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前后,中国书法超市是一个相当火的书法交流平台,平台有很多功能,有出售推广当代的优秀青年书法家作品的门店;有书法作品收藏拍卖专区;有文房四宝专营店;还有艺术评论与鉴赏区,总之齐老板把这个超市打理得相当出色,多的时候上百万人点击浏览,是那个时候的艺术“一哥”平台。笔者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很多书坛中的高手,同时也认得很多有实力的收藏家。
2008年是个特别的年份,北京奥运会在那一年主办。那几年工作生活都比较顺利,手里有点闲钱,我个人又没有吃喝嫖赌的爱好,虽然那时候东莞有很多娱乐项目(懂的人都懂),我却偏爱书画这一块,有点闲钱就丢到书画艺术里,存书、存纸、存墨、存字画,回忆起来近似乎有点痴迷疯狂。那一年收藏了很多字画,有明清也有当代的,国展新星我也非常关注。以前我写短文,后面都加一句关注国展20年,我实际是从1987年第三届国展开始关注的。每个人的爱好方向不同,有人喜欢看足球篮球,有人喜欢追剧,我就喜欢关注国展。
早期互联网没有那么发达,书友在学习的道路上受到外界的影响要少很多,那时一批老艺术家还健在,书法国展投稿评审结果一公示,没有非议和争议。老一辈艺术家的带动下,书坛里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星,个个真材实料、水平不俗。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收藏了宇文家林老师的三件作品,笔者并不认得宇文家林老师,翻开16年前的收藏记录,这几件作品是在书法超市四川陆华凯兄那里交流所得。两个手卷,一个四平尺的挂轴。看到以前的收藏记录,价格非常之便宜,按现在的方式来理解就是材料钱。这两件手卷是写在民国古娟上的,苏工装裱,配上了锦盒,外表看上去还是挺高档的。内容是耳目能详的东坡居士《前后赤壁赋》,四尺挂轴为杨慎的《书论》,是一个有出版物的展览作品。
购买这三件藏品的初衷,那时候宇文家林在报社打工,没什么名气,也谈不上有人炒作,孙晓云主席还是江苏书协理事,那时候的宇文家林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纯粹靠书法上面的功夫,人比较年轻,长相高大靓仔。收藏青年书家的作品,未来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中青年书法家的书风还没有定形,是更上一层还是原地踏步,有很多地方不可预料。您看现在白老师就出事了吧,如果收藏了他的作品,就没什么价值了,前我也收藏了一件白老师的作品,十年前两万块钱卖掉了。
当时收藏宇文家林的作品就是考虑他的书法水平,他既不是领导也不是名流,谈不上有官本位的帽子。我不认识他也不了解他的为人,仅有一条选择,就是看他的笔墨下的功夫。
收藏并不是儿戏,花钱买白纸黑字,一件作品还是要看它的艺术本质。以前我是这么认为到现在我还是这样看宇文家林老师的作品,他的书法是从传统经典里走出来的,一眼就可以看出,二王和孙过庭的影子,笔墨的融合之中,增添了很多个人的思想,厚重的蓄势,提按转折干净利落,起伏跌宕、节奏飘摇,将孙过庭的凌空取势融化入小王(王献之)的开合奔放之中,写出了另一种爽劲,古风古意之中将魏晋的简远之意发挥到淋漓尽致。
清人宋曹在《书法约言》有述:用力沉着痛快处、方能取古人之神;若一味仿摹古法,又觉刻划太甚,必须脱去摹似蹊径,出自机杼,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遂使古法优游笔端,然后传神。宋曹的这个观点,刚好暗合了宇文家林老师的书法蜕变之理,又可能是他是用这种方式对自我的要求。
第八届《兰亭奖》作品尚未公示,我很想用这3件作品同老师现在获奖的作品进行对比,16年了,是进步还是原地踏步?想去展厅近距离欣赏他的作品。虽然第八届兰亭奖评审有很多质疑,问一下?哪一次大的展赛没有质疑呢?不光是展赛、哪次书协换届没有不同的声音呢?唱反调就是两句话:是男人就是权谋,是女人就是交换,都没有什么新意,现在如此,100年之后还会如此,这是人性。
四尺立轴作品:
内容杨慎《墨池琐录》法书惟风韵难及,唐人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法之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笔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以语言求觅也。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小编发财了!现在他的作品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