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负责人干国企地产一把手,地产圈最牛大神面世

小颖高高 2025-03-26 13:50:40

大家好,我是地产高富帅。

自从国企央企军团成为行业主导之后,国央企军团有点慌乱,不完全统计,行业百强中的国央企,一大半公司一二号位已经有变动。

早期很多国企央企地产董事长,基本上要么来自母公司外派,要么是地产平台内部提拔,比如我们熟悉的头部房企:华润置地,中海发展,中国金茂,保利发展等。

就算有些地方国资平台负责人,虽然没有地产开发背景,但是多数还是在基建系统或金融周边行业为主,极少数有完全陌生的行业担任地产平台一号位的先例。

3.24日,早期粤系国企之一的粤海置地,已经更换了集团董事会主席,并且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也一同辞职,或许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3月24日,粤海置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置地”)宣布了一系列重要的董事会成员变动。

根据公告,旷虎先生辞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职务,且不再担任董事会代理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代理主席。

焦利先生也辞去了执行董事及财务总监的职位,且不再担任公司授权代表。两人的辞职均自2025年3月24日起生效,原因均为工作安排变动。

与此同时,钟育彬先生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自 2025 年3月24日起生效。

温引珩先生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自2025年3月25日起生效;王健先生获委任为公司授权代表,自2025年3月24日起生效。

作为与越秀集团齐名的粤海控股集团,也是广州本土国企阵营中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之一,如今旗下地产平台:粤海置地,这几年持续动荡,经营似乎有点艰难了。

前任代理董事长主席旷虎,是粤海控股集团的嫡系高管之一,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并持有中国中山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硕士学位和财政学博士学位。

旷虎于2003年7月加入粤海控股战略发展部工作,并于2012年11月至2015年6月期间获委任为粤海控股和香港粤海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

自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期间出任粤海控股和香港粤海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并自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出任粤海控股和香港粤海的副财务总监。

旷虎现为南粤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曾自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出任该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南粤控股为香港上市公司。

本次卸任粤海置地董事会副主席之后不久,内部公告旷虎已经调入粤海控股本部担任董事总经理职位。

更加让小编疑惑不解的是,这位新任的粤海置地董事会主席,早期工作背景居然是人力资源出身,曾经担任南方都市报社总经理。

钟育彬,45岁,本科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钟育彬于2002年至2015年期间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担任不同职务,期间于21世纪经济报导报社任职。

曾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并于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出任南方都市报社总经理。

钟育彬于2019年12月加入粤海控股总部,并于2019年12月至2025年2月期间出任粤海控股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这或许是圈内最牛的人力总,直接上任上市房企董事长,小编不仅仅是羡慕,内心有点忐忑,粤海置地接下来似乎不是在业务提升,而是在人事调整了。

熟悉广州地产圈的朋友应该知道,粤海置地其实是一家起点相对较晚的房企,早期其实是深耕啤酒生存分销为主的企业。

公司于2013年出售其全部啤酒生产、分销及销售业务并更名为粤海置地控股有限公司,业务目标将专注于房地产开发及投资业务。

这几年的粤海置地业务层面亮点不多,并且高管变动非常频繁,已经是国企阵营动静很大的房企了。

早在2024年,粤海置地就曾经更换了一号位。9月13日,粤海置地(00124)公告,蓝汝宁由于工作安排变动,不再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

频繁更换高管的背后是业绩的持续低迷,粤海置地3月24晚间公告,于2024年,集团录得收入约67.59亿港元(2023年:38.77亿港元),较上年度增加约74.3%。

公告还披露,粤海置地于本回顾年度录得归属于公司持有者亏损约13.83亿港元(2023年:24.45亿港元),国企亏钱似乎在如今地产圈已经信以为常了。

如今这家国企直接空降了一位人力总担任董事长,这后续的调整似乎会更大,这家房企从去年开始,也陆续引进了一批市场化人才,但是似乎也没办法改变现状。

粤海置地属于典型的非专业人事来管专业经理人的国企之一,其发展高峰期是在2020年,在行业最低谷的两年,粤海置地开始疯狂拿地。

公司从2020年拿地之后,恰逢当时有个小地产高峰,营收利润大幅提高。后面房价开始下跌,由于拿地成本高,加上地产政策收紧,2021年营收虽然还在增长,但是利润下滑。

2022年营收利润双双大幅下滑,到了2023年,一季度利润为正,半年报开始亏损,直到如今的2025年,基本上不管是业内口碑还是管理厚度都与市场有一些脱节。

从如今整体土地储备来看,除去广州的一个大盘以外,位于佛山,惠州,中山,江门等非核心区域的土地,去化难度大,土地价值减值明显。

从这几年来看,投资已经严重错位,位于深圳的旧改项目深圳粤海城,本应该利润丰厚,大规模持有项目未来可贡献现金流,但是可售物业已经清盘,后续没有现金结余。

不管从牌面来看还是从组织来看,粤海置地想要翻身,估计真的要伤筋动骨,如果可能,势必要向母公司借点现金救急才行了。

今天就聊到这里,需要补充的朋友欢迎留言,也感谢大家这么好看,也愿意给我点赞。

0 阅读:57
小颖高高

小颖高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