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毛泽东致电林彪,望其拨点兵给徐海东,林:我还有几个兵?

沛柔聊社会 2023-05-18 13:50:12

1935年10月19日,在长征开始一年后,由红一方面军主力第一、第三军团与直属部队组成的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

此时,敌人的骑兵一路尾随而来,他们共有2000多人,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关键时刻,根据毛泽东“决不能让敌人进入边区”的指示,陕甘支队集中兵力,决定进行一场战斗。

于是,由彭德怀指挥发起的吴起镇战役打响了。10月21日清晨,陕甘支队利用当地的地形设伏,向敌人马鸿宾部骑兵团发起进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红军成功将对方击溃。那之后,他们再接再厉,又分别击溃了敌人另外两个骑兵团。

彭德怀

就这样,在吴起镇战役中,红军共俘虏敌人大约700名,缴获战马1000余匹。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战,此后敌人无法继续尾随追击红军。随着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

当红军胜利开进吴起镇后,毛泽东给彭德怀发去了一封电报,里面赋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之所以如此称赞彭德怀,除了对方屡立战功外,其豁达乐观、立场坚定的革命者风范也很令他欣赏。

就这样,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辗转十一省终于到达陕北,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移到了这里。对长征这一重大战略行动,毛泽东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

就在毛泽东等人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欢欣鼓舞之际,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却很快有了自己的想法。部队开进陕北后没几天,他的情绪就变得低沉下来。

林彪

事实上,陕北虽然地域辽阔,但经济和文化却十分落后贫瘠。这里的荒原上只有一望无际的黄土,以及看上去破败的窑洞。

林彪对这样的环境并不满意。同年12月中旬,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的前夕,组织上征求各军团领导干部对战略问题的意见。林彪抓住机会,给毛泽东写了信。

在信里,林彪要求自己带领队伍到陕南打游击。他在信中称,开辟陕南比在陕北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更重要、更有意义。不仅如此,林彪还开列了一份长长的名单,要求将红一军团主要干部悉数调出,由他率领南下。

对林彪的这一想法,毛泽东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指出林彪存在悲观思想,同党中央有分歧,希望他尽早改变主意。要知道,从当时的战略态势看,如果红军向南发展,就会与敌人的东北军和西北军交战;不仅如此,陈诚在洛阳及其以西地区控制了三个军,专门用来对付红军。如果红军向南发展,就会把蒋军的嫡系部队引来西北,危及陕北的安全。

然而,在遭到毛泽东的批评后,林彪并没有就此放弃。几天之后,他又在一封电报里向毛泽东进行争取,称“我还在期待中央批准我打游击战争”。而这一次,毛泽东没有理会林彪。

毛泽东和林彪

未能得到毛泽东的肯定,林彪在军团部整天阴沉着脸,不时乱发脾气。作为红一军团的政委,比林彪大几岁、曾担任过他老师和上级的聂荣臻劝说道:“我们只有这么一点部队,只保有这么一点骨干,你能带多少出去呢?你带多了,我们这里能维持下去吗?我们这个根据地能维持下去吗?”

自1932年林彪担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改称军团长),聂荣臻出任政治委员以来,两人已经共事了好几年。这期间,他们一直争论不断,林彪总是难以占到上风。他觉得聂荣臻仗着年龄大居高临下,说话不太中听,可自己又无可奈何。

此时,聂荣臻看到林彪脸色不好看,便放慢语调,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不要小看目前这几个破窑洞,它终归是个根据地,是我们的落脚点。我们不是经过两万五千里才找到了这几个破窑洞吗?你去陕南,搞不好,连破窑洞也找不到。你别以为四方面军曾经从那里经过,打过游击,条件会好。我看综合各方面条件来看,不见得一定会强过陕北。”

虽然聂荣臻推心置腹,林彪依然没有表示认同,但也未再作争辩。他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旦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就不会轻易放弃。

尽管如此,林彪最终还是打消了率部到陕南打游击的想法,因为他的堂兄张浩(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来到了陕北。

张浩

1933年时,张浩化名李复之奔赴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那里,他参加了共产国际1935年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参与制定了在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

此时,为了传达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张浩被选为代表前来。经过千辛万苦,他抵达了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张浩此行,不仅全面地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还代表共产国际强有力地支持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彪放弃了自己原先的主张。那段时间里,他和张浩两兄弟在陕北传为佳话,走在路上时,人们常常指着他们说:“左边是林彪的哥哥,右边是张浩的弟弟。”

到了1936年1月,毛泽东决定挥师东进,打到山西去。彭德怀对此有些担心,一怕红军渡不过黄河,二怕渡过黄河后被敌人阻截回不了陕北。

于是,彭老总向毛泽东打电报,提出要绝对保证部队同陕北根据地的联系。毛泽东看了后满脸不高兴,见到彭德怀后对他说:“你去绝对保证,我是不能绝对保证的。”

