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伊
在过去的一年,以往专注于跑量的日系车,销量整体已经下滑到20%以下。这也是日系车连续第四年销量下滑。
好用、耐用,且价格适用的日系车,在新的浪潮中走向了下行通道上。
这似乎是一个风向标。如果连专注铺量的日系车都开始下跌超过1/5,是不是就有理由对汽车市场报以悲观的态度了。但事实是,正好相反的。
事实上,在受到疫情影响,形势整体十分困难的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产销量分别为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分别增长了3.4%和2.1%。连续14年居于全球第一。
也就是说,全国汽车销量的整个大趋势即便艰难,仍在缓慢增长,而日系车则在这个增长的浪潮中,出现销量的明显衰退。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再喜爱日系车了?似乎,这才是值得观察的。
自我变化与市场变化
其实,所谓的卖得好与不好,最终的决定权,依然在市场与消费者手上。那么,为什么消费者开始不买日本车了?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国产汽车品牌,开始成为了日系车的平替。
不过,平替这个词依然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
如果说,日系车以往给人的形象是,好用、耐用、适用,没什么花活,更不会有什么超前配置,且驾乘体验平实,没太多激情。那么,在如今这个市场增长越来越缓慢,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增加的时代里,竞争优势确实没那么强了。
优势,如今越来越集中在了国产汽车大集团的手中。因为,你想要的他们全都给。
在这些厂商的字典中,消费者绝不是只能花一点钱,获得一个平实、无趣的产品的群体。而是,在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的前提下,让驾驶变得更有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配置堆料,已经是一个最基本的操作了。要操控给操控,要豪华给豪华、要智能给智能、要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同样也能给。
尽管,这种在成本范围内无限制地满足需求,其实会承担比较严重的后续产品打造的压力(也就是自己把自己给卷到了)。但在抢市场的过程中,显然是顾不了那么许多的。
因而,我们看到在去年的大集团销量排行榜上的前五名(零售)中,比亚迪成为了第一,长安排在了第三,吉利则成为了第五。日系车一个都没有挤进去。
因为,时代已经变了。
在如今那些花钱如流水,只买喜欢不买牌子的Z世代眼中,能满足需求的品牌才是好品牌。而对于那些来自海外,百年沉淀,全球领先之类的宣传,其实并不能完全打动他们,引领他们掏钱了。
当然,国产车的挤压是一个原因,但也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这些年的品牌向上,其实推动了很明显的购车趋势转向豪华的风潮。因而,更多时候愿意走经济路线的日系车显然也会受到这股风潮的冲击。更多以往的目标消费群体,转向购买豪华品牌的入门级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也必然会冲击到以往日系跑量车型的生存空间。
以日产汽车最重要的跑量车型轩逸为例。尽管去年仍然跑出了42万辆以上的成绩,占据轿车销量排行榜的第一,但与2021年度51.32万辆的销售成绩相比,就已经跌了近20%。
与此同时,尽管广汽丰田在去年总销量首次突破了百万辆的大关,但是其中最重要的热销车型已经开始转向品牌旗下的赛那、汉兰达、凯美瑞、以及威飒及威兰达这样的品牌内定位更高的产品(总计卖出了58.05万辆)。这也就意味着,广汽丰田整体销量成为了更多依靠中、高端产品线的“头重脚轻”型格局。
更重要的是,真正从一开始就要走高端路线的品牌,受到的冲击更大。雷克萨斯在这一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首次出现了下滑(去年前11个月销量同比下滑16.45%);英菲尼迪全年销量只卖出了6000多辆;而讴歌,在更早些时候,官网已经无法登陆,是否退出中国,十分值得观察。
可以说,低端产品线受到挤压,高端产品线几乎全线受挫,仅仅只有中端支撑的态势,很难撑久。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日系车真的没机会了?
谁不能做“平替”呢?
日系车面临调整,是肯定的,但如果说没机会,这个结论下得就有些武断了。
毕竟,人家在全球汽车市场都是很重要的一块拼图,在中国市场好歹也经营了几十年了。市场变化确实有,但只要稍作调整则依然是有机会的。
这个机会,可能来自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平替”。而这个“平替”的机会可能就来自于新能源车市场。
日系车不接受或者说不积极接受新能源(主要是电动),这个论点一直被人们所熟知。以往,这种断然拒绝,或者扭捏勉强的态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系车开拓全新的领域,去保住自己的销量增长,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
但,形势比人强,很少有人能做到,看见地上有钱,而不弯腰。
因此,丰田明确了雷克萨斯完全转型电动化的技术路径。而在丰田体系内,不论是广丰还是一丰,都有了bZ这个电动车系列的产品;同时,本田也同样如此,在广本和东本层面,都投放了e:N这个纯电动的品牌。
嘴上说不要,钱包很诚实,面对销量下跌,虽然不看好纯电这个技术路线,但先走一走,把钱先赚一波,总是没有错的。
但这样的产品线,能够支撑起这些主流日系品牌的销量增长吗?再退一步说,能否形成新的产品线拼图?
我个人的看法是,依然是有机会的。
目前看来,以广汽本田的极湃1为例,这款从内到外都散发着“该省省、该花花”的浓浓本田风的电动车。从产品定位上来说,就极其靠近本田的内燃机车(按照他们的观点,驾乘不晕眩,是一个重要的卖点)。
这种靠近,甚至是相似体现在了车辆包括选材、设置,人机交互、操作模式,使用手感等方方面面。还是那个熟悉的本田,还是那个熟悉的日系车。而本田,似乎也明确了这就是一辆开起来很本田的日系车。
这是一个如今主流造车企业转向电动车的思路,也就是除了能源形式,其他方面将不会打破以往你对品牌的认知,以及对于熟悉的使用感受的认知。
粗看起来,这是一种并不想突破的守旧思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够看出这种传统厂商,尤其是日系厂商对于汽车制造的思路与理解。不过度创新,给出更平实、更稳定的使用体验。这种造车思路,首先满足的是那些选车不为走在潮流科技前沿,而真的是为了代步,或者顺便获取一块免费牌照的人的核心需求。
更重要的是,拥有了这样的造车思路,以往日系车所采用的那些供应商、物流渠道,基本不会改变(只是新增了与电动相关的供应商而已)。这也就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品质可靠。
这是日系车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核心亮点。而在这个亮点被更大地发挥出来之后,日系品牌似乎也就有了重新站上舞台中央,和原本取代了他们位置的人进行竞争的可能性。
毕竟,如今除了比亚迪,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说自己的三电技术上有了足够的优势。而当可靠、耐用、好用、适用的特点与日系车同时进入新能源时代之后,就又有可能“优势在我”了。
当然,原先在内燃机上被人“平替”掉的销量,也可能因为这样的优势,而重新回到手中。
结语
按照中汽协的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900万辆。而那些走高端的、走智能的新造车厂牌、除了特斯拉可能能够承担起1/9的销量之外,剩下的巨大的红海市场,其实就是为了那些不求最新,但求最稳,跑量为王的品牌们所准备的。
这是一个风口,如果日系能抓住,就能够重新站回他们以往的位置上去。
当然,如果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五菱宏光MINIEV这样的跑量能力,也许日系车要做的,是加快自己的新车推出速度。这年头搞个团体作战,并不丢人。
而日系车,也是一个车型幻化无数分支车型的个中好手。
毕竟,不论身处什么时代,跑量车都是最大的红海,而日系车是有能力在这个不求领先,但求稳定的市场中,写下自己的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