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这座曾经闻名中原的西域三十六国中之一的古老王国,千年来,它在浩瀚的大漠中静静伫立,是丝绸之路上一处不可或缺的要塞,这里常常是驼铃阵阵,篝火不断,往来商贩络绎不绝。
但是,大约在公元4世纪,这座曾经辉煌的城邦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成为了如今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和探索。
关于楼兰古国的消逝,多年来众说纷纭,即便是在考古学家介入之后,也是猜测不断。
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的转移,精绝国失去了往日的繁荣,经济基础的动摇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落。
另一种说法则聚焦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研究显示,精绝国所在的区域曾经历严重的干旱与水源枯竭,依赖灌溉的农业体系因此崩溃,民众生存条件急剧恶化。加上可能的河流改道或干涸,让这座沙漠中的绿洲逐渐枯竭,最终迫使居民迁移,城市废弃。
还有人提出,自然灾害如突如其来的洪水或长期的干旱,也可能是导致精绝国消失的直接原因。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不仅摧毁了农作物,还可能对城市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除了这些说法,这些年又冒出一个听起来有些荒诞的说法,那就是楼兰亡于“拉拉蛄”。“拉拉蛄”是一种昆虫,现代历史学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有何依凭呢?
拉拉蛄又叫“蝼蛄”或“娃娃虫”,它们隶属于直翅目蝼蛄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昆虫。蝼蛄家族庞大,依据地域分布,大致可分为东方蝼蛄,华北蝼蛄,台湾蝼蛄及普通蝼蛄四大种类。
这些小巧的昆虫,身体狭长,头部圆锥状,复眼小而灵动,尽管体型和颜色各异,但它们却共同遵循着昼伏夜出的生活规律。在温暖宜人的季节,蝼蛄也会在白天偶尔现身,尤其是在午夜前后,它们开始活跃,追逐着微弱的光芒,享受着属于它们的夜晚时光。
为什么这种生物,会和楼兰扯上关系呢?因为历史学家们认为,楼兰一夜消失,很有可能是因为没有了农作物,而损坏农作物的罪魁祸首,就是蝼蛄。
它们以啃食植物种子为乐,尤其是那些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以及幼苗的根系和茎叶,更为严重的是,蝼蛄在土层中穿梭自如,它们的活动常常导致幼苗与和土壤分离,让植株因失水而枯萎。
在考古学家考古中,他们在土壤中频繁出现蝼蛄的化石,所以才有了这个大胆的假设:在西汉末年,一场前所未有的蝼蛄迁徙事件发生。
来自华北地区的蝼蛄大军,如同黑云压境,一路向西,最终抵达了相对封闭的西北地区。
对于这片从未见过蝼蛄的土地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入侵简直是一场灾难。楼兰人面对这种陌生而凶猛的害虫,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勤耕种的农作物被大肆破坏。粮食的减产,直接导致了生存压力的骤增,迫使楼兰人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迁移他乡,寻找新的生存之地。
虽然这个理由听上去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很明显,这个理由似乎不足以解释楼兰在一夜之间就消失。
曾经大漠丝绸之路上途径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成为现代人神往的一段历史,尤其是楼兰,那个神秘的楼兰,成为了多少人幻想的蓝图。
世界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在自己的著作《丝绸之路》中这样说:“我聆听着,深深为这古老而又熟悉的铃声打动,正是这千百年来回响在商队经过的古道上的特殊旋律,长伴着旅人商贾展开了一幅幅多姿多彩、震撼人心的沙漠生活图景……”
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最早的被记录在《史记·大宛列传》之中,书中说,楼兰坐落于遥远西域,紧邻盐泽,也就是今天的罗布泊,这里拥有着城墙环绕的城池。
汉代班固在《汉书》中,也对楼兰王国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描绘。据载,彼时楼兰已拥有1570户居民,总人口达到14100人,士兵3000人,由于是在丝绸之路上,所以也是一场的繁华。
