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宰相刘罗锅的称呼,看明清有没有宰相?
《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我们在高中时期,有一道历史题与之相关,就是说称呼刘罗锅刘墉为宰相,是否正确?
宰相刘罗锅剧照
当时的答案是不正确,原因就是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清朝都没有宰相,所以叫宰相刘罗锅是不正确的。
这个答案,淮下书生觉得解释得过于直来直去,不太全面!
高中历史题
明初丞相被废后,明清虽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宰相,但却可以通过兼职兼任,各方协调,而获得宰相的称呼和地位。
你比如明朝内阁大学士一开始是五品,阁权重,但官阶低。但如果以二品的六部尚书兼任内阁大学士,那地位就提高了,如果你还是经筵讲官,也就是皇帝的老师,那又多了一份尊贵。
再加上明仁宗之后内阁的权力急剧膨胀,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地位非常高,而且还能压制六部。
经筵
你像张居正,当时万历小皇帝说白了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皇权不显。李太后不爱干政,又完全信赖张居正。而制约内阁的机构司礼监,当时的头子是和张居正一同扳倒前任内阁首辅高拱的好战友冯保,他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同时提督东厂,成为地位显赫的“内相”,和张居正关系不错。
再加上张居正以吏部尚书兼任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还是有明一代唯一活着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内阁其他成员如吕调阳、张四维、申时行,都是受张居正举荐或者亲自提拔。
张居正
也就是说,张居正把皇权、阁权、制约阁权的宦官权、外戚权、铨选官员权归于一身,再以六科监视六部,以考成法考核官员,从而走向权力的巅峰。
比如张居正可以把自己的意见授意他人,写成奏章递交,再由自己“票拟”赞同。票拟完了送给皇帝,皇帝年幼,太后不管,于是就由好兄弟冯保批红盖章。
等于张居正自己出题,自己答题,最后自己给自己打了100分,这你受得了吗?
批红
也因此,张居正通过各方面的协调,各种buff叠满了,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权相,这也是他能够推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的权势一度比历史上真正的丞相还要大,也难怪他会说,“吾非相,乃摄也。”
所以,明朝内阁大学士虽然不是宰相,但朝野上下却可以公开称呼为宰相,甚至连皇帝都会这么称呼。
比如《酌中志》和《万历野获编》中,就有称呼官员为相国的记载:
《酌中志》:万历庚寅元旦,召辅臣申相国时行等入毓德宫,神庙出大理寺评雒于仁《酒色财气四箴疏》示之,赖辅臣救,于仁得削籍。天启甲子冬,河南献宝玺。后魏相国广微等交通逆贤,大工兴后,崔御史呈秀等接续布阱。
《万历野获编》:世宗时,喜改臣下姓名,如改张相国璁为孚敬。辛未科,李以编修分考,得陈大参培所(长祚),陈之门生为癸未叶相国(向高)……归德沈相国贻书本兵李霖寰……
比如《孤树裒谈》和《万历野获编》中,则有称呼官员为宰相的记载:
《孤树裒谈》:皇后大渐,召三杨宰相至榻前,问朝廷尚有何大事未办者?文贞首对有三事,其一建庶人虽已灭,曾临御四年,当命史官修其一朝《实录》,仍用建文之号。
后曰:“历日已革除之,岂可后用?”
对曰:“行于一时,万世信史,岂可蒙洪武之年以乱实?”
后颔之。或曰且请谥为神宗皇帝,非实。其二云,后亦首肯。其三,方孝孺得罪已诛,太宗文皇帝诏收其片言一字者论死,乞弛其禁。文辞不系国事者,听令存而传之。后默然未答。三公即趋下叩头,言臣等谨受顾命,遂出。
《万历野获编》:其时张琼暴贵当国,以宰相自处,视六曹为属吏。正、嘉以来,宰相现任,父母具庆者,为常熟严文靖、兴化李文定、江陵张文忠、蒲坂张文毅,俱及见其子正位黄扉,真熙朝盛事。内常熟、兴化二公,又得解相印,归奉二老亲以寿终,尤为全福。
至嘉靖间,夏言以少詹事与张孚敬互讦,下狱赦出,未几拜相,后三逐三召还,再下狱即死西市,本朝二百余年,宰相蒙殊眷又罹极法者,惟夏一人而已,王文不足道也。仁宗以太子监国,留黄淮、杨士奇,宣直三人辅道,因已俨然宰相职矣。
内阁辅臣,主看、票拟而已,若兼领铨选,则为真宰相,犯高皇帝万禁矣。有之,自正德间焦泌阳始。焦依冯逆瑾,破坏典制,固不足道,然不过数日事耳。近代嘉靖间三四宰相,俱有可纪。
成化以后,宰相四入阁者,惟嘉靖中张永嘉、夏贵溪二人。正、嘉以来,宰相无子者数人。如李西涯之清苦,无复可议。宰相以功名著者,自嘉靖末年,至今上初年,无过华亭、江陵二公。
江陵盛时,有送对联谄之者,云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江陵公欣然悬于家之厅事。先是华亭公罢相归,其堂联云;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惭惶。虽自占地步,然词旨谦抑,胜张之夸诩多矣。往年殷历城罢相在里,张江陵以宋诗为对联寄之曰:山中宰相无官府,天上神仙有子孙。盖谀与嘲各半。顷者沈四明谢事居家,则直用李适之语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又今相国福清公邸中所粘桃符,则云:但将乐裹供衰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尤为浑雅,他宰相翟诸城、严常熟、申吴门诸堂联,则陈眉公已记之矣。今按嘉靖辛丑馆中,则宰相五人,潘宫保(晟)、高宫保(仪)、严宫保(讷)、高少师(拱)、陈少傅(以勤)。
到了清朝,殿阁大学士仍然有宰相之名,一般会被称为“中堂”,词义来自于唐宋宰相在政事堂办公的史实。
政事堂
而雍正朝设立了军机处,内阁从此闲置,殿阁大学士成了加衔。如果你是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才能被称呼为宰相。
军机处
而刘墉担任过吏部尚书兼体仁阁大学士,却没担任过军机大臣,称呼宰相有些单薄。《清史稿》就记载了:“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
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
而刘墉他爹刘统勋,乾隆二十六年升任东阁大学士,兼管礼、兵、吏、刑四部事务,兼上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总裁、加太子太保。乾隆三十八年成为首席军机大臣。
刘统勋画像
刘统勋你称呼他一声宰相,那才是实至名归,就连乾隆都评价他:“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所以,废除丞相后的明朝和清朝,都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宰相,但仍然有宰相的称呼!
刘墉如果以他已有的职务再兼任军机大臣,那么私底下称呼一声宰相还是可以的。他爹刘统勋,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可惜他不是军机大臣,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