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商鞅相信熟悉历史的人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商鞅变法为大秦统一六国夯实了国力基础,他立木为信推行变法是史书中很有名的篇章。商鞅的变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他甚至为自周朝以来建立的封建宗法制度敲响了丧钟。
所谓封建制度就是王族和功臣阶级层层分封领土而建的一种社会状态,大秦统一了六国后设立君主郡县制,这直接让陈旧的封建宗法制度在形式上寿终正寝,这无疑是商鞅变法“死磕”旧的封建制度获得成功的结果。
虽然我们仍把汉朝至清代的社会形态也称为封建社会,可严格来说这种在君主集权下的郡县制已经不太像是传统的封建制度了,因为在这一时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袭分封领主,偶有一些地方性的藩王出现,可他们很快就成划过历史夜空中的流星。
商鞅其实并不是他的真实的名字,准确来说他以前可能叫做公孙鞅,公孙鞅是卫国一个公子的后代,所以他也可以叫做卫鞅。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公的儿子叫做公子,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公子扶苏,其中的“公子”二字就是以爵为氏。公子的孩子叫做公孙,公孙的儿子如果有封地就以封地名为氏,也有的人直接用祖父公子某的“某”字为氏,如果没了封地就没了氏沦为路人跌出了贵族圈,这种封建制度下的起名方式在商鞅变法后也随之改变。
公孙鞅在卫国混不下去,踌躇满志的他来到了魏国成为公叔痤身边的一个中庶子,这种微末的家臣小官也很难让他一展才华,最后公孙鞅离魏入秦以“变法强国”来称王称霸的策略赢得秦孝公的好感,秦孝公重用公孙鞅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没有战功的宗室贵族不再有世袭层层分封的权益,要想在秦国混成贵族,主要是军功这一条路。
寻常百姓多种田织布可以免除兵役,当兵的立军功有重赏,秦国逐渐成为一个为战而战的扩张机器。虽然公孙鞅的变法在经济上和强兵上很有效,可他对文化、德修、教育上的破坏非常严重,这直接导致秦国社会风气崩坏、世情薄凉,功利主义在秦国大行其道,“朋友相互攀比,亲人警惕争功”这种现象,不仅令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缺失,连亲情都被利益优先的冷刃割断。陈旧的封建制度被商鞅画上了休止符,虽然商鞅变法实现了“赳赳老秦”的兵威日盛,可他做了四件事却一直为后人所诟病。
1、公孙鞅的变法其实对世代相传的文化观念破坏非常严重,他的变法把功利主义融入到实用主义之中,以致让这种文化毒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彻底清除。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曾因焚书坑儒留下千古骂名,可公孙鞅在秦始皇之前早就干过毁经焚典的勾当,他这一做法与秦始皇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2、公孙鞅的新法虽然一直在和封建制度作对,可他本人却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商鞅变法成功让秦国变成强悍的虎狼之国,秦孝公在陕西商县给公孙鞅划了十五个邑作为封地作为封赏,公孙鞅居然欣然接受了,因为他的封地被称为商地,这便是商鞅这个名字的由来。商鞅的变法为旧的封建制度敲响了丧钟,可他自己又当上了封建小领主,这是何等的滑稽与讽刺。
3、杜甫曾在他的诗《述古三首》里写道:“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商鞅的颁布的法令不仅多还非常残酷,他在执行时也是我行我素不接受任何人的意见,太子看到商鞅变法如此“跋扈”便以身试法,结果商鞅不敢按法严惩太子,却把负责太子生活教育的太傅用了残酷的劓刑。商鞅对待贵族毫不手软,他的法令对待“犯错”的百姓也是非常狠辣,连坐之法更是让很多人苦不堪言。
4、商鞅的新法刻薄寡恩,其实商鞅本人也是一个冷酷无情之人,他举兵伐魏之时,魏国的统兵元帅是公子印,商鞅当年在魏国做中庶子时与公子印是好朋友,他便假意请公子印来军营里叙旧。赴约的公子印万万没想到商鞅会言而无信“不叙旧只动刀”,魏军失去主帅而被秦军冲得七零八落。虽然在军事谋略上讲商鞅这一首非常高明,可从人情道德上看,商鞅这种做法让春秋时期沿袭下来的名士之风荡然无存。商鞅打的这一仗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功,他却在历史上令不少人侧目。
商鞅做的这四件事虽然有些极端和偏激,但是他以一人之力把世袭的领主们从“不劳而获,无功而贵”的荣华宝座上拉了下来,这种与旧的封建宗法制度“死磕”的勇气和能力非常让人敬佩,但是他做了这几件错事注定此生难成圣贤。
商鞅的新法刻薄寡恩,但是在那个复杂而凶险的环境中,他的法令也只是战时强兵的临时之策,用这种战时之法来打江山很奏效,可用来守江山就有点不合时宜,故此秦统一六国二世而亡,这很大程度上是大秦没有能从战时之法向定国之法成功转变。
小编很喜欢扭曲事实?
老秦和老朱被戴的焚书坑儒的帽子,其实这两儒与真儒无关……老秦坑的是江湖骗子,老朱坑的是摆地摊文学的大吹……二位老人家,威武……
当国家统一的时候,孔子是圣贤,当国家不统一的时候,孔子就不是什么大圣贤了,他只有添乱的份!
法圣 商鞅 何为圣贤 博学多才者为圣 才德皆有者为贤 张仪 苏秦 孙武 白起 李白 苏轼等等 皆为圣贤 圣人是对孔子的称呼
商鞅变法给他同时代的人多大的痛苦,他自己也没能幸免。惨遭车裂也是他造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