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浊越重,耳鸣越凶,一个经典方祛脾湿,升清阳,开耳窍则鸣声止

程程在吃饭 2024-11-03 09:38:37

现代人坐办公室,脑力工作性质偏多,饮食习惯偏厚重,加上疏于运动者,常患有一种“湿性”耳鸣,称之为湿浊中阻、清窍失养型耳鸣。最近几年,临床上这种出现情况是越来越多了。人到中年后,身体基础代谢功能减慢,尤为如此。所以,很多朋友伸出舌头来,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湿浊之象。

好了,闲言少叙,老规矩,便于大家理解,还是给大家分享一则医案。

前段时间接诊一位患者朱先生,45岁。什么情况呢?

三个月前被医院诊断为“内耳眩晕症”,伴随耳鸣,经过西医治疗,眩晕症情况有所好转。

但是,耳鸣总不见好转。耳鸣声音持续不间断,而且越来越严重,听力也随之有所减退,听力检查目前左耳已经接近中度耳聋39分贝。

经朋友介绍了解中医后,转投中医治疗。

来诊之时,朱先生自述,自己除了耳鸣外,平时还觉得胸脘痞闷。身体还不能多动,怕累,不然就会感觉随时头晕目眩发作,食欲不振,胃口一般,早上会恶心。

舌脉如何呢?舌苔薄而滑腻,脉象濡细。

其实,像朱先生这种情况就是典型“湿性”耳鸣,湿阻清阳导致的耳鸣。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你看他,脉象濡细,苔滑腻,这个毫无疑问是湿浊过重的舌脉。

湿阻中焦(脾胃),所以他纳呆、恶心、食欲不振;

湿浊阻滞气机,导致气机不顺,所以他总感觉胸脘痞闷;

湿浊阻滞导致清阳不升,浊气上逆,就像天空雾霾一样,那在我们上空的脑袋能舒服吗?脑袋得不到清阳之气的濡养,官窍不利,必然出现眩晕耳鸣。

这样一分析来,治疗他的情况就明了——化脾湿,升清阳,开耳窍。

既如此,那我们如何开方呢?

泽泻,干荷叶、苍术、茯苓、升麻、姜半夏、陈皮、防风、石菖蒲、川芎、炙甘草。

7剂,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复诊之时,朱先生反馈,耳鸣的声音明显减轻了。眩晕基本上不发作,食欲好转。方子稍作调整去掉防风和川芎,加入砂仁和生白术。继续服用14剂。耳鸣消失,其它诸症平息。

最后,我再来说说我的治疗思路。

其实这个方子就是经典方二陈汤合清震汤的加减。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详细了解一下这两方子。

首先,是苍术、升麻、荷叶的搭配,叫做清震汤。苍术,健脾燥湿;升麻、荷叶,有升清阳之效。所谓升清阳,就是把脾运化出来的水谷精微,上升输送给头面。所以,它特别适合脾虚有湿,清阳不升的耳鸣的朋友。

再则,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个搭配,自然是二陈汤,不必多说,它是治疗脾湿的常用经典方。半夏燥湿化痰,陈皮行气除湿,茯苓健脾利湿。

最后,泽泻、防风、菖蒲、川芎。复诊时加入砂仁和白术。

泽泻是入肾经的,具有利水之效,有助把湿浊通过小便代谢出去。防风也有胜湿利水之效。菖蒲化湿开窍,是头面开窍之药。川芎药性上行,可清利头面,且辛散之性有助于化湿。复诊时加白术和砂仁,是为了更好地健脾化湿,白术健脾除湿,砂仁行气除湿。

如此一来,脾湿化解,清阳上升,头面上得到清气濡养,眩晕耳鸣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很多朋友因为脾虚湿重耳鸣,单纯只健脾祛湿往往收效不佳,其实最重要一点是忽略了升举清阳,所以需要类似升麻、荷叶、石菖蒲、川芎这类可以上行的药材来,清利头面,升清阳,醒脑开窍,可能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好了,今天关于耳鸣的问题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你也有耳鸣脑鸣失眠等问题,欢迎留言!关注我了解更多耳病中医健康知识。

11 阅读:528

程程在吃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