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詹小注: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老李,已经发文上千篇!
现转发老李的两篇文章,
文中说的,就是这事情。
为祝贺老李发文一千篇,
朋友老詹,特赋诗一首:
贺德民发文千篇
人民日报老栋梁,
海外执笔展锋芒。
八旬犹怀青云志,
青龙刀舞续辉煌。
退休未肯享清闲,
方寸砚田拓新天。
千篇华章凝心血,
百尺竿头写流年。
笔走龙蛇惊风雨,
文成锦绣动山川。
莫道八旬桑榆晚,
文胆常青胜春斓。
老詹老李还在干
青龙刀 青龙刀笔记 2025年02月13日 12:53 北京
观李老师与詹老师,皆出生于小县,就读于大市,立业成名于北京,而以新闻名家并峙于人民日报,又皆退而不休,藉公众号延展职业生涯,二人君子之交、惺惺相惜,现象级人物对现象级人物,犹现象级研究课题也。
上面一段话,是读者留言,在国枢转发拙作《没有谁活着离开这个世界 没有谁不接受社会的选择——评一位复旦朋友的伤感》后的留言。
感谢读者拨冗浏览,费心总结。读留言,受启发,有感想,说几句。
不错,我俩“皆出生于小县,就读于大市。”
詹出于凉山金沙江边,李出于鄂西北大山。詹从江边去上海,李从山里上北京。
不敢当,“立业成名于北京,而以新闻名家并峙于人民日报。”
心里热,手发痒,尽量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而已。不敢说“成名”,不敢说“并峙”。人民日报人才济济,像李某这样的车载斗量。
是的,“皆退而不休,藉公众号延展职业生涯。”
詹开公众号《码字工匠老詹》早,后帮李开公众号《青龙刀笔记》。
写写写,上了瘾,写出点小名气,开拓了一片小市场,还挣点买菜钱。
是的,“二人君子之交、惺惺相惜。”
詹曾经帮过李,李没请詹喝过一杯茶;
李年长詹5岁,詹没请李喝过一杯酒。
人淡如菊,如兰斯馨,相处轻松愉快。
巧!我俩都是从小地方走出来的,1977、1978,乘东风,抓机会,凭本事,詹奔上海滩,李进北京城。
一路上,不容易,多少好兄弟被淘汰!路就那么宽,城就那么大,奈何?
到了北京,有了岗位,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倍加珍惜。呕心沥血,尽心尽力,感谢时代,感谢知遇之恩。
上班干,退休干。詹年七十又六,李八十又一。还干吗?李有点累……詹会多干几年。

2019年夏,老李老詹与同事北戴河留影。(从左至右:何崇元,詹国枢,梁衡,李德民) 杨乔 摄
自己干!——《青龙刀笔记》一千篇
青龙刀 青龙刀笔记 2025年02月14日 09:32 北京

讨厌诗人,
唐诗宋词除外;
讨厌作家,
四大名著除外。
诗人酸,
作家浅。
也讨厌自己,
北京胡同串子,
片汤话,
骄而矫,
贱而懒!
今天,
让我酸一酸,
一句一行,
几行一段,
“狗吃麦苗装羊”,
“诗”它一番。
“诗”的题目是,
自己干!
是的,
自己干!
回答:
“老李,原来你会写文章呀!”
大院几十年,
大院几百篇,
直到公众号,
《青龙刀笔记》,
大院才知道,
“老李,原来你会写文章呀!”
言者惊讶,
听者突然。
明白了,
原来的,
不是我的,
人家的,
公家的。
不再挡谁的路,
不再抢谁的碗,
不再相忍为啥,
不再低眉顺眼。
我,终于,
行不更名,
坐不改性,
才有了自己的
“火柴盒”“豆腐干”。
社会,这样的。
人人,这样的。
在大院,
写社论,
写评论员,
写……
获过奖,
最高奖,
当过“官”,
芝麻“官”。
今梦醒,
看文章,
不是我的,
谁改我的文章,
谁的文章。
谁,谁?
我,我?
