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员粗心译漏一个字,致3万人葬身火海,三位高级军官处死刑

历史迷小贺 2025-01-14 17:47:20

前言:

1938年,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到了最艰险的时刻,随着广州、武汉的失守,日军接下来便将目标对准了距离武汉不远的长沙市,在长沙这场会战开始之前,蒋介石便下达了对日的作战计划,令时任湖南省司令员的张治中实行“焦土作战”,即焚毁长沙全城,然而,就在将指令由上下达的时候,却因译电员的疏忽,漏印了一个字,致使3万人葬生火海,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说起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我们首先还得从蒋介石的日常行为习惯说起,正是他自夺位以来在军事指挥上所独有的行为习惯,直接导致了这场惨案的发生,没错,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蒋介石在战场上是一个实打实的“微操大师”。

在我们叙说今天这件事件之前,首先来看一下蒋介石的上位史,从而去了解他在能力上的优势与“短板”,相信大家在了解了蒋介石其人之后,也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出子事情的发生了。

蒋介石的崛起之路

很少有人知道,蒋介石在发迹前,其实有过一段“放浪不羁爱自由”的阔少爷生活,而这一切还在于他在青年时期认识了陈其美之后,陈其美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并由此成为了当时同盟会组织中的重要决策者,堪称孙先生的“二把手”。

蒋介石的家世当时说不上显赫,但也是浙江奉化地区有名的商贾之家,在父亲病逝后,他由母亲王采玉拉扯长大,后进入凤麓学堂读书,在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结交认识了陈其美等人,受到了当时反清思潮的影响,这为他此后从事革命铺设了道路。

蒋介石随后在陈其美的介绍下加入了同盟会,并经常与陈其美混迹于上海的各种夜总会和青楼。蒋介石对这类场所的喜爱,以及他在这些场合中的行为,使得他获得了“黄浦江之狼”的外号。

在1916年陈其美遇刺身亡后,蒋介石便接过了这第二号交椅,而这时的蒋介石并非是孙中山的继承人,在他当黄埔军校的校长之前,在他的头上其实还有“四座大山”,要比他更具竞争力。分别是汪精卫,他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名义上的继承人,更具合法性;胡汉民,当时任免国民党内部的行政主管,掌握着党内一定量的话语权。其次就是赞成国共合作的左派代表廖仲恺以及掌管军事大权的徐崇志。

而且徐崇志当时还是蒋介石的上级,通过这么一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是无论如何是当不了国民党内的头号人物的,此时的蒋介石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喽喽,而我说他的优势也就在此时尤为的表现出来了,这也算是蒋介石他的个人能力突出的地方—“宫斗”。随着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国民党内部便开始了权力的争夺大赛。

那么蒋介石是如何将他的劲敌们各个击破的呢?且听小编接着往下讲。我认为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坐上这把头号交椅,一个是其当时时局的走向照顾到了名不见经传的蒋介石,我们且称之为“运气”,而另一个就是自身所具备的个人能力。

蒋介石登上权利之巅的道路

我们先说这个“运气”,它所指代的是当时国民党内发生的两件事情,而恰恰是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将蒋介石推向了权力的巅峰。第一件事情便是汪精卫与胡汉民反目,由于在孙先生去世后,党内最有主导权的两位“大佬”相互争锋,水火不容,而这正是被蒋介石抓到了机会,他在其中左右逢源,联合一头来压制另一边,达到了双方的“制衡”。

再有另一件事情便是“廖仲恺刺杀案”的发生,更是给蒋介石向上爬的道路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因为廖仲恺身为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他的态度决定着国民党内的基本走向,而这时廖仲恺被杀,算是给蒋介石的“篡权”提供了一个借口,虽然这件事不是他做的。

蒋介石于是便联合汪精卫、徐崇志成立了一个三人调查小组,将矛头直指胡汉民,最后胡汉民为了避免祸端。携款逃至苏联,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又发现在广东两粤地区和徐崇志管辖的军队有关,这下徐崇志也无理可辩,蒋、汪联手解除了徐崇志的军权,将其驱逐出了广州。

在临行前蒋还不忘去宽慰徐崇志说:“现在孙先生才过世不久,广东的局势比较混乱,不如令兄就看在我的面子上,先出去暂避一下风头,当到我们将事情都办妥当后,再请您回来主持大局,这个两广军委的位子一定给你留着。”

就这样,蒋介石运用“分头牵制,互不得罪”的方法,移除了自己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而汪精卫随着蒋介石的一步步的策反,也跟自己站在了一起,共同在1927年4月和7月发动了屠杀共产党的军事政变,实现了宁汉合流,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至此,蒋介石完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夺权之路,建立起以他为首的一党专制的政治体制。

虽然蒋介石靠着“宫斗”的手段登上了政治的最高峰,然而,在他身为“领袖”另一面,在军事作战的指挥上,那可谓是稍逊的太多了,完全匹配不上他在政治斗争上的表现。接下来小编要向大家揭开蒋介石的另一面,即军事上的“微操大师”。

微操界的扛耙子,军事上的“扫把星”

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上,面对领导时无非会分两种人,一种是只会说一个宏观的范围,具体怎样去做不讲明白,让下面的人员去猜测上级的意思,这种人算是做了个“甩手掌柜”,但其好处在于留给了成员自由发挥的时间,,没有那么多的拘束。

还有一种领导就是处处都要管,事无巨细,凡事都要事必躬亲,对待下级都要时时刻刻的指导,一刻也不能出了自己的视野,而且喜欢以自己为中心,要求所有人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这种领导算是属于“微操”型人物,而蒋介石就是这样的一号人物。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在抗战时期,蒋介石的“微操”次数更是达到了上千次,令他的部将都有些嫌弃他。