《汉书》中还细腻勾勒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后来,考古学家跟着描述还做出了关于楼兰的复原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楼兰古城很是庄严,有着西域古城特有的建筑风格。
当然,沙漠中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土地多沙砾,耕地稀缺,如果没有绿洲,那么人们根本无法生存,但是因为丝绸之路,民众还能依赖邻国的谷物来维持生计。
楼兰人大都逐水草而居,畜牧业比较发达,驴马成群,骆驼更是屡见不鲜。在军事方面,楼兰人也能自制兵器,和邻近的婼羌国不相上下。
在汉朝时期,中原王朝还和楼兰有过和亲,当时,楼兰改名为鄯善,并主动向朝廷请愿,请求在伊循驻军,所以,汉朝皇帝便派了昌邑公主前往和亲。
后来,楼兰在伊循城设立都尉,实行屯田政策,汉朝皇帝也通过楼兰连接了东西方,加强了对西域的管制。
由此可见,楼兰在当时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东汉时期,楼兰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更加显赫,东汉政府在此大规模屯田,楼兰的繁荣也达到了顶峰。
后来的几百年时间,一直到魏晋之后,楼兰始终是内地通往西域不可或缺的交通枢纽,但是,从魏晋之后,史书上再无楼兰的记载,而楼兰也成了一个令人向往而又神秘莫测的存在。在那之后,诗人们就总把楼兰写进自己的诗中,更加加深了楼兰的神秘度。
1980年,一支由多领域专家和当地居民组成的探险队伍,踏上了新疆罗布泊,他们的目标就是丝绸之路上传说中的楼兰。
为了弄清楚楼兰古国的消失之谜,考古学家把范围画的很广,生怕错过任何的线索,此次考古范围包括孔雀河古墓沟墓地,楼兰古城遗址,铁板河墓地,还有楼兰城郊的古墓葬群。
在考古过程中,考古学家有了惊人的发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发现,应该就是那具震撼全球的“楼兰美女”干尸。
后来通过对周边环境的考察,历史学家们发现,楼兰古城消失之谜,或许跟丝绸之路的变迁,以及战争因素,自然灾害有关。
其中,河流和楼兰的存在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塔里木河是西域古代西域生态的命脉,也是多个古国兴衰的见证者。楼兰的消失,或许是它的原因。
塔里木河其中有两条重要的支流,分别是尼雅河和克里雅河。据史书记载,尼雅河曾流经古精绝国。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民丰县北部,考古学家也发现了尼雅遗址,还在这里出土了一份珍贵的佉卢文书,其中一份记载了龟兹国为一对逃亡到精绝国的男女而进行的外交交涉,说明尼雅河在当时是重要的水道。
但是后来,尼雅河断流了,没有了河流,楼兰人就面临生存危机,更惨的是,当时另一条支流克里雅河也断流了。
《汉书·西域传》中层记载,汉朝将军李广利当年征伐大宛国后,曾沿克里雅河回程,途径杼弥国,也就是今日的喀拉敦遗址群。这个遗址位于克里雅河古河道旁,但是这个河道如今早就完全干涸了。
克里雅河的干涸,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一个杼弥国,而是周边所有的西域国家,当时,克里雅河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缘的重要通道,所以它的干涸,对于古代西域诸国是致命的。两条河流相继干涸,楼兰人只能不断迁走,寻找新的绿洲。
当然,也不排除别的原因,比如因为丝绸之路的变迁,当时楼兰是早期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中继站,但是在两晋之后,丝绸之路的走向发生了变化,北道逐渐成为新的商贸通道,哈密和吐鲁番等地随之崛起,取代了楼兰在丝绸之路上的核心地位。所以为了生计,楼兰很有可能就此迁走。
另外,就是战争因素,千年之间,楼兰都是西域的战略要地,在汉朝,更是中原,匈奴,吐蕃,月氏等国家争相抢夺的焦点。
后来考古学家在考古过程中,也的确发现了楼兰古城的周边于很多墓地,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葬着不同种族的人群,很有可能就是战争导致的屠城。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和洪水,东汉以后,楼兰地区水资源日益枯竭,尽管周边国家曾伸出援手,楼兰人也为疏浚河道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终究未能挽回古城的命运。缺水之下,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楼兰古城因此逐渐衰败。
还有专家认为,楼兰古城的毁灭可能和洪水有关。过度的砍伐导致自然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罗布泊湖水上涨,最终泛滥成灾,吞噬了这座曾经辉煌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