打定主意后,毛泽东嘱咐林彪到黄河边勘测水文,调查敌情,并制定渡河计划。彼时,山西是阎锡山的天下。从1935年冬天开始,在听说红军到了陕北后,他就沿黄河东岸构筑了各种工事,努力不让红军跨过黄河。

林彪来到黄河西岸后,对东岸敌人的工事设施、兵力配备等进行了观察,选定好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渡河点。红十五军团于1935年9月由红25军、红26军、红27军组成,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

林彪(左二)、聂荣臻(右一)等人

这年的春天来得很早,进入2月后,黄河就已经开始解冻。鉴于这一情况,林彪建议将渡河方式由原来的冰上抢渡改为船渡。

2月19日,在东征战役打响前夕,毛泽东来到红一军团前线指挥部。此时,林彪、聂荣臻和左权正在争论到底谁的手表时间准。

原来,红军每次在发动总攻前,常常会为时间准确与否发生争论。有时上级批评下级延误了时间,下级不服,表示按照他们的表还提前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当时红军指挥人员所戴的手表,都是从战场上的敌人那里缴获来的。这些表新旧不一样式各异,时间快慢也不尽相同……

看到大家又在为这个老问题争执不休,毛泽东作出了结论:“给各个部队发报,渡河时间不可参差,一律在20号20时开始,以聂荣臻的表为准。”

20日20时,东征战役正式打响。各军团在预定渡河点迅速渡过黄河,突破了敌人的防线。26日,阎锡山组织军队反攻,试图将红军赶回河西。

关键时刻,林彪率领红一军团主动迎敌,将敌人独立第二旅击溃,打出渡河后第一个大胜仗。到了3月下旬,红军又以十五军团为左路军,二十八军和三十军为中路军,红一军团等为右路军,兵分三路向山西腹部进军。

由于敌人大部被红十五军团牵制于北线,红一军团得以较为轻松地深入汾河流域。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山西多地,被山西人称为母亲河,对山西的历史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汾河地区很多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羊群,甚至宅第连云,让从陕北来的红军战士大开眼界。山西财主喜欢把金银财宝埋在地下,红一军团的战士们很快就学会了根据敲打地面的声响,来判断窖藏所在位置。

这期间,红一军团发展迅速,先后补充了五千名新战士。而另一边,由徐海东率领的红十五军团则在北线陷入鏖战,伤亡很大。

徐海东一家

这一天,毛泽东给林彪发去电报,告诉他红十五军团不仅作战艰苦,筹款、扩红等工作也开展得不理想,希望红一军团能够拨点兵力给他们……

林彪看了电报后,气呼呼地将其摔到桌子上:“我还有几个鸟兵?!不给,不给。就说没有,不给。”

政委聂荣臻看完电报后,向师团一级的干部们去了解情况。对方反映部队编制还不健全,人员也没有满额。于是,在找林彪商量后,聂荣臻给毛泽东打去电报,汇报了部队员额未满的情况。这一次,看到聂荣臻和自己观点一致,林彪的脸色有所缓和。

进入4月后,随着敌人派兵对红军形成包围之势,毛泽东考虑到东渡黄河的作战目的已经达到,决定挥师西进撤回陕北。

东征战役历时75天,红军共歼灭敌人约7个团,俘4000余人,缴获大量枪炮,并迫使前来进剿陕北的晋绥军撤回山西,恢复和巩固了陕甘苏区。不仅如此,红军还在山西多地开展了群众工作,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

同年5月,毛泽东在延川县大相寺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上,他对红一军团的本位主义观念进行了严肃批评,主要指的就是红一军团拒绝拨兵补充红十五军团的事。

于是,现场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林彪和聂荣臻。只见林彪一声不吭,面无表情地望向寺外……

而作为政委的聂荣臻,主动向大会作了检讨,承担了责任。事实上,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两人共事期间多次出现。

不久后,中共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林彪调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校长,由左权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仍任军团政委。

很快,红一军团为林彪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欢送会。聂荣臻在致词中绕开了两人之间的争论和分歧,对林彪在红一军团工作期间的功绩给予了热情赞扬。

然而,林彪却似乎依然对与对方过去发生的种种不快耿耿于怀。他对聂荣臻说:“我们在一起搞了几年,现在要分手了。过去我们之所以发生分歧,是因为我们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你是从组织上考虑的,我是从政治上考虑的。”

聂荣臻和林彪

聂荣臻听了笑了笑,然后严肃地对林彪说:“你这个说法不对。你把政治上和组织上绝对对立起来,完全不对头。我们之间争论的许多问题,都是政治问题。现在你要走了,又扯这些问题,再扯几天也扯不清楚,还是等以后有机会慢慢谈吧。今天我们主要是欢送你,不谈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就这样,这对搭档完成了对彼此的告别。第二天,林彪带着自己的警卫员离开红一军团,踏上了前往红军大学的路途。

0 阅读:2

沛柔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