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汉大摆筵席发动云南起义,五次来滇的张群只有无奈接受软禁

一风历史 2025-02-20 15:11:32

1949年12月,就在全国解放的大潮中,云南这块风水宝地也算是飘起了红旗,这其中,功不可没的是那位“云南王”卢汉。

不过,说起来卢汉也是个人物,起义之后他居然又犯起了糊涂。毛主席听到这消息后,思虑再三后只说了一句:“下不为例,不予追究。”

那么卢汉到底做了什么?

01

1949年,卢汉坐在云南这块土地上,心里五味杂陈。三大战役后,国内风云突变。

当年老蒋对云南那点小心思,卢汉都看在眼里。杜聿明被派来云南搞龙云,结果人家龙云被逼得只好流亡香港,杜聿明也就做了个局外人。

这时候,一个心腹跑来问:“咱们是不是得做个决定了?” 卢汉摸了摸下巴,心说,跟着老蒋,迟早被卖。

他眼珠一转,看着心腹说:“你说呢,老蒋把我放在这,就跟放个盆景似的,看着玩儿还行,真要用时又不摆上台。咱们跟着他,不就是给他打酱油的?”

心腹点点头,“那卢总打算怎么办?” 卢汉叹了口气。

02

卢汉明白,跟着老蒋到台湾,那就像是参加了一个“终身奴隶”的签到赛,输了还得笑着拍掌。老蒋那边,对有用的人笑脸相迎,没用的就像过期优惠券,一扔了事。

就在卢汉琢磨自己的前途时,香港的龙云打来电报,这电报不亚于及时雨,毕竟谁不想在最后关头被拉一把呢?龙云在电报里直言不讳:“表弟啊,跟着老蒋你是回不来了,我这也是体验过了,告诉你吧,真心不好。”

于是卢汉决定和我党和谈。他找到了宋一痕,对宋一痕说:“宋老弟,帮个忙,给咱主席写封信,就说卢汉我这个人虽然以前不地道,但绝对有改过自新的决心,愿意为新社会添砖加瓦。”

宋一痕看着卢汉,半信半疑地问:“卢总,你这是真心的?还是打的什么小算盘?”

卢汉拍了拍胸脯,一脸正气:“宋老兄,你我交情不是一天两天了,我这是铁了心要洗心革面。毕竟,我也不想到老了,还得在台湾被人使唤,当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宋一痕听了这话,心想这卢汉也算是狠角色,到了这步田地还能这么幽默。他点头答应了:“好吧,我这就去帮你联系,希望毛主席能给你个机会。”

卢汉这一招,可谓是在绝境中寻找转机,用的是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对于他来说,这不仅是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也是个人命运的大赌注。毕竟,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谁不是在走钢丝呢?只希望这次能走到对岸,而不是从中间掉下去。

03

当时,老蒋真心认为,没了卢汉,云南也不至于天塌下来。

但是,反过来再看,卢汉心里也明了,老蒋那头一到关键时刻肯定会先撇清关系,江山不保时,云南就成了他最后的最后根据地。

你以为云南那地形复杂是给他放水?才不呢,都是为了在大撤退时留个“备用的地方”。所以,这时候卢汉心里已经不再抱太大幻想。

这时候,宋一痕已经把信交到了毛主席手里。毛主席看了看信中的内容,点点头,表面上没啥大反应,心里其实早有一番评估。

于是,毛主席决定跟老蒋谈一谈。

这场谈判比当年重庆那次看起来不太一样,毕竟大家都知道,时过境迁,谁也不再做梦了。老蒋那一套“划江而治”的主意,简直就像是再演一次《老猫不听新戏》。你让他划江分治,结果大家都能预见,他根本没有心安理得的打算,只是想着如何继续只手遮天。

毛主席想着,心里早就明了:这次谈判,成功的概率跟老蒋嘴巴上说的“和平”一样,微乎其微。

不过,卢汉从这次谈判失败中得到了教训,心里打起了更深的算盘:“如果老蒋真的输了,云南怕是全完了。他根本不会管我的‘云南王’名号,肯定连云南一块吃掉了。”于是,他开始冷静分析局势,暗自盘算着如果有一天老蒋败了,他得如何保住自己的那块“避风港”,不让云南成为最后的废墟。

