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没有好好告别的人一定会重逢。
比起笃信,这话听起来更像是某种事已至此的自我慰藉。
电影太仁慈了,总能让错过的人重新遇见。
那遗憾又是什么呢?
遗憾就像是独木舟在《一粒红尘》中写得那样:
“而后漫长的一生中,我再也没有机会与我失去的事物重逢。”
不复相见,才是大部分故事的标准结局。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更有甚者,连一个好好告别的机会都不曾得到。
最后的那一次见面,本来该是很开心的。
见面的时候男生给她买了花,她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他送的花了。
她虽然高兴,却没有表现得明显,只是故作惊奇地问他。
“今天怎么想到买花了?”
“看到就给你买了。”
若是平常他被这样反问,早该炸毛了,那天却意外的很平和。
她当时满心惊喜,只顾着看花,没有多想。
跟往常的每一次影院约会一样。
她取票,他买吃的,两杯可乐一桶爆米花。
把可乐递给她的时候,他没拿稳,洒了一点在她手背上。
那黏答答的触感让她的心情一下低落下来,嘟嘟囔囔地埋怨了几句。
他居然也没回嘴。
那时的她却没有想到,那就是两人的最后一面了。
可正应了纳兰性德那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真正的告别是无声的,大张旗鼓的离开都是在试探。
那天她还做了很多。
那些原本每天都在发生,如今只是想起都会后悔的事情。
大概是感觉到了那天的男生格外得好脾气。
一直到结束以后,他们一起去吃饭,她还在挑刺个不停。
说他电影选得不好,还把饮料碰撒在她身上。
连同看那束让她惊喜的花都带了点挑剔的审视。
“买都买了,也不用心,选的都不是我喜欢的花。”
男生始终没有反驳,只是笑着接受这一切。
她很高兴,以为两人拌了这么久的嘴,他终于听进去了。
却没想到。
关门声最小的那次,才是真正的离开。
最伤心的,还是被不告而别的那个人。
无数次躺在床上,看见屋子里另一个人存在过的痕迹,都难免想起分别的那一天。
如果早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面,应该换一身好看的打扮。
化个全妆,梳理好头发。
而不是下了班,灰头土脸地在大羽绒服里缩着脑袋。
最后一面,起码要体体面面地留在彼此的记忆里。
如果早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面,应该要一直开心。
说一说从前相爱的日子,两个人最初认识时的心动,平日里生气时的小心思。
或者那些连本人都不清楚都小习惯。
总之应该要笑着回忆道别。
而不是絮絮叨叨地耷拉着脸。
连分开后想起对方的最后一句话,都是对彼此的指摘和抱怨。
想着想着,开始期待重逢的那天。
可以嘲笑两句对方不告而别的行径太过小家子气。
然后假装无事地像老友般挥手告别,那时定能放下这个人,这段心事。
可这样的重逢等了又等也没出现。
可见“没有好好告别的人一定会重逢”这话不过是某种善意的谎言。
于是到了夜晚,难免又开始想:
如果那天收到花的时候,再坦诚一点,把心中的惊喜宣之于口;
如果那天看电影的时候,开心地接过那杯可乐,说一声没关系;
如果那天吃饭的时候,少埋怨几句,聊聊电影院里笑着那些瞬间。
一切是不是就会不同?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任何不告而别都是蓄谋已久的解脱。
所有决定要离开的人,都不是在那一天做好的决定。
或许不被重视的每一秒,他都在后退。
那一天所有的沉默,都是他早已做好了的准备。
最后一次,他愿意包容你所有的情绪,接受你的一切开心与否。
无论你是抱怨还是夸奖。
他看向你的每一个眼神,沉默的每一个微笑,都是回应。
那晚的每一句话,都是他在同你好好地告别,不留遗憾。
接受这份告别的人,又如何不知道呢?
只是闭上了眼睛,捂住了耳朵。
告诉自己没关系,离别不会这样发生,起码不会是现在。
但离别原本就是无声的。
而没有好好告别的人,注定会留有遗憾。
END
互动话题分手用当面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