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父母往往会成为子女最大的绊脚石。体制内职位较高、视野开阔且事业有成的父母,通常能够给予子女全方位的有效帮助。然而,大部分身处小县城等基层岗位的体制内父母,视野相对狭窄,他们秉持着“万般皆下品,唯有体制高”的观念。
所以在子女高考的专业选择,以及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抉择上,全都瞄准容易进体制内的单位,这严重束缚了子女的发展。
如果家里父母是做生意的,他们必定懂得两点:第一是变通,与客户打交道必须懂得灵活应变、处事圆滑;第二是能看清大势。不管是做小生意还是大生意,都明白若市场整体状况不佳,做生意难以盈利。
以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我是 08 年的本科生。那时,大学生进体制内非常便利,在社会上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也不难。我身边家里是体制内的同学,基本都选择进体制内。相反,家里做生意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的同学,很多都选择到社会上工作。
10 年后,体制内的同学与我们这些在外面工作的同学,在待遇和发展方面差距显著。在体制内工作 10 年、20 年,若未获得领导关键的赏识,可能原地踏步。工作时间越久,将来升职越难,年龄优势也不复存在。但在社会上工作,找一份正常的市场化工作,干 20 年必然会有所积累。工作时间越久,获得高薪工作、晋升到更高职位的概率肯定越高。
适合在体制内发展的小孩仅占所有小孩的 5%,可体制内的父母却将子女的未来全都局限在了体制内。所以,体制内的父母往往是小孩发展的最大阻碍。
kalakal
狗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