“云南的地理位置,是不是刚好适合作为老蒋最后的‘老巢’?对了,万一老蒋败了,我可不能被他一锅端了,得给自己留条活路。”卢汉心里这么想着,眼神越来越坚定。

可就算他下定了决心,脑袋里那条“与老蒋决裂”的路,也远远比他想象的要泥泞坎坷。

04

四月的云南,天气已经热得让人怀疑是不是上天在开玩笑。卢汉那边,也正忙着琢磨自己的“未来规划”。他这头刚派宋一痕去和我党继续谈判,结果老蒋那边像是闻到了一股不对劲的味道,立马就调了情报人员来盯着。那简直像是在玩猫捉老鼠,卢汉哪里跑得了?

宋一痕倒是个聪明人,知道卢汉这心思吊在半空中,飘忽不定,像是摇摆的风筝。谈判的气氛,简直比春天的风还要飘渺。卢汉的态度模棱两可,这不,中央早就接到指示,要么彻底起义,要么别浪费大家时间。毛主席的意思也很明确:“你要是真心想站到人民这边,拿出个诚意来,否则我也没空陪你玩空手道。”

与此同时,卢汉心里也清楚,自己的“朋友”老蒋已经察觉到他的小动作,立马就派了军统的情报人员来盯着。卢汉这下可是彻底尴尬了,心里想着:“你说我就不能搞点事儿,不让你知道吗?!”不过,看到老蒋紧锣密鼓的动作,他也知道自己如果再拖下去,可能真就成了‘未来的台湾居民’了。

老蒋当然是火冒三丈,真是拿卢汉没办法,嘴上安抚着,背后早开始派人削权了。你说老蒋能憋得住火吗?早就开始派中央军来了,还和卢汉说:“兄弟,我挺你,咱们一起合力搞定这些小动作。”这话说得别有深意,卢汉听得出来,简直像是打麻将时你明知道对方想吃你那张牌,可你不能先动手,因为下一手是你自己输得更惨。

卢汉这时候已经不耐烦了,心想着:“你这个死蒋,真以为我看不出来你的小心思?”于是,内心深处起义的信号也开始闪烁,虽然他说话的时候嘴巴不敢露出来,但心里早就像是放了烟花一样:“想让我继续做你的傀儡?想都别想!”

可惜,他并不急于冲动行动。毕竟,云南这地方可不是说“起义就起义”那么简单,天高地远,想摆脱老蒋的掌控,得等合适时机。反正他现在也不过是在装孙子,一边虚与委蛇,一边偷偷在心里给自己打气:“等我手里有了底牌,我就反了你这死老蒋!”

那几天,卢汉就像个藏在角落里的老猫,心里暗自做着打算,表面上却一副“我还忠诚于你呢”的样子,捏着老蒋的耳朵:“放心吧,老蒋,咱们合作得挺好,我还是做你手下的好兄弟。”而老蒋那边呢,没见他做出实际举动,也只能暂时闭嘴,安心地做着自己的“中央军调动工作”,想着“反正我还能拿下你,走一步看一步。”

这样的一场博弈,卢汉心里清楚,他不过是再等一个信号。

05

蒋介石想要云南,就的找个人疏通,找谁?张群。张群那一到云南,卢汉就知道,他这老朋友是来干什么的,心里早就有了数。老蒋那个不知死活的家伙,怎么可能派张群来“拯救”自己?简直就像是派个马戏团的演员来跟你讲道理:“兄弟,赶紧转头吧,蒋老大还等你呢!”

这可真让卢汉有点哭笑不得。他倒是挺佩服张群的忠心,毕竟大爷年纪一把了,还跑这么远来劝说自己,实在是看得出来,老蒋是真的拿他没辙了,才会派个这么“重磅”的角色过来。“你看我现在这心情,简直就像一个单身狗被找来相亲,明明不想接盘,偏有人死活要让我试试。”

于是,卢汉决定给张群好好演一场戏。他也不敢直说:“你别跑这么远了,老蒋那个老狐狸,早把我给放弃了,信不信我明天就给你邮一封信,他马上就把我抛弃了?”于是他就端起了“正经”的架势:“老张,你这趟可真是劳苦功高,来云南这么久,辛苦了。我知道你是老蒋派来的,你说得对,局势变化大,我也不想和你们过不去。”

