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日本完成了众议院大选。自民党与公明党的执政联盟虽维持住议会多数席位,但议席数量遭遇重大挫败,这是十几年来的首次。自民党和公明党联合政权未获过半席位,仅得233席,而自民党加公明党按党员数量计,仍为第一大党,不过与过半席位差20多席。此次选举投票率走低,比上一次选举低约3%,勉强维持在50%上下。
选举制度与党派竞争
自民党近年来困境重重,2022年安倍晋三遇刺后,统一教会丑闻被揭露,2023年底又被爆出政治宴会回扣的黑金政治丑闻。这一系列事件致使岸田文雄宣布解散自民党内派阀。2024年9月底自民党总裁选举,石破茂当选后立刻宣布解散议会举行大选。
石破茂上台后采取了两项举措:一是迅速解散众议院重新大选,利用新领导人的好感期争取选民支持;二是不给予12名涉黑金事件议员公认,表面上与黑金事件切割,实际上也让这些议员依靠自身实力竞选,避免与他们彻底决裂,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民党在选举中的负面形象。尽管自民党席位数大幅减少,但石破茂目前尚未面临辞职压力,或许在自民党高层看来,他在危机时刻已尽力而为,黑金事件的负面影响过于严重,责任难以完全归咎于他。
日本的选举制度独具特色,国民需投两票,一票选小选举区议员,一票选代表选区的党派。这种制度旨在打破自民党一家独大的局面,使得各党派竞争更加多元化。例如,立宪民主党此次新增许多席位,其中不少来自以往名不见经传的新人,这主要得益于部分选民在党派投票时选择了立宪民主党,使其候选人在比例区当选。各党派常将新人放在比例区,待积累经验后再进入小选举区竞争。
日本选举选票无候选人编号,直接写名字,这与日本识字率较高有关,同时也使得选举在准备阶段更为灵活,但也可能因选民对候选人名字的辨认问题而产生一些小插曲,比如同一选区自民党和立宪民主党的候选人同名情况。
日本现行众议员选举制度是90年代改革的产物,此前长期实行中选举制,一个选区可选多名议员,改革后变为小选举区制,每个小选区只能有一名候选人当选。这一变革虽曾期望催生两党政治,但实际长期处于自民党一党独大状态,且导致许多小党在小选举区难以出头,政治生态发生显著变化。
世袭政治与新兴势力
此次选举也呈现出一些变化,部分世袭政治家遭遇挑战,如二阶俊博的儿子在合格山选区选举中失利,这既与二阶俊博牵涉黑金事件有关,也受选区调整影响。
一些新兴势力和小党派崭露头角。极左翼的山本太郎领导的令和新选组席位大幅跃升,极右翼的日本保守党和参政党也成功获得席位,反映出日本政治生态的多元化和极化趋势。以大阪为中心的日本维新会在此次选举中表现突出,拿下大阪19个席位,其崛起与城市极化、选民原子化以及新媒体环境下民众政治诉求的碎片化有关,该党试图凝聚大阪地区的共识,追求地区相对独立的政治发展方向。
公明党此次选举同样遭受重创,席位减少1/4,从32席降至24席,党代表实行起义落选后,斋藤铁夫将接任。公明党失利一方面源于其支持母体创价协会精神领袖池田大作2023年去世,影响了其执政基础;另一方面,其选举策略失误,要求议员只在小选举区或比例选举区一方报名,而日本选举法允许两边同时提名,这使得部分议员在小选举区失败后直接失去进入议会的机会。公明党被爆出在自民党与涉黑金议员切割后,仍为其中两人提供竞选经费,这一行为损害了其形象,进一步削弱了其在选民中的支持率。
选民结构与政治趋势
日本选民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和分散化的特点。一方面年轻人的投票行为更加独立和分散,不再局限于传统政党,一些具有特定政治诉求或个人魅力的候选人开始受到关注,如写真女星森下千里加入自民党参加比例区选举,反映出大众传媒对政治人物塑造和选民选择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政党的支持群体出现老龄化问题,如日本共产党的支持者多为白发族,而年轻选民则流向新兴的政治势力或极端党派。
从长期来看,日本政治可能会朝着更加多元化和极化的方向发展。自民党面临着党内派阀问题的处理以及如何适应选民结构变化的挑战;新兴政治势力和小党派将在政治舞台上继续争夺一席之地,推动日本政治格局的进一步演变。同时,政治明星化趋势也在逐渐显现,候选人的个人形象和知名度在选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各政党可能会更加注重候选人的包装和宣传,以吸引选民的关注和支持。
日本众议院大选后的政治局势充满变数,未来的政治走向值得持续关注。无论是自民党等传统政党的内部变革,还是新兴势力的崛起与发展,都将深刻影响日本的政治生态和国家发展方向。
文本来源@忽左忽右的音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