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被困山顶,清军派出饿狗试探,陈玉成:把狗喂饱就能活下来

独钓一江秋 2025-01-23 17:34:34

1862年,陈玉成遭清军多隆阿围困山中,太平军断粮50余日,士兵精神不振,粮草即将告罄。

在绝望之际,一只狗自山下奔来。

陈玉成命士兵将稀缺粮食分给狗食,众士兵愕然。此举竟意外救了大家,原因令人费解。

【清朝腐朽无能 太平军揭竿起义】

清朝末年,国力衰弱,国外列强伺机侵扰,国内民变不断。

八国联军入侵,清军连战连败,朝廷威信尽失,民众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生活极为困苦。

太平天国起义,农民以锄为武器,直指京城,威胁皇权,令皇帝深感不安。

太平天国战力巅峰无疑在其军队初创时期,彼时士兵勇猛,战斗力极强。

翼王石达开凭借勇猛无匹的气势,在太平军中屹立不倒,成为核心支柱。

其他将领同样骁勇,各展所长,共同凝聚成强大的战斗力,形成无坚不摧的战斗合力。

曾国藩,晚清名臣,亦曾历狼狈之境。

他曾率领湘军四处征战,但在与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交锋时,却遭遇了艰难的战斗,陷入苦战之中。

石达开部勇猛,曾国藩屡战屡败。濒临绝境之际,幸有援军及时赶到,助曾国藩与湘军得以休整。

太平军战力强悍,然其辉煌之下亦存诸多局限。

时间推移,太平军内部矛盾显现,尤其在指挥体系与战略决策方面,问题逐渐凸显。

天京事变是显著转折点,内部权力斗争致太平军战斗力大幅下降,士气受挫。

队伍因权力和利益争夺而分裂,战斗力下降。太平军在天京转趋保守,湘军围堵下,形势日趋严峻。

杨秀清遭诛,其猝死令众多士兵深感震惊与哀痛。

石达开鉴于形势危急,作出决策,带领主力部队撤离天京。

太平军实力渐弱,洪秀全在紧要关头,提拔陈玉成与李秀成两位将领,以期重振军威。

陈玉成与李秀成经战斗锤炼,指挥才能卓越,均获士兵深切信赖。

后人认为太平天国灭亡主因是团结不足,缺乏统一政治纲领。曾声势浩大、士气高昂,但因内部分歧与政治模糊,队伍逐渐丧失凝聚力。

谈及太平天国,石达开常被提及,其英勇与智谋在历史长卷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我们不能忽视陈玉成和李秀成,尽管有人称其实力逊于石达开,但他们对太平天国的显著贡献,众人皆见,不容忽视。