张群一听这话,心里有点松了口气,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切入点:“卢汉啊,你聪明人,知道现在的局面也很复杂。老蒋还是希望你能帮忙,给云南稳定一下局势,不要做出对不起人民的事。毕竟,老蒋现在真的需要你。”

卢汉装出一副深沉的模样,叹了口气:“唉,老张,你说得对,我也是左右为难。可是,你也知道,老蒋现在的态度——他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信任我了。就算我还继续待在他的阵营里,也不过是被当作工具罢了。”

张群一听,立马就来了劲儿:“那就好办了,兄弟,你得稳住!如果能帮老蒋渡过难关,绝对能恢复你的地位。你看,蒋先生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唯有依靠你才能稳定云南,保全自己。”

卢汉心里嘀咕:“你这不是在说梦话吗?老蒋能依靠谁?他能依靠我?你看看他派了多少中央军来,这不是直接在撕掉面子吗?”但他还是摆出一副为民请命的模样:“可我真的担心,这样下去,最终还是会有人受伤害。你说,老蒋真心能放过云南吗?”

张群这下被卢汉的话点醒了,心里一急,正想继续劝说,卢汉却插话道:“哎呀,老张,别这么急,咱们之间的事儿,也得慢慢说。你总是提什么老蒋的事,我也有我的立场,不能急于一时。你想想,我这位置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稳住的。”

张群气得差点没晕过去:“你这小子,玩弄我呢!你别忘了,老蒋可是让你做云南王的,是你成了这地方的‘主角’!现在跑去跟我党说话,你是不是当我脑袋里进水了?”

卢汉笑着拍了拍张群的肩膀,语气轻松:“老张,咱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了,不至于把话说得这么死对吧?你也知道我心里有数,只是现在时机不对,咱们得等着,不能急,急了也解决不了什么。”

张群倒吸一口冷气,心里也明白卢汉的意思,嘴上却忍不住辩驳:“可是,你难道不怕老蒋把你当成背叛者吗?”

卢汉眼睛一转,笑道:“老蒋能信得过谁,自己清楚,我又不是第一天当人了。反正我现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不是站在谁的角度。”

张群顿时语塞,心里明白卢汉的话,感叹道:“你这小子,真是一个不肯认输的家伙。”

06

张群明知道自己是被“摆了一道”,还不自觉地往坑里跳。每天一打电话,就像是个婚礼司仪,赶紧催促卢汉:“你准备好了吗?赶紧开始吧,别让蒋总给你打电话骂了。你是想让我回去跟老蒋说‘卢汉今天没空’吗?”

卢汉倒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答得既不冷不热:“唉,你知道的,昆明这地方,地势复杂,气候又特殊,我需要时间恢复,不能急。”

张群当然知道,卢汉不过是拿着老蒋的脸面当挡箭牌。可他还是不甘心,忍不住用半威胁半哀求的口气:“你倒是能耐,明明是想跟蒋总摊牌,还非得说些云山雾罩的事。行了,我就等你。再说了,老蒋现在可真是心急,明天再不见个动静,恐怕连昆明都不是你家了。”

卢汉轻笑着回应:“张群啊张群,你就这一招,对我还真是够使劲的。要不你再劝劝蒋总,给我们留点‘活口’?”

张群愣了一下,心里有些复杂,觉得自己到底是为了老蒋,还是为了这份多年的友情,反正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还要在这场游戏里扮演着劝说者的角色。自打走进云南,心里那一丝希望就已经被这场低级的‘拖延战术’给一点点消磨了。

结果,卢汉也看清了这一点。干脆放了张群几天的假,顺便宣布要举办个“朋友聚会”,让张群亲自来看看他云南的地道风味。于是,这一桌饭局就成了将来大戏的开幕式。

张群按理说应该挺高兴的——他可是满心期待着自己能劝说卢汉回归,不至于“闹大事”,可谁知道,卢汉一安排这宴会,他的心就咯噔一下。“这是哪儿,江湖的‘鲶鱼大会’?”他心里哀嚎。

到了宴会厅,一进门,几位熟面孔的“云南大员”全都在低头吃饭,眼神里带着点不明的光芒。张群还以为自己参加的是普通的聚会,顺带给蒋总脸面,拍拍胸脯告诉他“卢汉今天是好人”。然而这时候,突然有几名穿着军装的士兵出现在门口,眼神冷峻,丝毫不带情面的看着他。

张群皱了皱眉头:“这不会是剧本的前期铺垫吧?我说卢汉,你这‘宴会’也太隆重了吧?”

