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任由筹款中介变成“吸血虫”

冯海宁 2022-08-23 19:21:25

有媒体21日报道指出,水滴筹筹款中介抽成最高达70%,水滴筹因此事登上微博热搜。水滴筹官博随即就网传筹款中介抽成一事作出回应称,所谓筹款中介是由部分恶意推广的第三方商业组织运作,为筹款人提供不正当筹款方式的服务。并且声明,任何高于筹款3.6%费用都不是平台收取。

水滴筹等平台,近年来帮助不少大病患者解决了救命钱,受到越来越多的筹款人、捐款人的信任。然而,隐藏于幕后的筹款中介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大病众筹的看法,他们以帮助筹款人推广筹款信息(筹款链接)为职业,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推广费用。但当这种抽成比例最高达70%,无疑让人感到震惊和愤怒。

市场经济中,出现各种中介很正常。当筹款人的推广渠道很有限,推广面很窄,那么就无法尽快筹到治病所需要的款项。而筹款中介拥有更多推广渠道和专业推广人员,就能快速将筹款信息推送给更多人,可帮助筹款人尽快筹集到看病资金。可见筹款中介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筹款人推广乏力后的必然现象。

如果筹款人收取合理的推广费用,相信各方都能理解并接受。但从水滴筹声明来看,筹款中介从中抽成比例高达30%-70%,这意味着如果筹款总额50万元,其中筹款中介就会拿走35万元,患者只能使用筹款总额的“小头”,可以说,如此高的抽成比例堪比“吸血”——即筹款中介大口吸走大病患者的血液。

对如今很多大病患者来说,能筹集到看病所需费用很不容易,当然希望每一分钱都用在看病上。一旦筹款中介拿走了筹款总额的70%,患者看病有可能仍然差钱,这或将影响及时治疗和治疗效果,关乎患者生命健康。同时,由于多数捐款不能用于患者治病,背离捐款初衷,且捐款人不知,损害了捐款人权益。

对筹款平台而言,尽管通过调查和打击,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筹款中介的操作空间,但由于这种抽成存在巨大暴利,恐怕不会轻易放弃,仍然会通过更隐蔽的手段“吸血”。如此,也会影响筹款平台的声誉和形象,筹款人特别是捐款人,会对平台产生不信任感。所以,平台打击筹款中介“吸血”还需更多作为。

此外,抽成最高达70%也会伤害公益慈善事业。作为纯民间的公益慈善活动,网络筹款近年来对大病患者的帮助有目共睹,显示出民间慈善的活力与信任。但筹款中介如此高的抽成比例会伤害信任、影响活力,不利于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从保护公益慈善事业角度来说,亟待对筹款中介行为进行规范。

但由于个人筹款行为尚未纳入《慈善法》,目前对筹款中介的规范缺乏专门法律依据,这也是其敢于疯狂“吸血”的原因之一。对此,不少专家呼吁,个人筹款也应纳入《慈善法》内,来进一步规范个人筹款的种种乱象。同时《民法典》关于赠予行为规定,以及《刑法》规定,有助于遏制筹款中介不良行为。

据说,个人求助处于“四不管状态”,这显然不是法治社会、慈善社会的正常现象,急需从“四不管”回归“该管的管”。作为筹款平台,应该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提供相应的推广服务,以平台推广取代中介推广。作为公益慈善监管部门,也要根据暴露的问题及时弥补监管空白,助力个人求助规范发展。

另外,筹款人不要轻易相信筹款中介。此前,广西警方破获全国首例网络众筹诈骗案,即诈骗人员冒充筹款平台推广人员实施诈骗。希望筹款人等汲取教训。

0 阅读:1
冯海宁

冯海宁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