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我们来聊聊看似“高不可攀”的艺术品交易。一直以来,艺术博览会、画展、画廊、拍卖行等让人眼花缭乱,它们究竟有何区别与联系?艺术品又是怎样交易、流通的?那些天价艺术品如何诞生?
据瑞银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公开艺术品交易超600亿美元,可市场角色与商业逻辑却模糊,这是个庞大又隐秘的市场。信息不透明是艺术品交易的突出特点,不过它仍遵循基本商业逻辑。
01
艺术品如何从非卖品变为商品?
历史上多数时候,艺术品为王室、宗教机构、贵族等特权阶层专有,是政治、宗教表达工具,艺术家靠他们赞助生存。文艺复兴后,市民阶层与商人群体兴起,艺术家走向独立,艺术品开始流通。17世纪,艺术品收藏拍卖逐渐成型。
当代艺术品市场在近三四十年迅速爆发,关键变量有二个方面:
一是当代艺术,解决供给问题。过去艺术品交易集中于中古以前作品,数量有限且多被收藏,市场供给趋少。
20世纪80年代起,现代乃至当代艺术受捧,1987年毕加索作品拍出高价就是标志,此后当代艺术渐成交易主流,大大增加市场供给。
二是高净值人群,解决需求问题。按瑞银口径,指可支配投资净资产超100万美元的人群,他们人数、财富规模及分布变化深刻影响艺术品交易。
亚洲、拉美、中东等地新富藏家涌现。日本曾推动现代艺术热潮,中国2011年成为最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之一。高净值人群收藏艺术品,既是审美追求、身份象征,也是资产配置一环,吸引大量资金流入。
02
艺术品交易分一、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类似股权投资初创阶段,艺术家创作作品,画廊代理,帮艺术家展览、提升评价、推荐客户,促成交易后抽取佣金,全球91%藏家通过画廊购买艺术品,是主流交易方式。
二级市场涉及拍卖行,卖家多为藏家,拍卖行帮卖作品,类似 IPO 公开套现。二级市场中,拍卖行有时私下找下家交易,或采用担保模式,金融危机后多采用风险共担模式。
画廊也参与二级市场,但更像经纪公司和孵化器,会筛选藏家,避免作品被投机者转手。
如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有融合、竞争,部分艺术家绕开画廊与拍卖行合作。
03
艺术博览会盈利方式
艺术博览会核心客户是画廊,与画展等艺术展览不同,艺博会交易导向,画展等艺术导向。
如威尼斯双年展是著名艺术展,不涉交易,策展人定主题展示作品;巴塞尔艺博会是影响力大的艺博会,以画廊为核心展位促成交易,有 VIP 日,优先供高净值人群选购。
艺博会不以抽取交易佣金的方式盈利,而是依靠展位租金及赞助获取收益,其中租金占比颇高,而赞助方主要为金融机构和奢侈品品牌。
画廊参加艺博会,一来展会形式有价值,便于向更多藏家展示作品、了解市场动态,尤其利于新画廊获信任;二来艺博会能吸引足够多、好的画廊,组织者人脉、业界影响力及组织高质量活动能力很关键,如举办论坛、派对促进交流,还能带动城市文化发展,成为文化地标。
艺术品线下展会难被取代,当代艺术品定价靠不断“讲故事”,画廊、策展人、拍卖行、艺博会、藏家等各环节参与其中,类似投资领域叠加文化资本转化为真实资本的过程,艺术家最初创作表达的故事也在交易流转中不断变化。
【文本来源@商业就是这样的音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