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是热闹非凡,销量不断攀升,技术创新的消息也不绝于耳。然而,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一些让人深思的 “怪象”。
走进各大车展,或是浏览汽车资讯网站,你会发现不少国产新能源汽车在一些看似 “吸睛” 的地方大做文章。就说这方向盘吧,好好的圆形设计似乎已经满足不了部分车企的 “创新”欲望,纷纷推出各种奇形怪状的方向盘,有方形的、轭式的,还有半幅式的。这些独特的方向盘造型,乍一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握住它们就握住了未来的驾驶体验。可是,实际驾驶起来真的如此美好吗?许多试驾过的司机反映,在连续转弯或者需要大幅度转动方向盘时,这些非圆形方向盘远不如传统圆形方向盘顺手,甚至会给驾驶操作带来困扰,增加驾驶风险。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样的创新到底是为了提升驾驶体验,还是仅仅为了博眼球?
再瞧瞧车标,这也是部分国产新能源车企不惜重金打造的对象。比亚迪就曾因车标问题引发诸多讨论,其旧标被不少人吐槽不够美观、缺乏设计感。于是,比亚迪斥巨资设计新车标,然而新标推出后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有了很大的改进,也有人觉得它依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人调侃新标像是其他品牌车标的模仿秀。除了比亚迪,还有不少车企也在车标上大费周章,有的车标设计得过于复杂,让人难以一眼记住;有的则过于追求所谓的 “高大上”,却与品牌自身的定位和内涵脱节。车标固然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将过多的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车标设计上,而忽视了车辆其他更为关键的方面,是否有些本末倒置呢?
方向盘创新:形似而非神似(一)独特设计引争议近年来,智己等一些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方向盘设计上可谓是别出心裁,纷纷效仿特斯拉推出了半幅式方向盘。这种方向盘以其独特的造型,瞬间成为了车展和网络上的焦点。智己 LS7 所配备的 “YAT 巡航型” 半幅方向盘,造型酷似特斯拉的 Yoke 方向盘,其形状犹如将常规圆形方向盘从中间截断,仅保留了上半部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该方向盘的尺寸相较于传统圆形方向盘更小,直径大约在 30-35 厘米之间,握感也更为纤细。这种小巧精致的设计,让整车内饰充满了未来感与科技感,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其独特的创新理念。当驾驶员坐在车内,双手握住这款半幅方向盘时,确实会产生一种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中的驾驶舱,掌控着未来交通工具的错觉。然而,这种看似酷炫的设计,真的能为日常驾驶带来便利吗?
(二)安全隐患藏其中事实上,半幅式方向盘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日常驾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紧急转向的情况,比如在躲避突然闯入道路的动物或行人时。这时,传统圆形方向盘可以让驾驶员轻松地进行大幅度转向操作,双手能够自然地随着方向盘的转动而滑动,迅速完成转向动作。而半幅式方向盘由于其特殊的形状,在进行大幅度转向时,驾驶员的手部容易脱离原本的握持位置,导致抓空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习惯了传统方向盘操作的驾驶员来说,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因为他们的肌肉记忆在关键时刻可能会成为一种阻碍。就像一位有着多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所说:“开了这么多年车,突然换成半幅式方向盘,紧急转弯的时候总感觉手没地方放,心里特别不踏实。”
此外,半幅式方向盘大多依赖于电子系统来实现转向功能,一旦电子系统出现故障,方向盘的控制可能会完全失效。这种情况在高速行驶时尤为危险,车辆可能会瞬间失去控制,从而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曾对特斯拉的矩形方向盘造型表示担忧,并与特斯拉方面取得联系,探讨其是否符合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该机构发言人表示:“目前无法判定这种方向盘是否符合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如果特斯拉违反了规定,那么该方向盘就要移除。” 这也充分说明了半幅式方向盘的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车标设计:喧宾夺主的 “奢华”(一)重金打造的标识在车标设计上一掷千金的例子并不少见。五粮液,这家在白酒行业赫赫有名的企业,跨界进军汽车领域时,对车标设计极为重视。他们花费了大量的资金,邀请知名设计团队操刀,最终打造出的车标却引来了诸多争议。其车标造型独特,采用了抽象的设计元素,寓意着五粮液的品牌文化与汽车制造的融合,然而,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纷纷调侃其车标像是 “牛头” 或者是 “酒杯洒出了酒”,仿佛设计师在设计时喝多了一般,很难让人将其与高端、可靠的汽车品牌形象联系起来。
董明珠投资的银隆新能源汽车也在车标上花费了不少心思。其车标由五个圆圈组成花瓣形状的排列,远远看上去仿佛一朵小花。这个车标与奥迪的四环设计有着相似之处,却又被网友笑称 “比四环多一环”,但在美观度和独特性上却并未得到广泛认可。这款车的定价本就较高,消费者对其车标的期望也相应提高,然而这样一个缺乏足够辨识度和吸引力的车标,无疑让消费者在选择时多了几分犹豫。
