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晚年的汉高祖刘邦独自居住在长乐宫中,已经陷入到了对自己曾经在沛县时就一路跟着自己的创业团队极大的不信任中。老而多疑的处境伴随着这位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走完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段路程。
在支持吕后杀了韩信之后,刘邦把下一个目标死死的锁在了一直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功臣樊哙身上,甚至在临终前,把除掉樊哙作为遗言告诉了陈平。
刘邦为何要杀最早跟着自己且战功累累的樊哙呢?又为何说刘邦杀樊哙是极具政治智慧的呢?
要想弄清楚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就要了解刘邦和樊哙之前的经历。
刘邦樊哙关系蜜月期
刘邦和樊哙都是会稽郡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在二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相识了。刘邦在做上泗水亭长之后,樊哙仍然是个卖狗肉的屠户。
而刘邦为人也很厚道,没有因为自己当上了小官就忘了自己的老弟兄。
相反,刘邦经常出入樊哙的小摊照顾他的生意,二人整日便喝酒吃肉。等到刘邦日后娶当地富豪大小姐吕雉(即后来的吕后)的时候也没忘了自己的好兄弟樊哙。
他撺掇着吕雉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樊哙,就这样,两人也顺理成章成了连襟,让两人本就紧密的关系变得更加坚固了。
在刘邦和樊哙还在沛县整日有酒肉相伴,有妻子作陪,想一辈子都快活的过下去的时候。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二人的人生方向,将二人直接推向了历史的舞台。这件事便是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末年,民不聊生,老百姓被秦朝的残暴统治压的喘不过气。
陈胜吴广振臂一呼,掀起了各地起义的浪潮。刘邦此时作为泗水亭长正在押送徭役去修长城的路上,连日阴雨,眼看工期就要延误。而在秦朝,工期延误则是全家被杀的大罪。
于是刘邦心一横直接带着手下的徭役反了。他火速回到沛县叫上樊哙、卢绾等人一起跟着自己造反。樊哙二话不说,直接放弃了还算不错的生活跟着刘邦在外面拼命。
这一拼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樊哙跟着刘邦守沛县、功咸阳、取关中、诛项羽,更是在让刘邦差点小命不保的鸿门宴上震慑住了项羽,保全了刘邦。
如果说张良、萧何、韩信是刘邦成功最重要的三个人,那樊哙毫无争议就是刘邦成功最关键的人,是刘邦的救命恩人。
但是樊哙这个人有着很多缺点,这些缺点在事后看来,如果换成其他人来当皇帝,每个“缺点”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居功自傲,口无遮拦
打败项羽之后,刘邦大封功臣,本来是大家都很开心的一件事,但是樊哙却不乐意了。只因为刘邦就只给他封了个舞阳侯,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他不爽的是,比他晚来好几年的曹参都排在自己前面。
之后一段时间樊哙便终日饮酒也不上朝。刘邦派人问他缘由,他居然说“曹参那家伙何德何能,就凭着会溜须拍皇上的马屁就能排到我的前面”。
这话传到城府极深刘的邦耳朵里,就算你是他的亲兄弟,心中的不满也会油然而生。樊哙那句话在刘邦这里看来就是妥妥的指桑骂槐。
“功臣是我封的,而且你说他溜须拍马,岂不是也在说我不辨是非?
自此开始,刘邦和樊哙的关系逐渐开始疏远。
不辨是非,热衷结党。
早在刘邦匈奴围困在白登山的时候,樊哙就开始展现出自己热衷结党的一面。此时皇帝不在朝,吕后代替刘邦处理国政。
樊哙便趁此机会接近吕后及其背后的吕家势力。此时刘邦还没有立太子,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太子之位迟早是吕家势力范围的刘盈的。
樊哙也看出来了,再加上他也是吕家的女婿,而吕家集团因为有得宠的戚夫人和刘如意对太子之位的威胁,需要有樊哙这种威望甚高的功臣支持。
此时韩信被杀,萧何告老还乡,陈平、周勃力求自保,只有樊哙热衷拉帮结派,于是樊哙便自然而然的跟吕氏集团走到了一起。
在刘邦从白登山回来之后,经历奇耻大辱的他整日被樊哙等一众吕氏集团“早立太子”的言论搞得烦不胜烦,本就因其居功自傲而对樊哙厌恶又多了几分。
如果说樊哙之前的种种表现及其言论只是他的性格问题,刘邦还能忍受,但是现在这种明目张胆的结党以及废立太子的行为已经狠狠的触及到了刘邦的逆鳞。
刘邦虽未读过书,却也不是傻子。毕竟自己一手推翻的大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宦官跟大臣结党把皇帝架空才导致亡国的。
血淋淋的教训就摆在眼前,就算你樊哙跟刘邦再怎么情同手足,就算你再怎么帮刘邦打下了江山甚至多次救了他的命,也比不了江山稳定的重要。
说完樊哙自身的原因,我们再来谈谈刘邦。抛开刘邦晚年对手下大臣的疑心来说,刘邦更希望的是在自己死后,无论哪种势力支持的人当了皇上。
其各种利益集团是能够相互制衡的而不是一家独大,这样朝局才会稳定,才不会有人像自己当初那样起兵造他刘家的反。当初杀韩信是如此,到现在的樊哙亦如此。
于是,在刘邦感到自己快要不行的时候,便把他认为最能信任的陈平叫了过来,给了他一份密旨,让他与周勃一道,在自己死后将樊哙处斩。
那么看到这里有有人要问了,刘邦为何不亲自下诏处死樊哙呢?以刘邦的身份,他完全可以给樊哙安一个结党谋反的罪名然后杀了他,毕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却又为何让与此事毫无干系的陈、周二人去呢?
这便是刘邦的大智慧。首先,陈平等人因为害怕落得韩信那样的下场便处处小心行事,但在刘邦看来,处处小心反而比樊哙那样的直接暴露野心更加可怕。
所以让陈平、周勃去杀樊哙,就是让满朝大臣和各方势力看清楚,没有什么人是能真正脱离权力纷争的,要想善终只能去跟各方势力平衡。
其次,刘邦这么做,也是为了将陈平、周勃二人死死绑定在一起,并将他俩推向吕氏集团的对立面。一位是当朝文官之首,一位是当朝武官之首。
刘邦深知二人没有其他心思,便很放心的想促成二人绑在一起。因为在刘邦死前,就已经隐隐感觉到了吕氏集团的势力过大,如果文官武官都被拉拢变成吕氏集团自己的人,那么皇帝就彻底成了吕家的傀儡,这是刘邦最不想看到的。
社稷稳定的大局和千秋美名的小局,刘邦,这位大汉的开国皇帝,毅然决然选择了前者。
看到这里,不禁为刘邦的魄力和智慧折服。世人对刘邦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残杀功臣、不辨是非上,对刘邦在政治上的大智慧,却鲜有人知。
参考资料:
《活在大汉》作者:祁莫昕 光明日报出版社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刘邦传》作者:史杰鹏 中华书局出版社
《大汉帝国全史》作者:上医治国 天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