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我们怀疑过许多事,却从未怀疑它

云水便有情 2025-02-17 13:00:37

说我不是我,拿什么证明?

不是我的东西,

后来,怎会成为我?

说到自他相换,必须定义“究竟什么是我,什么是他”?从我们有一定辨别能力开始,就理所当然地把身体当作“我”的标志,好像它天生就是我的。哪怕不会说话的孩子,也会有这种意识。我们长大后更没有怀疑过:身体本来不是“我”,只是被设定的。如果身体不是我,还有什么是我?

我们的色身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原材料是属于父母的一部分,本来就不是“我”。不是“我”的东西,后来怎么会成为“我”?转变是怎么完成的?这个审视确实让人吃惊:既然身体最初的原材料并不是我的,怎么会理所当然地变成“我”?从来没人怀疑,问题出在哪里?

《入行论》中,寂天菩萨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串习执取受精卵为“我”。这个串习就是两种我执,一是俱生我执,一是分别我执。由根本无明演化为俱生我执,是对自我本能式的执著,只要有知觉就会执取。因为这种执取需要找到依托点,所以身体被看上了。

从我们最初投胎时,就执著父母的遗传基因为我。成长过程中,每天都从相貌、身份、健康等方面强化我执。这种强化的结果,使我们越来越觉得——这个身体就是我。

由此证明——自他相换是可行的。既然我们可以把不是我的东西,毫不怀疑地执以为我,百般爱护,为什么不能把其他人当作我?不能把无量众生当作我?

生活中,有些人就具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把众生视为自己那样地关心爱护,甚至把众生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世间尚且有这样高尚的人,何况佛菩萨呢?如果我们的思想境界提升了,真正认识到利他的功德和利己的过患,重新设定我和他的关系,完全可以把自己和众生视为一体。

所谓自他相换,是把对自己的关爱用来对待众生,把对众生的冷漠用来对待自己,把关爱自己转为关爱众生,把忽略众生转为忽略自己。通过持续训练,自他相换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就像我们可以把不是我的遗传基因,理所当然地执以为我的,道理是一样的。这种修行不是拍脑袋提出来的,而是来自智慧的观察和思考。我们依此思维的话,同样可以建立这种认知。

摘自:济群法师佛法讲座

0 阅读:1
云水便有情

云水便有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