还有新兴的哪吒汽车,更是豪掷 5 亿请顶级设计公司打造 logo 及其它 CIS 产品。其车标设计充满了现代感与科技感,线条简洁流畅,试图传达出哪吒汽车的创新精神与年轻活力。然而,对于一个仍在市场中努力站稳脚跟的新兴品牌来说,如此巨额的投入是否值得,实在令人深思。相比之下,小米请日本顶级设计师改良 Logo,仅花费 100 万,却同样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哪吒汽车将如此庞大的资金押注在车标设计上,不禁让人质疑其管理层的决策是否明智,是否真正考虑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难承品牌之重这些耗费巨资打造的车标,往往未能有效地传达品牌的核心价值与内涵。车标作为品牌形象的重要代表,本应与车辆的性能、品质以及企业的文化理念相契合,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独特而深刻的品牌印象。然而,上述这些车标却大多未能达到这一目标。它们或是因为设计过于复杂,让人难以一眼记住;或是因为与品牌自身的定位脱节,无法准确传达品牌的特质。消费者对这些车标的认可度不高,甚至产生了负面评价,这无疑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安全与电池:被忽视的核心(一)安全漏洞频现1. 起火事故敲响警钟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3 年 6 月 5 日 5 时 43 分许,一辆浙 A 牌照的大众 ID.4 新能源汽车沿 S2 沪杭高速驶出杭州收费站时,碰撞收费站设施后起火,造成车上 4 人死亡。据现场图片和视频判断,事故车可能是剐蹭到了底盘,导致电池包受损,最终引发起火,从撞击到全车自燃的时间极短,短短几十秒,车内人员根本来不及逃生。无独有偶,2022 年 9 月 5 日,苏州一辆保时捷 Taycan 碰撞护栏后也引发大火,因车门无法打开,导致主驾驶和副驾驶的乘员不幸遇难。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仅在 2022 年上半年,国内就发生了多达数十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涉及多个品牌和车型。这些起火事故不仅给车主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更严重威胁到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让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2. 关键系统故障频发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和高压电气系统是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但它们却常常出现故障。电池管理系统犹如电池的 “大管家”,一旦出现故障,就可能导致电池过充、过放、高温等异常情况。北京汽车 EU7 的一位车主就曾投诉,其车辆出现 “BMS 非预期的下电故障”,且新车购买一个多月内,还发生了 “续航虚标”“侧裙饰板脱落”“行驶中车辆突然被限速” 等问题。4S 店虽多次检测,但始终未能彻底解决问题,这给车主的日常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高压电气系统如果设计或操作不当,也容易引发触电、起火等安全事故。比如,在车辆充电过程中,如果高压电气系统的绝缘性能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漏电现象的发生,引发火灾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二)电池技术瓶颈1. 续航里程的焦虑续航里程不足是国产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低温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会大幅缩水。懂车帝公布的 2022 年新能源汽车冬季测试结果显示,在 - 15℃条件下,新能源车平均续航达成率仅为 48.5%,平均续航里程 268 公里。其中,微型车在低温环境下的表现更为糟糕,如奇瑞小蚂蚁标称 301 续航,实际不开暖风能跑 112 公里,160 续航每次掉续航 7 公里,只能跑 20 多公里。高温环境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同样有着不小的影响。新能源车夏季测试成绩表明,满载状态高温环境下,平均续航为 356km,达成率为 64%。像五菱宏光 MINI EV 等微型车,由于电池容量有限,在高温环境下续航达成率仅为 46.6%,实际续航为 79.2km。而且,在高速行驶或使用空调等工况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也会明显下降。这使得车主在长途出行时常常提心吊胆,时刻担心电量不足,陷入续航焦虑之中。
2. 充电难题待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广大车主。目前,公共充电桩数量不足、分布不均、故障频发,私人充电桩安装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虽达 859.6 万台,同比增长 65%,但与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增长速度相比,仍显滞后。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充电设施更是稀缺,严重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使用。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普遍较长,即使是快充,也往往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才能充满电,这与燃油车几分钟就能加满油的便捷性相比,差距明显。充电设施不完善和充电时间长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3. 成本与回收困境电池成本居高不下是国产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又一挑战。电动汽车电池的成本之所以难以降低,主要原因包括研发成本高昂、规模效应难以实现以及政策因素等。以三元锂电池为例,其原材料成本占比较大,且电池技术在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初期投资巨大,而电动汽车初期销量相对较小,单车成本分摊高。同时,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也不健全。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技术尚不成熟,回收成本较高,缺乏有效的回收渠道和完善的政策支持。