便打断了他:“好吧,散会!”接着,林副主席直接站起身,拂袖而去……
现场众人看到这一幕后,纷纷怔在原地。而罗荣桓虽然极力克制自己,但依然全身发抖。将文件装进公文包后,他步履沉重地离开了会议室……
回家之后,罗荣桓的心情十分不好。之后的几天里,他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散步时还不时自言自语道:“讨论问题嘛,为什么这个样子!”、“难道学几条语录,就能把部队建设搞好?”而当妻子问自己怎么回事,罗荣桓又摇头不语……
另一边,就在会议后的第二天5月1日,《解放军报》按照林彪的指示,开始在报眼刊登毛主席语录。按照要求,语录的内容要与当天报纸的版面相吻合,以便大家“活学活用”。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报社抽出专人每天去查找语录。然而,有时候把毛选从头翻到了尾,都找不到契合当天内容的。于是,语录在报纸上登了几天后,就有些难以为继了……
面对如此窘境,《解放军报》总编辑李逸民前去向罗荣桓请示。罗荣桓对他明确答复道:办报纸主要是贯彻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的精神,贯彻群众路线,坚持真理,要有生动、鲜明、尖锐、毫不吞吞吐吐的战斗风格;至于毛主席语录,找几条可以,找不到也可以,毛主席著作不可能对现在的什么事情都谈到,要学习精神实质,不能像和尚念经,敲破了木鱼,还不知道西天佛祖在哪里呢!
罗荣桓
李逸民听了罗荣桓这番话后,如释重负地走了。而罗荣桓经过思考,认为对这一重大原则问题,既然林彪听不进不同意见,就只好向中央反映了。
于是,罗荣桓拿起电话,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反映了此事。邓小平感到这一问题十分重要,便拿到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进行讨论,大家都对罗荣桓的意见表示赞成。
这之后,罗荣桓继续勉力工作。由于当时医学水平有限,他的健康每况愈下。进入1963年秋天后,罗荣桓住进了医院。毛主席得知他病危后,指示组织全力抢救。
这年12月15日,病情恶化的罗荣桓一度陷入昏迷。苏醒后,他拉着林月琴的手说:“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而对自己的孩子们,这位革命家嘱咐道:“我一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这一步是走对了,你们要记住这一点。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罗荣桓一家
12月16日这天下午,在战友贺龙、张爱萍及夫人林月琴和孩子们的守护下,罗荣桓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当天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会议前,提议与会者起立为罗荣桓默哀。
“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作用。”默哀完毕后,毛主席这样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