卢汉站在一旁,冷笑一声:“老张,今天不是你想的‘家庭聚会’,而是最后一顿饭了。你没想到吧,居然还是你做‘主厨’。”

张群的心头一震,他知道自己完了,心里不禁感叹:“我这老朋友,真是太能玩了。为了摆脱蒋总的控制,竟然真敢下这么大的一盘棋。”他本来还想说点儿什么,但那几个身穿制服的士兵已经一步步逼近,连“老朋友”的尊严都给打了个“折扣”。

“你说你这不是鸿门宴?”张群苦笑着问:“你真把我当‘西楚霸王’了?”

卢汉朝他挑了挑眉,摆出一副“领导风范”:“你是忠诚的‘霸王’,可是——今天咱们不是谈忠诚。今天咱们谈的是生死,张老兄,你说吧,能活着走出去吗?”

张群倒是有些风趣,略带自嘲地挤出一丝笑容:“你这安排也太直接了,能不能再给我点时间准备?”

“没时间了。”卢汉冷冷道,“你要走,等我这个‘云南王’有空接待你。”

张群心里默默叹了口气,试图通过一丝丝的余地来解救自己,但这座“宴会厅”已经没有留下他转身离开的机会了。

此时,他才终于明白,卢汉早就把这一局盘好了,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而自己,已经是那个“替罪羊”。

07

卢汉这次确实下了一步“大棋”。不过,这棋下得也够呛——先抓住张群这颗“棋子”,然后给老蒋送去一份“惊喜大礼包”。老蒋这时候正想咬卢汉几口,结果卢汉一发狠,把张群像送快递一样发了出去。电报到了卢汉手里,那个态度——哎,简直是个“老大”范儿。“毛主席要张群?”卢汉咂咂嘴,揉着脑袋:“真有意思,大家都玩心眼,我还真就不跟你们玩了。”

他没理电报,直接给人准备了飞机,亲自送张群一程。张群那小子当时就懵了,简直像个正要出场的戏精,嘴巴一张:“卢汉,你就这么放我走了?你就不怕我以后追究?”

卢汉看着他,笑了笑:“追究?你就算追到天涯海角,也不如我把你送回去的速度快。放心,兄弟,你想怎么‘追’,以后自有机会。”

张群干脆也不再多说,心想:“好吧,反正你是‘云南王’,你说了算。”

但这一放,卢汉心里也没底。收到电报后,他知道中央能生气了,甚至可能会给自己打个“死刑令”,毕竟张群那可是老蒋的“亲信”,一个小小的张群,居然在他手上,简直是个历史性笑话。谁知道毛主席看到电报之后,是怎样的反应。要是换做其他人,早就下令“灭口”,而毛主席的反应却很淡定:“先别急,我们以后再找机会。”

不过,毛主席确实没动手。反而表示:“云南刚起义,你已经做得不错了,不要再添乱。至于张群,咱们以后慢慢‘商量’。”他这话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卢汉倒是真心感动,觉得这领导的胸怀简直比那些“老蒋派来的大佬”都要宽广得多。

卢汉心里愉快了,但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自己这下犯了个错误,但既然毛主席没追究,那就不如再好好做点正事弥补一下。“那好吧,既然这样,没得说,接下来我就继续干活。”

于是,卢汉便变得更卖力了,发扬起了“云南王”的好品质,开始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他的建功立业,倒是像一场无形的胜利,虽然从未高调地展示,但做的事一步步落到了实处。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做法,让他和毛主席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就像是一对老朋友,心照不宣。

当然,这个过程中,卢汉不忘时不时给毛主席写点报告,保证自己没得“心思歪掉”,而且不断地为云南的发展做出贡献。那股“真心实意”的劲头也让不少人看在眼里。好吧,虽然当初的决策不一定完美,但至少他做了实事,身上也没有那么多“罪恶感”了。

0 阅读:2
一风历史

一风历史

一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