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加薪不靠苦干,成为领导“心腹”竟有这等奇招

围炉话今朝 2025-04-03 02:43:46

颠覆传统:勤劳并非高收入密码

涨工资是有窍门的,但让领工资的人教你,往往教不明白,而发工资的人又不会主动说。今天就先给大家讲讲几个常见的职场骗局,以及升职加薪的捷径。

首先破除一个普遍认知:高收入主要靠勤劳。其实并非如此,勤劳并非决定收入的关键因素。社会常强调勤劳致富,原因在于社会认知主要由两类人塑造:一是老师和家长,二是成功人士。

老师和家长大多没赚过大钱,他们未参透财富的底层逻辑,只看到勤劳这一表象。诚然不勤劳不行,但勤劳的作用有限。要是老师能洞察更深层次的东西,可能就不会只当老师了。

成功人士明白勤劳作用有限,却仍鼓吹勤劳致富,一方面让自己的成功显得更合理合法,另一方面员工越勤劳,他们赚得越多。

于是看破的人不说,说教的人不懂,导致主流认知一直将勤劳与致富划等号。仔细想想,反例太多了。国家发展规划、行业成长速度、公司战略走向,都比个人因素重要。

即便在个人因素里,思路、选择、策略乃至运气,都比努力更关键。一个人赚多少钱,并非取决于辛苦程度。同样工作强度下,互联网行业收入远超传统行业。

如今谁不辛苦?农民辛苦,外卖小哥辛苦,我既涉足传统行业,也做自媒体,我的员工收入从3000元到5万元不等,与工作辛苦程度毫无关系。

私企生存:能力至上与残酷筛选

在私企,没有功劳就没有苦劳,好处是有能力者不会被埋没。哪怕我再讨厌你,只要你能为公司创造效益,我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若你能产出优秀的财经内容,月薪2万,我们求之不得。怎样在这类企业中获取最大收益呢?私企虽能筛选出能力出众者,但对能力普通者略显残酷。

这一点,年轻人如今也意识到了。去年北大毕业生进入公务员、国企和部队的比例加起来达77%,超四分之三的北大毕业生选择进入体制内,因为体制内保障底线较高,且工资高低与能力强弱并非完全挂钩。

大企业加薪秘诀:成为领导“同路人”

在大企业中,加薪并非单纯依靠勤劳苦干与自身能力。决定你能否升职加薪的关键人物,往往不是直接上级,而是上级的上级,他才是核心决策人。

工作成果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核心决策人认可你的工作。哪怕同事和直接上级看法不一,只要核心决策人赏识,就有加薪晋升的机会,这便是两级管理法则。

若只知埋头日常事务,即便工作表现出色,也可能因未获关键人物认可而与升职加薪无缘。

要想在大企业中获得晋升,不能盲目傻干,而是要让公司规则为自己所用。当然这不意味着靠溜须拍马,毕竟领导对这类手段心知肚明,单纯谄媚很难成功。

领导需要的是志同道合之人,建议尝试成为领导在某些方面的同路人。具体而言,就是关注领导所关心的事情。

当下级能站在领导立场思考问题,替领导分忧时,领导会更愿意与你交流并委以重任,如此便有望成为领导的心腹。

比如即便因信息有限难以全面把握大局,也可将自己的观察与分析汇报给领导,长期坚持这样做,既能锻炼自身领导思维,又能让领导逐渐为你考虑,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那么什么样的人在企业中堪称人才呢?一类是能紧跟时代变化,始终投身热门行业的人。以程序员为例,他们持续学习新技术,在热门技术领域,公司为吸引这类人才往往不惜成本,薪资条件也十分优厚。

另一类是耐得住寂寞,将一件事钻研透彻的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只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必然具备价值。

若无法做到上述两点,还有一种途径,即在大公司里成为最熟悉流程的人。即便对外部世界了解有限,但在公司内部,能成为跨部门沟通的枢纽、复杂关系的协调者,让自己难以被替代,同样可以获得高薪。

然而成为难以替代的人才并非易事。网上常宣扬自律和意志力能决定一切,就如同“勤劳致富”的观点一样片面。真正长久稳定的成长,并非仅靠意志力就能实现,毕竟自律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人性。

意志力如同体力,存在上限且因人而异。我们不应强迫自己做厌恶之事,要认识到这个时代决定个人高度的是长板而非短板。

若自身意志力薄弱,就应转变思路,去寻找既能带来正反馈又能赚钱的事情。所谓正反馈,就是在做事过程中能获得愉悦感,这其实是对自身爱好的一种改造。

将轻度爱好或擅长之事与赚钱相结合,并长期坚持,这或许是当下年轻人走向成功的可行途径。不必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做自己喜欢且能坚持做好的事,同样能够收获成功。

文本来源@温义飞的急救财经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
围炉话今朝

围炉话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