【后起之秀陈玉成 斩杀李续宾】

陈玉成与李秀成击败敌将李续宾后,士气大振,接着他们制定计划,决定对武汉发动大规模进攻。

武汉对太平军极为关键,占领此地能助力其势力扩张,并对清军实施有效打击。

然而,两位将领原定于武汉汇合以形成合力,但因信息传递受阻与战斗节奏紊乱,部队错失了最佳的会合时间。

此时,武汉局势趋复杂,湘军持续增援,力量日益壮大。

开战在即,气氛紧张窒息。他急切盼援,然援军久未现身。

更为严峻的是,安庆方面亦传来紧急讯息,局势岌岌可危。

陈玉成连日等待,心情愈发焦急。安庆战事紧急,每延误一刻,战局都可能不利转变。

陈玉成决定即刻行动,亲率兵马奔赴安庆,旨在向当地太平军提供及时援助。

陈玉成深知,其兵力远逊于清军,硬拼无异于自取灭亡。因此,他明白这场战斗需依靠智谋来取胜。

陈玉成迅速写信给洪秀全,请求从天京调派援军,以解救安庆之围。

未料,洪秀全援军久候不至,清军援兵却先至战场。清军数量庞大,且士兵装备皆优。

战斗即将开始,太平军士气旺盛,然而清军数量众多,致使战局迅速恶化,对太平军不利。

战斗中,太平军阵型遭清军猛攻而散乱,无法抵抗,遂决定撤离,迅速返回桐城。

【被围困两个月 一只狗打破僵局】

陈玉成率部边战边撤,部队被冲散,他与大部队失去联络。战场上,失散主力部队,意味着重重危机。

陈玉成闻大部队撤离桐城,心感局势紧迫,当即决定,率余部疾赴桐城,以求与大部队会合。

未料遭遇清军多隆阿,陈玉成深知硬拼将招致灾祸,遂决定撤退,无奈最终被围困于岱鳌山。

陈玉成现仅余百人部队,遭多隆阿数千兵马围追堵截,形势危急。

陈玉成及其部队被迫撤离,每一步都历尽艰难。多隆阿穷追不舍,使他们奔波不暇,几乎无喘息之暇。

岱鳌山山势峻峭,常有落石自顶而下。然而此地对于战略防守极为有利,仿佛天成之屏障,极具优势。

陈玉成立于山头,审视清军布局,随即下令,全员将重石推落山下。

命令一下,巨石似洪流奔腾,轰鸣滚落山坡,猛冲清军阵地,瞬间造成大量伤亡。

清军人多势众却未贸然进攻,仅围困多日,营造静默压迫。陈玉成洞悉清军意图,欲行消耗之战。

古代战争中,粮草对军队至关重要。陈玉成部队人数虽少,但粮草匮乏使其境遇雪上加霜,生存与挑战并存。

他深知清军意图,欲借长期围困消耗其粮草与士气,以求不战而使敌军屈服。

清军决意围困陈玉成于岱鳌山,布下重重防线,四周严密封锁,确保无一丝缝隙,使得连飞鸟亦难以穿越。

陈玉成与士兵面临粮食短缺,随着时间推移,剩余粮食日渐匮乏。

数日后,若状况未变,陈玉成及其部队恐将因饥饿丧失战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这对多隆阿而言是好消息,他可能无需战斗即能取胜,轻松赢得这场战役。

陈玉成命令:全体人员先食野菜,后吃干粮。士兵分散寻野菜充饥。他深知干粮稀缺,需留至紧要关头使用。

陈玉成与众人历经40余日困境,正当士兵濒临绝望之际,忽有犬自山下奔至,闯入众人视野。

士兵们的目光骤然闪耀,犹如瞥见了期盼已久的曙光,充满了希望。

这只狗的出现,对他们意义非凡,不仅是潜在的食物来源,更是他们在绝境中寻得的一份珍贵慰藉。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陈玉成下令禁止杀狗,并要求将剩余食物分给狗食用,这一命令让士兵们深感意外。

此时,每份食物都极为宝贵,然而陈玉成心中已有计划。

士兵思索,即便不处决此犬,也无需以稀缺的食物喂养它,不是吗?

士兵虽心存疑惑,但仍遵循陈玉成的指示行事,因他们深信陈玉成的判断无误。

这只狗极度饥饿,将士兵通过节俭积攒下的所有食物都吃得一点也不剩。

饱餐一顿后,这只狗下山时竟做出了摇头晃脑的动作。

陈玉成目睹此景,心中涌起狂喜,仿佛看到了一线生存的希望。

多隆阿见狗腹胀蹒跚下山,怒不可遏,挥刀斩之,随即剖腹检视其内食物。

此刻,多隆阿深感沮丧。他故意将狗饿数日,置于山中,意在试探太平军的反应。

狗若被食,表明太平军粮食匮乏,士兵饥不择食;反之,狗若安然且食太平军之粮,则显示其粮草尚足。

他通过观察狗的表现,意识到太平军状况未如预想般恶劣,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后续的作战策略。

【英王陈玉成 年轻有为 成稳老练】

陈玉成于岱鳌山持久战中幸存,凭智慧与勇气带领部队克服重重困难。

多隆阿遭外界嘲笑,众人热议其战术保守,缺乏灵活性。

在两军交战的战场上,将领的智慧与才能通常左右着战局的发展方向。

陈玉成被称英王,名号响亮,实则仅为26岁青年。

在岱鳌山被困期间,他识破清军以狗为诱饵的计谋,未中圈套,展现出敏锐洞察力。

其展现的老练与沉稳,着实令人钦佩。这份特质,无需多言,已足以让人心生敬意,深感其不凡之处。

太平天国运动声势浩大,但最终遭湘军击败,至此宣告结束。

清朝政府同样处境艰难,面临内乱外患,局势动荡不安,犹如风雨中的浮萍,岌岌可危。

清朝政府内欺压百姓,重税苛捐;外对列强侵略软弱,割地赔款。此举导致民怨日深,民心逐渐丧失。

失去民心后,大清朝的统治如白蚁蛀空的堤坝,岌岌可危,随时面临崩塌的风险,江山社稷难以稳固。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众人皆称清朝政府气数将尽,其灭亡之日,恐已不远。

《国防》记载:陈玉成智谋出众,巧妙部署,成功击退清兵进攻,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发表文章:《论英王陈玉成——太平天国后期的关键支柱》。

0 阅读:67
独钓一江秋

独钓一江秋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独钓一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