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千亿县”发展情况看2025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怎么干

杨文学在大路上 2025-04-03 04:26:14

2024 年,中国县域经济版图再次迎来重磅洗牌:全国新增 5 个千亿县,总数突破 59 个,其中长三角独占 33 席,山东以 12 个百强县领跑全国梯队。当昆山、江阴等头部强县率先叩开 5000 亿大门,当义乌、肥西等 “黑马” 强势崛起,这场没有硝烟的县域经济竞赛,正为 2025 年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新方向。

一、产业升级与集群化:县域经济破局关键

山东龙口与胶州的 “双雄争霸”,揭示了传统产业转型的成功密码。龙口依托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造出高端化工、铝材料等四大百亿级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近 70%;胶州则借上合示范区东风,以电力钢结构、智慧家居两大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1400 亿元。这种 “航母级项目 + 特色产业集群” 的组合拳,正是县域经济突破千亿的核心动能。

在长三角,乐清电气产业集群、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带的崛起,印证了 “链式发展” 的乘数效应。乐清通过培育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推动电气产业向新能源、物联网转型;昆山则前瞻布局具身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形成 “15 条重点产业链 + N 个未来赛道” 的雁阵格局。2025 年,县域经济的竞争将更聚焦于产业集群的深度与高度,谁能构建 “链主企业引领 + 配套企业协同” 的生态,谁就能掌握发展主动权。

二、创新驱动与数字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 年,浙江宁海、广东惠东等地的实践表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县域经济弯道超车的关键变量。宁海通过规上企业数字化 1.0 改造全覆盖,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 16 个月居全市首位;惠东则依托润泽国际信息港智算中心,竞逐低空经济、数据服务等新赛道。这种 “数字基建 + 场景应用” 的双轮驱动,正在重塑县域产业竞争力。

在创新生态构建上,昆山、江阴等头部强县的做法值得借鉴。昆山设立 “科创雨林计划”,通过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顶尖科研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 45%;江阴则以霞客湾科学城为载体,打造 “研发 — 转化 — 产业化” 全链条创新体系。2025 年,县域经济的创新突围将更依赖于 “政产学研用” 协同机制,谁能打造 “热带雨林式” 创新生态,谁就能在新质生产力竞争中拔得头筹。

三、开放协同与城乡融合:激活发展新空间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内开放与对外联动的双向发力。山东 “雁行模式” 通过济南历城数字经济、菏泽曹县汉服产业的差异化布局,形成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的梯队效应;广东云浮则通过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培育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等千亿集群。这种 “区域协同 + 错位竞争” 的策略,为县域经济突破地理限制提供了新思路。

城乡融合发展更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命题。重庆城口以老腊肉产业为纽带,推动 “生态产业化 + 产业生态化”;安徽肥西通过 “五比五拼” 行动,加速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25 年,县域经济需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县城为枢纽、小城镇为节点,构建 “资源双向流动、产业协同升级” 的新格局。

四、2025 年行动指南:从 “千亿” 到 “万亿” 的跨越密码

站在新起点上,2025 年县域经济的发展需把握三大方向:

产业攻坚:聚焦 “链长制”,打造 3-5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创新破局: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至 3% 以上,建设一批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培育 50 家以上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开放协同: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深化与中心城市的产业配套,探索 “飞地经济”“飞地园区” 等合作模式。

当昆山提出 2035 年 GDP 破万亿的目标,当乐清、义乌等 “准万亿县” 加速冲刺,中国县域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25 年,这场千亿级的竞速赛,不仅是经济规模的比拼,更是发展质量的较量。唯有以产业升级为基、创新驱动为核、开放协同为翼,方能在县域经济的新长征中续写 “强县富民” 的时代答卷。

1 阅读:88
杨文学在大路上

杨文学在大路上

感谢大家的关注