这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舍本逐末为哪般?(一)市场导向的迷失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部分国产新能源车企似乎陷入了一种怪圈,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了一些表面功夫上,而忽视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市场热点和眼球效应,看到某一种设计或配置在市场上引起了关注,便不假思索地跟风效仿,而没有深入考虑这种创新是否符合自身品牌定位和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不仅导致了产品的同质化严重,而且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自我特色和核心竞争力。过度追求新奇的外观设计和堆砌华而不实的配置,却忽视了车辆的基本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关键因素。消费者购买汽车的初衷是为了获得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而不是为了追求一时的新鲜感或炫耀资本。如果企业不能真正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这些核心需求,那么即使在外观和配置上做得再花哨,也难以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和市场份额。
(二)技术研发的浮躁在技术研发方面,部分国产新能源车企也表现出了浮躁的心态。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往往急于求成,不愿在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需要企业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深厚的研发实力。然而,部分企业却试图通过捷径来获取技术成果,如快速引进或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而忽视了对这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让企业推出看似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但从长远来看,却难以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和持续创新,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将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新颖和独特,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应该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追求表面的科技感而忽视了技术的本质和内涵。
回归正道,方得长远(一)安全与电池:重中之重安全,是汽车行业永恒的主题,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更是重中之重。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深刻认识到,安全是产品的生命线,任何创新都应以保障安全为前提。在电池技术研发上,企业应加大投入,积极探索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安全可靠的电池技术。例如,固态电池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方向,其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安全性,企业可加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同时,要加强电池管理系统和高压电气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安全防护,确保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过充、过放、过热等异常情况的发生。此外,建立完善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也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创新应以人为本创新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创新不应是盲目追求形式上的独特,而应紧密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和实际使用体验展开。企业应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在车辆设计方面,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例如,优化车辆内饰设计,提升人机交互体验,使驾驶操作更加便捷、舒适;完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但又不能过度依赖电子系统,确保在关键时刻驾驶员能够有效掌控车辆。同时,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企业价值观、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政策与行业齐发力政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和引导,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大在安全和电池技术等关键领域的投入。例如,对研发高能量密度、安全可靠电池技术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同时,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充电难的问题,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例如,组织行业内的技术研讨会和经验分享会,搭建企业间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