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徒四壁(jiā tú sì bì),也作“家徒壁立”,意思是家里只剩四面墙壁;形容家境贫寒,穷得一无所有。成语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犬子,字长卿,西汉中期蜀郡成都(另说巴郡安汉)人。他从年少时起便喜好读书,学识十分出众,后因仰慕战国时期赵国名臣蔺相如,故改名为司马相如。
随着年岁渐长,司马相如后来花钱买了个郎官,成为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位,加上汉景帝不好诗词歌赋,导致以文学见长的司马相如难获重用。
一次,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入京朝见,以文学和辞赋闻名天下的齐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人庄忌等随从入朝,司马相如与他们相见甚欢。于是,他便以生病为由辞去官职,追随梁王刘武返回梁地游居数载。

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去世,司马相如返回家乡,但此时的他已经十分贫寒,甚至无力维持生计。得知消息,好友临邛县令王吉将其召到身边,每天都恭恭敬敬的前去拜访,这让司马相如十分不适,开始托病婉拒拜访,但王吉却依旧如故,甚至对司马相如更加恭敬。
卓王孙和程郑乃是临邛县的两户巨富人家,他们听说县令有贵客到来,便也起了结交之心。两人商议之后,命人在卓家置办酒宴,以邀请县令王吉和贵客司马相如,王吉到场之后,发现两人竟然还邀请了一百多位客人,全都是县中有头有脸之人。

时至中午,司马相如依旧没有到场,王吉只好亲自前去邀请。司马相如本就不喜这类应酬,只好以生病为由婉拒。这次宴会本就是为了招待司马相如,他不来众人自然不敢开席,王吉见状只好再次前去邀请,司马相如得知如此情形,这才勉强到场。
此时的司马相如已是闻名天下,待其到场后,满座宾客无不惊羡他的风采。待到酒过三巡,王吉有意拉近司马相如与众人的关系,素知司马相如不仅文采出众,而且擅长击剑抚琴的他,便将琴放到了司马相如面前,请他弹琴助兴,司马相如推辞不过,只好抬手抚了两曲。

卓王孙有个女儿名叫卓文君,出身巨富之家的她,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此不仅姿色娇美,更是文采出众,且精通音律。此前卓文君已经出嫁,后来丈夫不幸去世,她这才返回娘家居住。
司马相如抚琴时,卓文君亦被琴声所吸引而来,从门缝中偷看司马相如,当她见到仪表堂堂且文静典雅的司马相如后,顿时一见倾心。待到宴会结束,卓文君立即前去与司马相如相见,而司马相如对于卓文君的才名也是早有耳闻,一见之下顿生爱慕之心,两人因此私定终身。

卓文君有心随司马相如而去,但卓王孙却嫌弃司马相如贫困,对于两人的婚事断然拒绝。无奈之下,卓文君毅然决定与司马相如私奔,司马相如遂以全身钱财收买卓文君的侍者,卓文君于是趁夜逃出家门,跟着司马相如连夜返回成都家中。
卓文君走进司马相如家,这才发现司马相如竟然十分穷困,家中空无一物,简直就像是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一般。
卓王孙得知女儿与司马相如私奔后,大怒道,“女儿如此不成材,我虽不忍杀她,但也不会接济给她一分钱。”

卓文君虽然没有嫌贫爱富,与司马相如相爱如故,但眼见生活难以为继,还是向司马相如提出返回临邛,向兄弟们借贷维持生活。司马相如无奈,只好与卓文君来到临邛,然而在卓王孙的阻挠下,卓文君的家人也不敢借钱给她。
万般无奈下,司马相如只好变卖车马家产,然后买下一家酒舍,以卖酒为生。自此以后,卓文君每天站在垆前卖酒,司马相如则与雇工们一起在闹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得知后,感到无比耻辱,就此闭门不出,后经兄弟长辈劝说,这才给了卓文君一百万钱、一百个家奴,以及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资助两人返回成都置办家宅田产。

汉武帝即位后,下诏选拔贤良文学,司马相如经同乡杨得意推荐,再度被任命为郎官,此后不仅写下多篇辞赋,更是在开发西南夷道中立下大功,官至中书郎。
虽然司马相如的官职并不算高,但汉武帝对于他的才学却是十分欣赏,在司马相如于元狩五年(前118年)重病时,汉武帝担心他的作品遗散,还曾专门派遣官员前去其家中将其所著书籍取回。
卓文君作为当世才女,也有《怨郎诗》《白头吟》《诀别书》等作品存世,而她夜奔相如的故事,更是经后世小说、戏曲改编后得以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