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人闭嘴,不准议论国事,这是满清最大的弊政

无根树花正孤 2024-12-25 22:02:25

大清朝不让老百姓说话,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其他任何朝代都没有这种做法。清朝的民间完全就是一潭死水。无论是平民还是地主,都是没有公开发言权的。

那个时候的科举制度也僵化了,要不是为了维持满清的一点点体面,估计早就被废除干净了。清朝地方上的县城和省城里面有一种学校叫做“明伦堂”。

满清皇帝入关之后命令每一个明伦堂之中都安插了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是横着放的,所以叫做卧碑,这种卧碑遍布全国,到现在都还有许多留存,记载了满洲入关时候的三条弊政。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满清的君主们,用这三条禁令将整个华夏变成了无声地狱。读书人从此不敢说话,老百姓见面的时候也只敢问吃饭了没有,多人聚会的话会被官府怀疑是不是预备造反。就连最平常的印刷书籍出版都被禁止了。

读书人议政是华夏的传统,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明理读书人能够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明朝的时候基本上读书人之间形成了结盟立社的习惯,读书人之间因为兴趣爱好相同成立同盟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到满清却成为了禁忌,因为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反抗他们最激烈的就是南方的这群读书人,这群读书人结盟立社居然也让南明抗清事业延续了十多年。

刊印文字是满清自卑的体现,害怕底层群众知道历史的真相,因为明朝的历史过于的辉煌,曾经的满清地位低下,甚至是东北边境的奴隶野人,这段历史成为了满清的禁忌。

他们入关之后害怕汉人回忆起来自己的光辉历史,重新燃烧起来恢复自己故国故土的斗志,到时候对于满清这个小族殖民大国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满清一朝的文字狱是最恐怖的。

说错几句话,就要被官府捉拿问罪,你只要敢编修明朝历史,说明朝的好话,那你全家都会被问罪,就连九族都有可能性命不保。清初这样的文字狱不知道残害了多少读书人。

曾经华夏骨头最硬的读书人到满清都开始软化了,不听话就得死,你能怎么办,你的嘴巴再锋利,难道还有满清的刀子锋利,他们可是一点都不会心疼人死的多。

死了之后更好,因为死了之后可以抄家得到大笔财产,可以占领他们的土地,到时候可以掠夺他们的一切房屋子女供其玩乐。

顺治五年的时候,这些命令颁布整个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金圣叹,就是那个评点中国古代名著的儒生,他就是因为触犯了这三条忌讳,所以被满清政府在菜市口砍了脑袋。

到后面科举考试的时候,八旗子弟利用自己的特权作弊拿下了状元,汉人的读书举子们一起跑到了孔庙之中去向孔子哭诉,就触犯了“多人聚会闹事”这条禁令。足迹后全部被抓起来,革除了功名。

历代都鼓励老百姓说话,让读书人参政,可满清却偏偏不让大家说话,这就是满洲部族利用权术为自己部族吸血中国的弊政。这就是清初那段黑暗的历史。

0 阅读:2
无根树花正孤

无根树花正孤

历史深处的奥秘,是我们祖先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