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张治中负责全权指挥日寇对上海的进犯,在战局达到最紧张的时刻,张治中准备调国军18军前往二线,此时却突然发现18军不见了,原来在打听过后才得知,在蒋介石的“微操”之下,18军被调走了,而身为直接上司的张治中竟然浑然不知。

还有一次,在1943年的常德会战中,由国民党右翼司令张发奎指挥的一个炮兵连突然莫名其妙的换防了,他急忙致电直辖总司令冯玉祥,冯玉祥听后也是一头雾水,自己是堂堂的总司令,怎么军队换防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会不知道,后来经过调查才得知,原来是远距他们300公里之外的蒋介石,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冯玉祥的炮兵连调往了西南。

在得知原委后,气急败坏的冯玉祥破口大骂到:“这xx什么统帅,有这样的统帅在后面坐镇,恐怕要累死三军!”

然而,深受其害的不只是冯玉祥和张治中两人,就连在台儿庄战役上指挥的李宗仁也没有逃过蒋介石的“微操”,当时日军在拿下长城边防的北平、河北两地后,直勾勾的向山东地区驶来,而负责驻扎在山东地区的第五战区副司令员韩复榘在黄河沿岸渡口狙击着南下的日军,在激战过后,韩复榘想着包抄日军的后路,扭转战局。

然而,当韩复榘想着用自己底下的炮乒团时,却接到了蒋介石的通知,说将驻防山东的炮兵团调拨给了嫡系将领汤恩伯指挥,韩复榘看后对着蒋介石的肖像骂道:“老子抄日本人的后路,你蒋某人居然一声不吭的抄老子后路,这还打的屁呀!”随即便让出了此地,缓缓地撤退了。

李宗仁听到前线的来报后急忙下达了一个命令:“传我的命令,只要没有我的指令,不管是谁,也别想调动第五战区的一兵一卒,就连他蒋介石来了也不行!”再后来李宗仁谈及这场战役时说:“多亏在当时自己的这道命令稳住了军心,在那样的紧急状态之下,随意调兵遣将会出大乱子的!”

我们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蒋介石在军事指挥上的缺陷,这是不可否认的,也是他洗不掉的败绩。如果说以上这些还只是军队之间的斗争的话,那么接下了蒋介石的这场“微操”可是直接害惨了中国的3万人群。

蒋介石军事“微操”下的巨大惨案:“文夕大火”

在日军占领武汉后,便立下战略部署,打算抢占周边的长沙地区,长沙作为中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随着日军的步步紧逼,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面临巨大压力,而当时国民党政府蒋介石对日军进攻感到了恐惧,遂即采取了另一种应战策略—“焦土抗战”。即敌军进入城郊一定范围内时,将城市内的公私建筑和一切不准备运走的物资全部焚毁,以不给敌人留下任何物资。

不用说,这又是蒋介石拍着脑门想出来的应急策略,没有对长沙地区的形势以及周边的组织力量进行部署的结果,即蒋介石习惯用的“微操”手段。

1938年11月,日军攻占岳州,逼近长沙。国民政府惊慌失措,蒋介石密令火烧长沙。长沙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石国基主持长沙市党政军警宪联合会议,部署破坏长沙的具体方案,并成立“破坏长沙指挥部”,下设区指挥和若干纵火队,积极准备纵火器材,在各交通要道堆放了易燃物。

然而,在这次战斗中却出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小插曲”,当时一名负责翻译电报的译电员将“新墙河”错误地翻译成“新河”,导致守城士兵误以为日军已经接近长沙城,从而引发了长沙的大火。一时间,长沙城各处的军警、士兵以及被动员起来的民众纷纷开始行动,他们手持火把,将汽油、煤油等易燃物泼洒在房屋、店铺上。

大火从城中心迅速向四周蔓延,借助风势愈发凶猛。夜空被火光映照得如同白昼,火焰肆虐,吞噬着大街小巷。人们在睡梦中被惊醒,四处奔逃,哭喊声、求救声交织在一起。大火持续多日,直至11月14日才熄灭。全城房屋大部焚毁,居民被烧死3万余人。

财产损失无数,据专家估计,长沙的大火造成经济损失约10亿元,约占长沙经济总值的43%。城市的经济体系陷入了瘫痪。而且在文化上毁灭了长沙城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古韵积累,地面文物毁灭到几近于零。长沙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2000多年城址不变的古城,文化传承也在此中断,在历史研究上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

然而,再大火扑灭后,蒋介石面对如波涛巨浪般的民怨,仅仅是撤销了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的职务,击毙了徐昆、文重孚与酆悌三个“替罪羊”草草了事,而真正策划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蒋介石却逍遥法外。日本人也见长沙发生了这等事情,也暂缓了对长沙的进攻,说白了,这场大火只是他蒋某人的异想天开,对阻击日本人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反而牵连了3万长沙军民的生命。

蒋介石他所犯下的罪行真的是罪不可恕,罄竹难书,而这一切的根源则是他目空一切,自视甚高的傲慢与自大,以及在军事指挥上烂到透顶的“微操”戏法,而这也成为了他在解放战争中丧失地盘的“助推手”,变为了他失败的“催命钟”。

参考文献:

——《“廖案”以“许案”作结:蒋介石崛起的预演》

——《抗日是唯一的出路(上) —李宗仁关于焦土抗战论的抵抗理念》

——《长沙火劫(上) — 杨丽娟》

0 阅读:0
历史迷小贺

历史迷小贺

邢子淳晨觉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