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使命的头条号』
洛阳市中医院韩冠先老师临床治疗眩晕经验
在侍诊中老师治疗眩晕患者最常开予补中益气汤合二至丸加味方,疗效甚佳。首诊予患者三剂药,复诊常常反馈头晕大减轻。
方药:党参30g 黄芪30g 陈皮12g 升麻30g 柴胡12g 白术30g 当归30g 女贞子30g 墨旱莲30g 甘草10g 酒大黄3g 石膏30g(常用剂量)
舌胖大有齿痕或眩晕的厉害,加泽泻60g(合泽泻汤)
不知老师应用该方的方证指证是何,闲暇之余问起,老师答道:这辨证是属于升降失常,伴见乏力,大便偏干,口渴,就能用。中医传授属于默会知识,很多时候心中明了,言下难清,更多的是需要自己临床体会。当时我亦是一头雾水,随后自己治疗的案例让我体会到老师所言,该方证精妙简结之处。
【医案】我的母亲,平素腰痛乏力,每于劳累后双臂下垂,感觉手指发足(发胀),淤肿;小便不利。这次回家,母亲言说头晕目眩,时而发作。刻诊:头晕,伴颈项不舒,恶心欲呕。口服眩晕宁片有所减轻,但药一停仍晕的厉害。乏力,双手发足(发胀),似水肿之感。小便不利,大便偏干。腹肌松软,紧张度较低,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弱。
思辨:头晕,伴颈项不舒,恶心呕吐。本来考虑此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葛根之证。但腹肌松软,脉弱,整个体质是偏虚的;而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体质是痰湿壅遏,整体看来,不好兼顾,不太合适。随而想到既是偏虚,又有乏力,大便偏干,不正是老师所说补中益气汤的方证指证。头晕,乏力,为清气不升;大便干,手发足发胀,为浊气不降,此系升降失常所致。颈项不舒加葛根;恶心欲吐加半夏;手发足,小便不利,为水饮证象,《金匮要略》言“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故合泽泻汤。
方药:党参30g 黄芪30g 陈皮10g 升麻30g 柴胡10g 白术30g 当归30g 女贞子30g 墨旱莲30g 甘草10g 酒大黄3g 半夏30g 葛根30g 泽泻60g
五剂,水煎服,一日两次。
药服完后,母亲打电话告知头晕大减,颈项不舒、恶心欲吐、手发足发胀也都减轻了。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既见其效,守方不变,续服五剂。
服后反馈,已经不怎么晕了,诸证消失,小便通利,大便正常,多年以来手发足发胀的症状大为减轻。又服五剂,巩固疗效。
一个月后回家,母亲说:“吃完药后,头晕没有再复发,看来确实是气虚太严重了,平时得吃点补中益气丸了。”“哈哈,是啊,再配合上五苓散,就更好了,这也是升清降浊,还利水,还助气化,手发足的问题慢慢肯定也都该好了!”我笑着说道。
【方解】我对该方理解其全方之妙在于补中益气汤加酒大黄,寓于升清阳中降浊阴。二至丸补肝肾之阴,且治疗目的就是因肝肾阴虚不能濡养头目所引起的眩晕耳鸣。两方合方相辅相成,补中益气汤得二至丸则使益气升阳中更增濡养之力,二至丸得补中益气汤则使补益肝肾之功随清阳更易上荣头目。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故加大黄石膏,是以清阳明燥热,降泄胃肠浊阴为目的。
方证特点:眩晕之升降失常证。伴见乏力,大便偏干,口渴。乏力是脾胃虚弱,清阳不升的体现;大便偏干,口渴,是阳明有热,浊阴不降的体现。舌象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偏弱。
全方剂量普遍较大,一是老师临床用药习惯;二是诸药性平和,量宏以取速效,且临床用之并无不适。补中益气汤多家述以柴胡升麻用小量来升清阳,但《本经》《别录》自古所载:升麻解百毒,治喉痛口疮。本方升麻用至30g,系全方偏温,防止因益气升阳力宏所致上火,或口渴咽痛(因人而异,平时易上火的人可重用升麻)。少量酒大黄,活血助运化,配合石膏清阳明热而无泄泻伤阴之弊。舌胖大有齿痕或眩晕的厉害,是水饮上犯,加泽泻60g(即合泽泻汤),重用泽泻利水气而起阴气,亦为升清降浊之法。
— 完 —I 注: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请勿盲目试用!(感谢您的关注,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