大院恩,
大院情,
大院碗。
我的子孙,
大院长大,
退休后,
在大院里遛弯,
没大院,
没今天。
大院是岗位,
大院是家。
当然,
也有误我青春之遗憾,
也有埋我才华之伤感,
也有羞辱,
辱你有辱你之权,
也有愤懑,
我的尤人怨天。
阳谋阴谋,
君子小人,
走马灯转,
眼花缭乱。
滚蛋后,
心还想,
手还痒,
累了,
怕了,
伤了,
罢了!
朋友,
指点,
退而不休,
老而不朽,
时髦时髦,
晒晒晒晒,
老有所为,
谢众看官,
给买菜钱。
国枢扶马送一程,
“井冈山”;
水明“排雷”“挑刺”,
“消防员”。
没有两兄弟,
没有《笔记》,
没有这样的《笔记》,
没有一千篇。
从《吃了两顿涮羊肉》,
到《我想去巴黎圣母院看看》,
从《总统是个“二百五”》,
到《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
从《老詹老李还在干》,
到《当年唱歌有框框》……
从2021年6月,
到2025年2月,
三年多,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从七十七到八十一,
从双鬓秋,
到发如雪,
千余天,
一千篇。
幸福感,
成就感。
想唱,
想喊。
大院里,
几百篇,
旗帜,
号角,
“重头货”。
写得艰难!
改也艰难,
改得只剩一句,
还是为我的自尊,
迁就我的敏感,
否则,
一句不留!
文章怕改,
怕人家改;
自己改十遍八遍,
心欢。
不习惯侍候人,
人也难侍候我。
不是这块料,
难吃这碗饭,
被撵滚蛋!
一边凉快去!
让他“火柴盒”!
让他“豆腐干”!
笨蛋该滚蛋,
不滚奈若何?
滚蛋获自由,
滚蛋有时间。
好高骛远,
又志存高远,
志大才疏,
又志在冲天。
想学陈忠实写《白鹿原》,
想写家乡信阳“粮食关”,
想写谭山堡,珞珈山,
三湖农场,印刷厂,
农民工,排字工,
校对员,调度员,
研究生,评论员……
“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垂垂老矣,
没剩几年。
《笔记》里,
“火柴盒”
“豆腐干”。
大院里,
旗帜,
号角,
“重头货”。
官方色彩,
民间烟火,
规定动作,
自选动作,
家大业大之国企,
市场经济小商贩。
我在民间,
动作自选,
小商贩,
点“火柴”之火苗,
卖“豆腐”于地滩。
写文章,
给人看,
有人看,
心愿。
一介书生,
一袭布衣,
当长工,
打短工,
爱显摆,
爱露脸。
“高大上”,
是“高大上”的炒作和标榜,
“小商贩”,
有“小商贩”的生存和尊严。
学兄艾丰,
一身本事,
大有成就,
小有名气,
善思考,
敢奋斗,
自视高,
心不滿:
“你们用我,
你们占便宜,
我谢知遇之恩;
你们不用我,
你们吃亏,
我留遗憾。”
艾丰兄,
您在天堂知道吗?
德民开了公众号,
凭本事,
自己干!
不管用不用,
不看谁的脸,
活的是自己,
自己给自己干。
您咋没活到今天?
如果您活到今天……
吹吹牛逼,
吃顿大餐,
我埋单。
人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我说,
人不如草,人不如木。
草木
尚有夏花之绚烂,
尚有秋叶之静美。
人呢?
一缕青烟。
不奢求绚烂和静美,
但想留一点点,
当亲戚朋友,
特别是孙子孙女,
想起爷时,
看看“火柴盒”,
闻闻“豆腐干”。
愿百年后,
《笔记》在网上,
在人间。
在中国,
有多少人活到这把年纪?
这把年纪还在做“豆腐干”?
有吗?
有几个?
这样的傻蛋!
呕心沥血,
鸡零狗碎,
骂骂咧咧,
犯贱!
一千篇后,
还写吗?
当然写!
再来一千篇,
不过三四年。
亲爱的读者,
只要您赏脸,
拨冗浏览,
我写写写,
写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